三农政策指的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植政策。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四条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
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国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助推“三农”,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新三农政策主要指什么
新三农政策跟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是有很大关系的,但对于新三农政策很多人还不是非常了解,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新三农政策主要指什么?
三农政策很多,所谓“三农”政策,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方面的相关政策,2020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在十八大会议报告中特别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对于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对农业农村政策的表述从之前的“支农”到“支农惠农”到“强农惠农”再到如今的“强农惠农富农”,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发展战略的位置。
助推“三农”,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导向给乡村工作带来更多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凝心聚力引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广度、难度的短板就是青壮年人才的缺少和流失。实施乡村引才聚才良方已经刻不容缓。推动政府实施“软环境”政策,提高企业铺路子条件,落实党支部搭平台的各自优势。
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渠道。
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发展环境有待提高,农村外出务工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外流问题严重,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现象日益凸显。
乡村要发展,需要人才反流,充分发挥“乡贤”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激励返乡人才更快更多回报农村、反哺家乡尤为紧迫。
构架起人才对接桥梁,加强与“乡贤”的沟通交流,鼓励有志之士回乡创业,同时加强结对帮扶,落实“一企一策”“一人一策”,为“乡贤”大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要制定优惠政策、奖励办法等,让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新春伊始,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两手抓,合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种粮人成为高素质农民,让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乡村大展身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问题就会有更多新答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治国之邦,人才为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统筹推进引才、育才、用才等各方面措施,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