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邢国地,春秋属晋国。
东周,周景王二年(前543年)郑羽颉奔晋,晋平公封其为“任大夫”,“任”地始有名讳。
西汉,(前201年)置张县、广乡、任县,皆属钜鹿郡,(前144年)析钜鹿郡分置广平郡,辖三县。
东汉,(公元25年)废张县、广乡并入任县,仍属广平郡。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任县还隶钜鹿郡,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更隶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复隶广平郡。
西晋,南栾(巨鹿)、襄国(邢台、沙河)三县并入任县,隶属襄国郡(邢州)。
北魏,析任县地复置襄国县,天保六年(555年)任县并入南和,改隶北广平郡(南和)。
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南和县复置任县,还隶邢州(今邢台市)。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任县治苑乡城(县城东北十八里),不久徒于今治,仍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邢州复为钜鹿郡,至德二年(757年)钜鹿郡复邢州。
五代,邢州为节镇,辖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十八县,任县仍属邢州辖。
北宋,邢州改信德府, 继辖任县。熙宁五年(1072年)任县并入南和县,元佑元年(1086年)复置。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信德府复为邢州。
元世祖三年(公元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任县仍属之。
明代,(1368—1644年),任县属京师顺德府。
清代,(1644—1911年),任县属直隶省顺德九县之一。
1913年,北洋政府撤销顺德府,各县改隶大名道。1928年南京政府撤销大名道,九县改隶河北省。
1940年,日本军占领区,任县隶属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共设立抗日政府,县属冀南四专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顺德道取销。县属中共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
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任县属邢台专区。
1958年,撤销任县,并入巨鹿。1961年,恢复任县(含南和)。
1962年,任县、南和分设,遂即还隶。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任县。
1993年,邢台地区改邢台市,任县为市辖县。
邢州的邢州名人
西周,平乡县域 属邢国。公元前635年,邢灭属卫国辖地。
春秋,卫入晋国后归赵地,于平乡境内艾村建城,改称南 。
秦朝,统一设郡县制,(前221年)设钜鹿郡(治平乡镇)。
西汉,南改建为县,治所在今艾村。
东汉,(公元164年)南改为廮陶县,取“安静”之意。
三国,廮陶县属魏国,(237年)大水毁城,次年迁县城于今大老营,因太平乡改太平乡县。(238年)廮陶迁到磁平乡,并去太平乡的“太”字,改称平乡县,沿用至今。[3]
西晋末年,羯族人石勒称大单于,史称后赵建国,石勒建襄都,石虎设襄国郡,县属之。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78年),平乡、柏仁等六县设南钜鹿郡。
隋朝,(公元607年)襄国郡改置邢州,辖平乡县。
唐代,(公元618年)平乡设封州,四年复县,仍属邢州(742年邢州复钜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
北宋,(公元960年)大水毁旧城。公元1008年-1016年,迁县城于平乡镇。(1073年)并入巨鹿县。
公元1086年,析巨鹿县地复置平乡县,仍属邢州(公元1112年,邢州改信德府)。
金朝,(公元1129年)信德府复为邢州,辖平乡。
元代,(公元1262年)升邢州大治为顺德府(1265年,升为顺德路),一直辖平乡县。
明朝,(公元1368年)设北平布政司,县属北直隶顺德府。
清代,沿袭明制,平乡县属直隶省顺德府。
北洋政府,1913年撤销顺德府,平乡县改隶大名道(冀南道)。
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设置河北省,平乡县改隶河北省辖,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二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平乡县,成立日伪平乡县公署,属顺德道。
中国***,1938年4月建立平乡抗日政府属冀南二专署。1941年8月中共设立晋冀鲁豫边区,县属冀南十一专区。1945年8月,中共解放平乡县,改属冀南第四专员公署,中共将县城迁至乞村镇。1946年,平乡县抗日政府改为平乡县人民政府,隶属未变。
1949年8月1日,中共设置河北省人民政府,平乡县属邢台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平乡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将平乡、南和、任县、广宗并入巨鹿县。
1961年,析巨鹿县设广宗县辖平乡,又析广宗县恢复平乡县,各县还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邢台地区,平乡县仍属之。
1993年7月,邢台地区改邢台市,平乡属邢台市辖县。
邢台市在隋唐宋金曾用名邢州,(1945年改邢台市,即今河北省邢台市)。
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祖籍邢州尧山,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魏征,邢州巨鹿人,字玄成,唐代著名宰相。
宋璟,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
僧一行,邢州巨鹿人,原名张遂,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郭威,邢州尧山人,五代时期后周的创立者,后周太祖;
柴荣,邢州尧山人,生于龙冈。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
孟知祥,邢州龙冈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创立者,后蜀高祖;
孟昶,龙冈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国君,后蜀后主;
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邢州(今邢台市)人。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他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刘秉忠逝世后,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张文谦
张文谦字仲卿,(?—至元19年)邢州沙河(今河北邢台市沙河市)。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他在元朝统一。元初经济恢复发展、制订《授时历》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