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工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7:43:58
字号:

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基层中数量大,涉面广,就全国而言,有乡镇党委约4.7万个,农村党支部约73万个,农村党员数约2600万,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才能建立起一个领导农民做好农村工作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取决于农村党组织领导集体的状况如何,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党性强,素质好,能力大,就能带领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和农民,把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富裕的新农村,正如像部份群众说的“有了一个好班子,就不怕一个烂摊子”,然而党组织的书记或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进行长期的煅炼和艰苦的磨练、靠平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新的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获得,只有靠建设,农村党组织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而在新形势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农村带来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民盼望发展,盼望富裕的心态日益加强,但又无从发展。二是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如何去抓。三是大部份党组织在领导发展生产,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是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够。面临诸多的新问题,农村党建工作该如何着手?我认为:一、强化发展意识,原深圳特区副书记方苞曾说过:“向饥饿的群众谈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没有说服力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党组织只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合本地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抓住中央、省市县对农村的富民惠民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二、学习借鉴外地领导经济发展的经验。党在农村工作的关键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关键是产业问题,在抓好产业的同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一是依托特色产业,组织专业合作社,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二是依托农村致富能人,兴办企业,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建立党组织。三是以当地传统的种殖项目为依托,如我们厚坪的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产业支部。同时在建立这些支部的同时,规范党支部的管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明确产业党支部的主要工作职能(服务职能、带动作用、组织职能),增添配套措施(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实施能人强村工程,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加大农村党建资金的投入力度)。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知道当前农民的需要,当前农民有三大需要,一是增加收入的需要,二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需要。三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因而我们不论是在抓发展上,还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上,都必须做到四个程序(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全民公决、阳光作业),两大要件(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只要农民心里通了,就能领导他们发展经济,自觉构建和谐社会。四、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实现领导方式上的转变,一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的能力等),促进农村发展。三是乡镇干部要在人品上严于律己,让群众信得过。四是在作风上脚踏实地,不做混官。五是在工作方式上要从靠行政手段到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转变。从包打包唱向领导、引导、辅导转变,从催粮催款事务性工作到谋大事,办大事上转变。六是建立健全衡量干部水平的标准体系,一是用先进生产力标准衡量,看农村经济发展了没有,二是用先进文化的标准衡量,看农村和谐建设怎么样,社会稳定工作如何?三是用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来衡量:看干部的工作和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让农民得到多少实惠。总之,在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树立起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求真务实的光辉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工作

1、深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成果的取得和整个农村面貌的改善,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领导。

2、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4、脱贫攻坚实践中要切实帮助贫困人口转变观念。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问题。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要努力让贫困群众思想认识到位、心态积极、主动作为,从贫困走向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实现自立、自强。

5、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不断加强,会逐步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农村就业创业,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善。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传承发展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人民网—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5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