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央视农业频道的主持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40:02
字号:

亲爱的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腾讯新闻频道访谈,我是主持人芬芬。今天我们的直播间为大家邀请来的嘉宾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乡村大世界》制片人、主持人,《乡土》节目主持人毕铭鑫先生,欢迎您!

谁认识央视农业频道的主持人

[10:46:57] 毕铭鑫说:

您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10:47:20] 芬芬说:

如果网友朋友们搜索以前我们的采访记录的话,毕老师是来过直播间作客,当时是在地震的时候创作了一首抗震救灾的歌曲,这次要恭喜您,因为这次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金话筒”奖您是其中的得主之一,恭喜您。

[10:47:42] 毕铭鑫说:

谢谢,我觉得这算是一个又意外,因为我有十几年的主持经历,所以“金话筒”在我的心目当中,我一直有一个口号是一直要参评到退休那一天。

[10:48:21] 芬芬说:

“金话筒”其实也是您的一个梦想。

[10:49:27] 毕铭鑫说:

“金话筒”是主持人最高的荣誉,就像很多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它是一个尺度,这是一个梦想,这份梦想,因为我是当主持16年,参评了12年,但是我觉得到后来,因为不断的参评,我倒觉得后来心态倒非常好,我觉得这个参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让你回视自己,每一到两年要做一个精品的电视节目然后送去参评,你觉得这个节目最起码代表你目前的水准。我倒不是在这儿瞎谦虚,得与不得好像真的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但是你能不能做一个好的东西,让业内的一些前辈们评价你,认同你,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10:49:37] 芬芬说:

其实在99年的时候,您也曾经获得过“金话筒”奖的铜奖。

[10:49:49] 毕铭鑫说:

各种奖我都得过,从主持人的百家然后到铜奖,然后到“金话筒”的提名奖也就是银奖,四年前得的奖。

[10:49:56] 芬芬说:

也是一个奥运赛程。

[10:50:04] 毕铭鑫说: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对自己的行业和专业的整理是一个挺重要的过程。

[10:50:16] 芬芬说:

这次获奖的作品名字叫《快刀》,其实主持人在之前还专门搜索了网上有没有专门的视频作品,可能为了保密,没有及时发到网上去,我想问一下,这部作品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10:50:35] 毕铭鑫说:

它实际上说了民间艺人,这个民间艺人就用一把刀就可以砍出雕塑的形象来,比如说他见到你,几分钟就可以砍出一个形象来。因为我这次获得的是“金话筒”的主持作品奖,这是主持人和作品的很重要的融合,一方面作品本身,你拍摄这个人物要好,另一方面你可能给他渲染的,烘托的,包括整个结构、层次,他获得一个主持作品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要感谢《快刀》的艺人。

[10:50:46] 芬芬说:

我觉得从选题很好的策划包括您的主持,各方面的配合很好,然后才使得这部作品脱颖而出。

[10:55:11] 毕铭鑫说:

咱们都是无神论者,我还是***员,这里头确实有一个渊源,当年我到我们中央七套,当时因为要考试,他要目测主持人,看我的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播音作品和主持作品我们这一关过了,但是我们要采编合一型的主持人,他说你以前有没有拍过纪录片,他说我要求你必须拍一部作品,他说你必须现在去拍,你把这个作品拿来我看,我就可以看到你基本的素质。那个时候正好有《东方时空》的百姓生活空间,拍成百姓故事,我非常认真的研究的生活空间的纪录片,我回到吉林跟我们的同事借到M2的设备,请了一个摄影师,农业频道咱们得拍一个农民,但是什么样的农民?就得有故事,后来想有故事有没有跟故事有关系的事,特别巧,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曹保明老师,我说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说有一个故事大王获得联合国组织的十大民间人物称号。于是我们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找到这位老先生,非常执着的一位老先生,民间叫瞎话,说白了叫民间故事,当时拍了一个民间艺术家,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来了之后,领导一看,不错,那你过关了,然后我就进入七套了。这就属于考试作品。 考试的第一部作品是用民间艺术家进入七套,结果得奖的仍然是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让我获得“金话筒”,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渊源,而且这次到天津宝坻,因为是天津电视台录制节目,他们把现场放到了天津宝坻凯越大酒店,当时很有意思,当时起了一个名字叫“宝坻宝地”,去年第二次合作做的是五一欢歌,恰恰在宝坻的经济新城,这一次录节目正好在京津新城的凯越大酒店,我觉得宝坻真的是一个宝地,这当中有一些很匪夷所思的巧合,这是东北话叫——缘分。

[10:55:28] 芬芬说:

其实《乡村大世界》这么多期的节目也走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最东、最南、最北,应该是走的距离跨度最大的。

[10:55:43] 毕铭鑫说:

对,我们实际上现在除了西藏,剩下全中国全走遍了。所以我现在还不敢说走遍全中国,2009年这是我的一个愿望,如果我能够真的到西藏做一期节目的话,我确实可以无愧的说走遍全中国所有的省份。

[10:55:58] 芬芬说:

希望我们2009年毕老师的这个愿望能够实现。这里有网友对你获奖发来了祝贺,祝贺毕老师获奖,并祝新年快乐!

[10:56:10] 毕铭鑫说:

谢谢这位朋友,谢谢你对我的支持和关注。

[10:56:26] 芬芬说:

您刚刚也说到了,在网上好像相对来说农民这个人群少一点,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网友支持您,而且是一如既往的关注您?这个有没有研究过?

[10:59:50] 毕铭鑫说: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了,因为农民的阶层本身就很丰富,我们前一阵刚做了纪念农村改革30年的节目,当时我们有一个串联的主线就是“寻找”,寻找不同年代的历史瞬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形象三十年”,就是说农民的形象随着这30年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7、8年以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在这以前,5000年的中国农民他们的形象说句实在话没有什么特本质的变化,包括生产方式,现在你说谁是农民?真的仅仅是在家里种地的是农民吗?工农商学兵全都有农民,我们原来设想是请画家十年十年的画他心目当中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可能画到现在的时候,我相信十位画家一定可以画出十种形象,保姆、保安、小时工、送奶工、送报的,这是可能一个层面的。然后咱们很多企业家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知识分子,艺术家,特别在我们拍摄民间艺术这个范畴当中,很多很多民间艺术家其实就是农民艺术家,今天的农民的形象极为丰富,我刚才说的是网络问题,因为它的层面特别丰富,其实农民和农民的差异性也是非常大。但是能上网的农民总而言之他得会上网。另外我们中央七套的定位是沟通城乡,就像新闻频道是给所有喜欢新闻时讯的人看,体育频道给所有喜欢体育的人看,农业频道是给所有关注三农的人看。但是它并不等于农业就给农民看,新闻只给新闻人看,其实它只是报道主体,在关注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网友上了年纪还能够上网的朋友他们从土地当中走出来他们有很亲切的感觉。现在我们《乡村大世界》网络的点击量逐年递增,最好的名次进入了整个央视的前九名。所以我在这里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关注《乡村大世界》的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关注,有的时候工作忙,总在外地,不能及时的回复网友朋友们的留言,在这儿一并道个歉。

[11:00:06] 芬芬说:

其实不仅在网上有网友们的支持,您每到一个地方受到他们的欢迎或者和农民朋友多年的交往产生的感情,也是这个节目依然在荧屏当中处于一个非常优越物质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11:01:42] 毕铭鑫说:

昨天还有记者在录制现场采访我,他说你能不能给主持同行特别是这些后生晚辈谈一谈怎么才能获得“金话筒”这样一个经验。这个问题可能挺大的,但是我到今天为止,其实很重要的两个字就是情感,现在一谈主持人得“金话筒”,大家经常会往技巧上去想,技巧我认为在整个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当中,特别是上升到一定程度,可能能达到40%就不错了,更多的我认为是一个情感问题,是一个真诚度的问题。因为我们经常讲主持人的亲和力,如果你都不爱农民,你觉得他们不像亲人一样,你怎么亲和呢?你的亲和也是装出来的亲和。这个我很坦诚的说,我本身从林区走出来,林区那些伐木工人几乎都是从山东过来的农民转成的林业工人或者是本地的一些。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我小的时候家里都有菜园子,我都会种地了,而且那个时候家里养的兔子我要上山割草,几乎农村的这些庄稼活,我一般情况下都会干,种黄瓜、种西红柿、种茄子,种辣椒,还有我们那儿叫“姑鸟儿”,周边那些人从小看着我长大的。

[11:01:53] 芬芬说:

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环境,骨子里就有这种农民的情结在里面

你好,这是cctv4新主播杨璐。曾担任CCTV-7《聚焦三农》《农广天地》栏目主持人。

从业经历

200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工作,担任《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经济信息联播》三档栏目出镜记者。

2006年9月主持中央台7套《乡村大世界》云南威信十一特别节目

2006年11月主持中央台四套《中华情》栏目组“中国魅力城市—建瓯2006大型演唱会”。

2006年11月主持华夏龙情—海峡两岸大型慈善演唱会”。

2007年3月主持“山西省首届现代女子杯十大女性新闻人物评选颁奖晚会” 。?

2008年1月CCTV7手挽手大型公益活动,担任手挽手小分队主持人。

第一个回答正确,有答案相同,请注意提交时间。

请想抄袭或看到答案了就去复制大段资料者自重

查实,截图花费时间,望楼主尊重别人帮助,及时采纳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0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