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2、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优质安全需求。
3、农业开发,利国利民。
4、锁定目标,**协力,打造安居乐业幸福村。
5、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是健康前提。
6、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创争国家农产品安全县。
7、土地整理,机遇难得,积极支持,人人有责。
8、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9、突出重点,精品示范,创新务实,幅射带头。
10、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1、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2、整合项目,集中连片,综合开发,提升水平。
1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
1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15、强化项目整合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16、农产品无公害,消费者人人爱。
17、农产品无公害,健康生活更精彩。
18、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
19、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20、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
21、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2、搞综合开发,建富民之路。
23、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24、搞好农业开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25、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
26、农业综合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7、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保障生产者合法利益。
28、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收致富。
29、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30、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摇加速农业国际化进程。
31、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32、搞好农业开发,共创美好家园。
33、实施战略,摇做大做强安徽农业。
3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35、生态农业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36、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37、土地整理,**投资,群众得实惠。
3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9、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0、科技示范,典型引路;幅射带动,增效增收。
41、拓宽农发资金渠道,创新开发投入机制。
42、今天的种植质量,明天的产品市场。
4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44、弘扬大包干精神,摇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45、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46、农产品要想出国门,标准化管理先入门,要想农产品效益好,标准化生产来开道。
47、农业开发,开发农业,改变农村,致富农民。
48、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49、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50、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1、荟萃特色农产,引领农业潮流。
52、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53、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引导区域幅射带动。
54、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55、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56、讲求职业道德,科学安全用药,产品质量可靠,实现增收有效。
57、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开发全局。
58、建章立制,明晰产权,拓宽渠道,强化管护。
59、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60、合理利用土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61、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62、**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63、农产品田头到市场,全方位安全监管不能忘。
64、开千村示范之花,结万村推进之果。
65、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
66、强基础,兴产业,建设现代新农村。
67、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安全需求。
68、构筑农产品绿色屏障,收获老百姓金色希望。
69、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70、改土治水兴天下第一产业,修桥铺路做人间最大善事。
71、抢抓土地整理机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
72、要吃放心菜,认准无公害,饮食讲安全,身体保康健。
73、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74、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7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76、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77、食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
78、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开发效益。
79、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农村。
80、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81、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强化富民强农基础。
82、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83、打造绿色浙江为己任,构建和谐社会争先锋。
84、家事国事天下事,农产品安全非小事。
85、加强农业执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的鼓励类产业有哪些?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9月28日)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五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乡村生态展现新气象,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五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 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分别比2017年提高3.5个和6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化肥农药施用量多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社会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40多个百分点。 2017—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缩小到2.5。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9月28日)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五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乡村生态展现新气象,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五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 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分别比2017年提高3.5个和6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化肥农药施用量多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社会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40多个百分点。 2017—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缩小到2.5。
具体如下: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主要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6、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7、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
8、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9、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0、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2、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及添加剂开发
13、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4、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5、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6、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7、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8、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20、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21、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
22、食(药)用菌菌种培育
23、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4、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25、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6、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7、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8、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9、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30、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31、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
32、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33、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草种苗工程
34、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35、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36、海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
37、防护林工程
38、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
39、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
40、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
41、国家储备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
42、竹藤、花卉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
43、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44、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
45、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46、林木、草原基因资源保护工程
47、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与产品开发
48、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49、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
50、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人工培育与开发
51.木、竹、草(包括秸秆)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
52、松脂林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
53、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与应用
54、数字(信息)农业、林草技术开发与应用
55、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56、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
57、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58、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
59、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
60、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
61、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62、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
63、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工程
64、乡村厕所废物废水以及餐厨废物废水的收集处理与生态农业联合经营
65、优质粮食工程
66、面向资源化的乡村生活废水、生活废物、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与农田面源污染协同综合治理
6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68、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69、数字农村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7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71、木材及木(竹)质材料节能、节材、环保加工技术开发与利用
72、土地综合整治
73、湿态酒精糟(WDGS)的应用
扩展资料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
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司法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