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蔬菜比肉贵的第一个原因是蔬菜滞销:由于前期持续降雨,很多主产区发生内涝,导致减产,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加,终端价格普遍上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10月第二周,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了60.8%,很多地方甚至低于8元。
2、蔬菜比肉贵的第二个原因:季节性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波动频繁,以天数计算并不夸张。与猪、肉鸡等规模化养殖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的影响,短期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3、蔬菜比肉贵的第三个原因是价格规律造成的:随着生猪价格的下降,全国养猪户的损失达到了76.7%。一些蔬菜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生产和流通成本的暂时增加。在这方面,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蔬菜价格高会增加蔬菜供应,肉类价格低挤压了落后的养殖能力。
4、蔬菜比肉贵的四个原因:价格涨幅不同:不同城市蔬菜涨幅不同。有的城市一斤菠菜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这启示我们,为了保持蔬菜的供应和价格稳定,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庭菜肴,重点关注北方大中城市的寒冷季节。
定价方式是生鲜蔬菜配送行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品类多而杂、物流周转损耗率高的特点,使得定价体系也多有差异。
商品进价、竞争对手报价、商品市场行情与价格走势、生鲜商品品质、到货量及库存量,生鲜蔬菜本身的存储期限、损耗率等都会影响配送商最终定价。
那么,在实际经营业务中,定价方式,生鲜配送定价方式目前多有以下几类:
1.电商方式统一定价
电商定价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成本一定的基础上,成本加上行业平均毛利率,就是最基本的定价方式,并将最后价格通过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公开。
成本+毛利率透明化的电商定价方式,应用到非标品化的生鲜农产品上,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2.伪电商方式差别报价
伪电商方式是借用了电商定价的外衣,看似公平、透明的对待每一个客户,内部却有不为人知的操作,客户看到的或发票开具的未必是真,这种方式定价的好处不便多说。
一对一报价展示
同一商品,针对不同客户类别显示不同价格,客户登录后才能看到对应的报价。主要参考客户订单量以及选购产品质量等,体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买得越多价格越低的经济现象。
优势:
便于实现客户的优胜劣汰,不断积累优质客户源。
3.周期性定价方式
周期性定价就是在参考一定时期内市场行情价格,给出客户一个价格。
优势:
(1)菜品价格稳定性高,利于双方成本预估把控;
(2)避免每日定价的繁杂工程,提高工作效率。
适用企业:
做大型餐饮、机关单位食堂的蔬菜配送企业。注意定价周期不宜过长,周期内脱离市场一旦某单品行情波动较大时,易造成难以填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