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粒种子的农作物,覆盖土壤时有这些技巧:
1.一般有土豆、红薯。
2.种植的条件。土、水、光照、温度、肥料。
二、种植大粒种子农作物的技巧围绕大粒种子种植需要的条件,我们把种植的技巧简称为:“七个一”,分别是
(一)一条线。在种植大粒种子的地里,要将土地简单的规划一下,用石灰划线,横、竖成行。划完线后,沿着线条起垄,每垄的宽度约30cm~50cm。垄与垄之间可适当留出排水沟。要铺设薄膜的,在起垄时要注意垄的宽度;不铺设薄膜的,垄的宽度可根据该地块要净种还是套种来决定。
(二)一个塘。在起垄的地里,每垄地床要挖出深塘,塘深一般需15~25cm,塘宽一般需30cm左右。塘与塘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在15cm~30cm左右。塘太密了,不利于每珠苗的生长;塘太稀了 ,浪费地块。
(三)一粒种。每个塘一般投放一粒种。如土豆可根据种薯的大小、芽的分布来切成几块,每一块至少确保有一个芽。每个塘里的种芽投放位置要居中。
(四)一碗肥。种子投放完成好,要在种子周围施放农家肥或者化肥。如果是农家肥,可施饭碗大小的一碗数量。如果是化肥,则每个塘在15~30g左右即可。要注意肥料不要放在种子上,那样容易“烧苗”或“烧根”,肥料要距离种子10cm左右。
(五)一捧土。种子种下,施完肥料后,就可以覆盖土壤了。注意,土壤的颗粒不能太大。太大不利于覆盖薄膜以及种子出芽。覆盖的土壤厚度一般在10~20cm为宜。
(六)一桶水。覆盖土壤后,即可以浇水了。一般情况下,每年塘浇500ml左右水就可以了。
(七)一张膜。最后一道工序,即铺设薄膜。每垄地一张薄膜。
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质量标准GB 4404.1—1996,主要内容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高粱、粟、黍子、糜子种子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2 良种
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 质量要求
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见表6。
表6 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
表6 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续)-1
注: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的水稻、玉米、高粱的水分允许高于13%,但不能高于16%。调往长城以南的种子(高寒地区除外)水分不能高于13%。
5 检验方法
5.1 扦样
按GB/T 3543.2 执行。
5.2 净度分析
按GB/T 3543.3 执行。
5.3 发芽试验
按GB/T 3543.4 执行。
5.4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按GB/T 3543.5 执行。
5.5 水分测定
按GB/T 3543.6 执行。
6 检验规则
以品种纯度指标为划分种子质量级别的依据。纯度达不到原种指标降为一级良种,达不到一级良种降为二级良种,达不到二级良种即为不合格种。净度、发芽率、水分其中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即为不合格品种。
纯度、净度、发芽率的测定值与标准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时,暂不执行GB/T 3543.1~3543.6—1995 中与规定值比较所用的允许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