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霆(陈锐主持人)做什么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2:17:04
字号: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陈锐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锐主持人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陈锐霆(陈锐主持人)做什么的

陈锐霆的人物生平

在日寇入侵、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在外患未除、内战又起的紧要关头,他阵前起义,擎起民族大义旗帜;

在没有装备、没有人员的困难时刻,他白手起家,成为我军炮兵建设的第一代元勋。

1906年11月10日,陈锐霆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正值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多难之秋,列强的坚船利炮耀武扬威地在中国领海上肆意横行。

陈锐霆9岁时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海边玩的时候看到七八艘军舰,好奇地跑到村前的山坡上去观望。没有想到,那些军舰突然瞄准他们开炮,弹片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所幸他们炮法不准,陈锐霆和小伙伴竟然死里逃生。从大人嘴里,陈锐霆知道了那几艘拿他们当活靶子打的军舰是日本人的。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日军的种子。

1925年,陈锐霆报考了济南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在青岛市沧口小学做了一名教师。可在外敌觊觎、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千疮百孔的中国又哪里容得下一张课桌?1928年5月3日,日本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国的“济南惨案”。那天,陈锐霆恰巧到济南办事,住处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炮击。一发炮弹炸塌了陈锐霆所住房子的一角,离他也就5米远。再次遇险,陈锐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怒火。他再也坐不住了,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每月28元的优厚待遇,投笔从戎。这一年12月,陈锐霆考入了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后称黄埔军校第7期)。

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十大名将,如不牺牲将会授予什么军衔

大家都知道,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我军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大军,建立了新中国。但我军也有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不乏优秀的指战员。本文试着列举其中十位(不含1946年7月之前牺牲的将领)

第一个说说比较出名的——朱瑞。

朱瑞,大革命干部,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苏联炮校学习,被誉为我军炮兵之父。回国后先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后调中央苏区,长征时是红五军团政委,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和徐帅搭班子东进山东,开辟了山东抗战新局面。解放战争时期率领延安炮校教职员工和学员前往东北,通过捡关东军遗落的武器配件,白手起家建立了我军炮兵队伍,后任东野炮纵司令员,可惜的是在辽沈战役中,朱瑞乘坐吉普车到义县前线检查炮火准备情况时不幸触雷,壮烈牺牲。如果朱瑞不牺牲,建国后很可能成为我军炮兵司令员,保底获得上将军衔,可对比炮兵第一任司令员陈锡联上将。冲击大将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位说说新四军虎将谢祥军。

谢祥军出身红四方面军,用5年时间从战士、排长一路干到红32军96师师长。某次战斗,谢祥军腿部被炸伤,不幸感染。医生决定截肢,谢祥军向军长罗炳辉苦苦哀求才免予截肢,最后伤口居然奇迹般地愈合了。抗战爆发后奉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继续跟老上级罗炳辉合作。在一次日军扫荡中,谢祥军组织抗大学员趁黑夜突围。不料,女生队在突围中走错了方向,被伪军截获。他亲率警卫连迅猛追击,一人不少地把女生队从伪军手中抢了回来。抗战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在涟水保卫战中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不幸壮烈牺牲。如不牺牲,参考跟他搭班子的政委刘培善,很可能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个说说辽吉勇将马仁兴。

马仁兴,河北平山人,早年参加西北军。抗战时任国军骑二十八团团长,1938年10月秘密加入我党,1941年4月14日率部队在山西省陵川县起义,起义后,马仁兴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第二团,后奉调晋绥。抗战胜利后奉派东北,任保一旅旅长,率保一旅攻克四平,歼灭伪满战斗力最强的铁石部队三千人。在四平保卫战中,马仁兴指挥保一旅,同新一军血战33天。随后保一旅被改编为东野七纵十九师,马仁兴任师长。纵队司令员就是大名鼎鼎的邓华。可惜地是,在第三次四平战役中,马仁兴在等待交接阵地时身中流弹,不幸牺牲。如果不牺牲,马仁兴很可能在东野入关后接替邓华成为44军军长,授予少将军衔,有一定几率冲击中将。

第四个说说不怎么出名但职务较高的张元寿。

张元寿,福建永定人,闽西红军的元老级人物,在苏区时以善于理财和搞后勤出名,任军委后勤部供给部部长。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总兵站站长,负责将从各地赶来的新四军进行集中管理,并合理安排经费,从上海、南京等沦陷区采购了大量物资,解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燃眉之急。皖南事变后改行当第二师第五旅参谋长,又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率五旅十一团开辟了灵璧、凤阳等淮西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军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两淮新四军北上和山东野战军会合前后,军需物资大多留在苏中,张元寿组织直达供应,使军需品源源运上鲁南和宿北前线,粟司令员曾说:“有元寿协助,打仗无后顾之忧”。莱芜战役后,张元寿到各战场巡视,拟将国民党军队遗弃的武器加以收集,装备部队。1947年3月的一天,乘车抵张店近郊时,突遭国民党飞机扫射,他急忙指挥同行人员隐蔽,自己却中弹牺牲。如不牺牲,建国后很可能成为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正军级,保底授予少将军衔,按资历和功绩,很可能授予中将军衔。

第五个说说王吉文。

王吉文,湖北红安人,少年时参加黄麻起义,任儿童团团长,长征到陕北后任红军团长。抗战爆发后奉调山东,任教二旅五团团长,他指挥作战非常果敢,而且能迅速落实上级意图,很快成为山东八路头等主力团团长,曾以两个连伏击顽军师部,以一个营歼灭日军一个中队,立下赫赫战功。1947年接替何以祥任八师师长,指挥八师主攻泰安、洛阳,成为另人闻风丧胆的攻坚老虎。可惜的是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如不牺牲,很可能会成为22军军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第六个说说吴大明。

吴大明,湖北红安人,红二十五军宣传干事出身,后凭借战功升任团教导员。抗战爆发后任冀鲁豫军区独立大队队长,在多次反扫荡中,吴大明指挥部队忽东忽西,时而设伏时而夜袭,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被司令员杨勇誉为“指挥灵活、很会打仗的指挥员”。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七纵十九旅旅长,在攻打张凤集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如不牺牲,很可能会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七个说说秦贤安。

秦贤安,河南光山人,红二十八军特务连出身,曾任鄂东独立团团长,在鄂豫皖打游击时曾经带着十几人的小分队伪装成二十五路军别动队,引诱敌人进入我军伏击圈。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团长,在周家岗战斗中身负阻援和伏击两大任务,不辱使命,成功击毙日军少佐。界牌集战斗,全歼桂军第七军主力营。抗战胜利后任二纵五师政委,在我军攻打南麻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如不牺牲,很可能会授予中将军衔。

第八个说说琼崖纵队的二把手——李振亚

李振亚,广西藤县人,早年参加过百色起义,长征中任干部团一营营长。抗战爆发后现在南岳游击培训班任教,之后奉命到东江纵队任参谋长。为了加强对海南抗日斗争的领导,1940年,李振亚调到琼崖纵队任参谋长,1947年3月12日升任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总队长。1948年9月27日,李振亚率五个支队自保亭县东进陵水,不幸中弹牺牲。如不牺牲,在冯白驹转任地方工作的情况下,很可能作为琼崖纵队代表获得中将军衔。

第九个说说二纵四师政委殷绍礼。

殷绍礼,河南新县人,16岁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根据地后奉命坚持斗争,因伤被国军抓进监狱,抗战爆发后才释放。后加入新四军第五支队,任十五团政治处主任。抗战胜利后率一个团坚守天长,血战国军一个师五天五夜。1948年1月升任二纵四师师长。在益林战役中,二纵大获全胜,歼灭国军三个团,但师长殷绍礼为了给部队选择攻击的突破口,不顾个人安危,亲临东圩子前沿阵地察看地形,不幸壮烈牺牲。如不牺牲,作为华野头等主力师之一的师长,建国后将很可能授予中将军衔,他的部下,1938年入党的四师政治部主任胡炜是开国少将。

最后一个说说牺牲相对较晚但资历相对较深的韩联生,也是十个人中唯一一个没有牺牲在战场上的将领。

韩联生,江西萍乡人,我军工兵事业的奠基人,早年在安源煤矿务工,跟随安源煤矿工人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秋收起义,失败后隐姓埋名跑到别处当煤工,1930年加入红军,成为红军第一位工兵连长。最出名的还是在长征中,亲自指挥工兵部队在乌江、金沙江、赤水河以最快的速度架设浮桥,再短时间内使得红军主力部队摆脱了国军追剿。抗战爆发后任129师工兵主任,研究利用根据地现有材料制造炸药、子弹。解放战争时期,华野成立特纵,韩联生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申请降职降级,给起义军官出身的陈锐霆打辅助,担任特纵工兵团团长。淮海战役前夕升任特纵参谋长。我军受困于火力不足,对盘踞在双堆集的十二兵团进展缓慢,韩联主动请缨,和中野的工兵专家聂佩璋一同研发出了著名的飞行炸药包,俗称没良心炮。可惜的是,在试验时一个炸药包没有爆炸,韩联生迅速上前检查原因。在靠近炸药包时,他凭经验感觉炸药包即将爆炸,立即命令大家赶快疏散。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巨响,壮烈牺牲。如不牺牲,凭老资格和其对我军工兵事业的贡献,授予中将军衔是非常合适的。

三野各纵司令分别是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野下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这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的司令分别如下:

1、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

2、第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

3、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

4、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

5、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员。

扩展资料:

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之前的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司令分别是:

1、第1纵队,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第2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第3纵队,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

4、第4纵队,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

5、第6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

6、第7纵队,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

7、第8纵队,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

8、第9纵队,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

9、第10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

10、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世界上姓氏最多的民族非日本人莫属,根据商务印书社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词典》当时日本大概有姓氏七万条,而且每天还有新的姓氏出现。估计到21世纪中期日本人的姓氏将突破15万。15万个姓氏!比一些小国家的人口还多。中国有十几亿人,可是姓氏也不过几百而已,可见日本人的姓氏有多么的复杂。

为什么日本人的姓氏会有如此之多?

在一百二十年前,具体说是在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前,日本人不象现在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当时,除了贵族,武士,医师等特权阶级以外,农民,商人和普通的艺人都只有名没有姓,姓氏在当时是少数人的特权。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在没有当上武士也只有一个藤吉郎的名没有姓,在当上武士以后才有一个木下的姓。

明治八年,日本宣布了《苗字必称令》,要求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姓,顿时日本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由于当时人口已经增长到相当多,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有个与众不同的姓,所以日本的姓大量增加,种类繁多。

还有另外一个造成姓氏增多的原因,是日本人不像中国人和同样使用汉字的朝鲜人那样是祖祖辈辈都使用一个相同的父姓,在日本人中不用父姓的占有不小的比例,其结果当然是姓氏的数量不断增加。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

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

姓为ご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氏就是这样,复杂的连日本人看到一些用汉字写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难怪有调查表明,日本人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00000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而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所以为了避免对方读错写错自己的名字,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最常见的姓就是“佐藤”。

据说,不论是在学校的教室,还是在小公司,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看到好几个“佐藤”一起出来。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期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十个人,其中就有九个叫佐藤。

根据日本某机构调查的前十位使用最多的姓氏依次是:

一,佐藤(?.?)。二,铃木(保奈美.演员)。三,高桥(留美子.漫画家)。四,伊藤(?.?)。五,渡边(纯一.作家)。六,齐藤(龙一.后院不明生物)。七,田中(芳树.作家)。八,小林(光一.围棋棋手)。九,佐佐木(小太郎.剑客)。十,山本(五十六.一级战犯)。(括号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日本人物和职业,问号是我的水平有限一时想不到比较合适的人。)

大家一定发现在前十位姓氏中,带“藤”字的就占了三个。日本人的姓氏带“藤”字的还有“加藤”,“工藤”,“后藤”,“进藤”,“内藤”等等,为什么带“藤”字的姓有如此之多呢?

据说,一千五百年前,日本有一个姓“藤原”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很长的时期都有极大的势利,因此很多家族就想像藤原家族一样长盛不衰。

到了明治八年,平生没有姓的百姓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吉祥味道,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藤藤菜!(玩笑)”等等姓氏就诞生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最初选择姓氏时的思维方式之一。

日本人的姓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地名型

这一类姓氏在日本的姓氏中最多,地名型姓氏占日本全部姓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一般以居住的地理位置的姓。比如,“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等。据说姓“田中”的就有一百五十万之多,这些人大多是九州人,传说当时种稻谷的人在稻田中盖茅屋居住,所以就取姓为“田中”。

二,字号型

开米店的商人起姓氏为“米物”,开油店的人把自己的姓氏定为“味香”,“味美”,从事风月场所的就叫“那妓男”,养猪的就叫“猪头”,“猪饭”等等。除此之外,这类姓氏还有“和屋”,“碇屋”等等。

三,地名和字号的混合型。

有“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等。

四,职业型

“服部”,“锻冶”,“古井丸”,从这些姓氏上就不难知道其祖辈的职业。“服部”是指织工,原为“服织部长”,后来逐渐演变成只剩“服部”二字(那么日本有名的忍者服部半藏是纺织工人兼职忍者?,还是忍者兼职纺织工人?)。“锻冶”是指铁匠,“古井丸”是指以捕鱼为生的鱼樵。

五,数字型

在日本人姓氏中数字型也是相当多的。可以把这类姓氏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则性数字姓氏”,如“一户”,“一井”,“一牛”,“二人”,“三春”,“四松”,“五色”,“六卫”,“七重”,“八重”,“九鬼”,“十秋”,“十一家”,“十二神”等;另外一类是“特殊性数字姓氏”,如“一寸六分”,“七五三野”,“一尺二寸”,“十二月田”,“一二三”。

数字型姓氏汉字的读音野很复杂,“一户”至少有ぃさど(Ichido),ぃさのぇ(Ichinoe),ぃさのへ(Ichinohe),かずのぇ(Kazunoe)四种以上的读法,至于”一二三“这个姓的读法就根多了,不下十几种。

回答者:蓝之浩海 - 总监 八级 2-11 15:40

世界上姓氏最多的民族非日本人莫属,根据商务印书社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词典》当时日本大概有姓氏七万条,而且每天还有新的姓氏出现。估计到21世纪中期日本人的姓氏将突破15万。15万个姓氏!比一些小国家的人口还多。中国有十几亿人,可是姓氏也不过几百而已,可见日本人的姓氏有多么的复杂。

为什么日本人的姓氏会有如此之多?

在一百二十年前,具体说是在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前,日本人不象现在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当时,除了贵族,武士,医师等特权阶级以外,农民,商人和普通的艺人都只有名没有姓,姓氏在当时是少数人的特权。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在没有当上武士也只有一个藤吉郎的名没有姓,在当上武士以后才有一个木下的姓。

明治八年,日本宣布了《苗字必称令》,要求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姓,顿时日本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由于当时人口已经增长到相当多,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有个与众不同的姓,所以日本的姓大量增加,种类繁多。

还有另外一个造成姓氏增多的原因,是日本人不像中国人和同样使用汉字的朝鲜人那样是祖祖辈辈都使用一个相同的父姓,在日本人中不用父姓的占有不小的比例,其结果当然是姓氏的数量不断增加。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

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

姓为ご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氏就是这样,复杂的连日本人看到一些用汉字写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难怪有调查表明,日本人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00000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而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所以为了避免对方读错写错自己的名字,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最常见的姓就是“佐藤”。

据说,不论是在学校的教室,还是在小公司,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看到好几个“佐藤”一起出来。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期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十个人,其中就有九个叫佐藤。

根据日本某机构调查的前十位使用最多的姓氏依次是:

一,佐藤(?.?)。二,铃木(保奈美.演员)。三,高桥(留美子.漫画家)。四,伊藤(?.?)。五,渡边(纯一.作家)。六,齐藤(龙一.后院不明生物)。七,田中(芳树.作家)。八,小林(光一.围棋棋手)。九,佐佐木(小太郎.剑客)。十,山本(五十六.一级战犯)。(括号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日本人物和职业,问号是我的水平有限一时想不到比较合适的人。)

大家一定发现在前十位姓氏中,带“藤”字的就占了三个。日本人的姓氏带“藤”字的还有“加藤”,“工藤”,“后藤”,“进藤”,“内藤”等等,为什么带“藤”字的姓有如此之多呢?

据说,一千五百年前,日本有一个姓“藤原”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很长的时期都有极大的势利,因此很多家族就想像藤原家族一样长盛不衰。

到了明治八年,平生没有姓的百姓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吉祥味道,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藤藤菜!(玩笑)”等等姓氏就诞生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最初选择姓氏时的思维方式之一。

日本人的姓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地名型

这一类姓氏在日本的姓氏中最多,地名型姓氏占日本全部姓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一般以居住的地理位置的姓。比如,“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等。据说姓“田中”的就有一百五十万之多,这些人大多是九州人,传说当时种稻谷的人在稻田中盖茅屋居住,所以就取姓为“田中”。

二,字号型

开米店的商人起姓氏为“米物”,开油店的人把自己的姓氏定为“味香”,“味美”,从事风月场所的就叫“那妓男”,养猪的就叫“猪头”,“猪饭”等等。除此之外,这类姓氏还有“和屋”,“碇屋”等等。

三,地名和字号的混合型。

有“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等。

四,职业型

“服部”,“锻冶”,“古井丸”,从这些姓氏上就不难知道其祖辈的职业。“服部”是指织工,原为“服织部长”,后来逐渐演变成只剩“服部”二字(那么日本有名的忍者服部半藏是纺织工人兼职忍者?,还是忍者兼职纺织工人?)。“锻冶”是指铁匠,“古井丸”是指以捕鱼为生的鱼樵。

五,数字型

在日本人姓氏中数字型也是相当多的。可以把这类姓氏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则性数字姓氏”,如“一户”,“一井”,“一牛”,“二人”,“三春”,“四松”,“五色”,“六卫”,“七重”,“八重”,“九鬼”,“十秋”,“十一家”,“十二神”等;另外一类是“特殊性数字姓氏”,如“一寸六分”,“七五三野”,“一尺二寸”,“十二月田”,“一二三”。

数字型姓氏汉字的读音野很复杂,“一户”至少有ぃさど(Ichido),ぃさのぇ(Ichinoe),ぃさのへ(Ichinohe),かずのぇ(Kazunoe)四种以上的读法,至于”一二三“这个姓的读法就根多了,不下十几种。但是也有新的日本姓出来,总之是说不定的,在日本还有无姓的呢!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9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