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三的传统节日风俗:
1、龙眼点睛: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给龙舟龙眼点睛的习俗。“朱砂一点,龙眼始开,画龙点睛,顺风顺水。”每逢农历五月初三,周边四里八乡过百艘龙舟都会齐聚龙眼村太尉庙给龙头点睛,表达了人们希望端午龙舟大赛顺利平安、一年之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意愿。
2、吃田螺:
在农田中有一种美味叫做田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都有吃田螺的习俗。关于吃田螺食俗民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原来有三只眼睛,虽然长得吓人但是心地善良,明辨是非。后来王母嫌自己的第三只眼太吓人于是就摘掉扔到了田里,成为了田螺。人虽然变漂亮了,但是却是非颠倒,善恶不分。
所以人们就在五月初三这天吃田螺,据说吃了“慧眼”以后可以明辨是非,眼睛也能明亮起来。
3、龙公开金库:
相传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是龙王开金库的日子,每逢五月初三在金钟山龙宫祖庙都要举办龙公端午茶果节,其中包括开金库、派米、吃茶果等活动,在这一天人们去到寺庙祭拜祈福,相传如此以来一年内会有很好的财运。
“可怜九月初三夜”释义: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
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文选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思想主题: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赏析: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百度百科-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