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7:32:59
字号:

属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

怀城文阁

塔山文化公园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总人口103万人(2008年)。

县人民政府驻怀城镇,邮编:526400。代码:441224。区号:0758。拼音:Huaiji Xian。

基本概况

怀集县处北江支流绥江的上游,与广宁、封开、贺州、阳山等县市毗邻,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辖20个镇1个民族乡,两个国营林场,全县有322个村委会(居委会)。

特别要注意的是怀集县的岗坪镇,该镇处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其战略位置尤为突出。近年来众多外来资本纷纷入驻此镇,给该镇经济带来一个亮点。在泛珠三角交流日益频繁的时机下该镇可能成为引领怀集发展成为地区性强县的纽带。

该县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累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小时,年降雨量1785.4毫米,累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310天。

该县千山耸翠、万岭泛绿,林木种类繁多,2008年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1万立方米。坳仔、大坑山等镇出产的茶秆竹(俗名厘竹)驰名海外,解放以来一直占全国该项产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广阔的山地上,有500亩以上连片天然草场18幅,31310亩;森林中有众多的珍贵禽兽,有丰富的四时均可采集的中草药材资源,其中草本类280多种。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22万多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高温矿泉多处。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达42%~68%的磁铁矿和石灰石最有名。同时,还有山水林泉、竹海清江、烟树平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区的人文景观等,还有众多的水库,古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怀集人民构成山区淳朴的民风。

怀集县具有丰富的林业、水力、矿产和旅游资源。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1020万立方米,怀集厘竹有“钢竹”之称,被誉为“竹中之王”,年出口量6万吨(120万担),出口量居全国同类首位。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22万千瓦。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有14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锡、钨、花岗岩等达30多种;全县山地面积443万亩,耕地面积41多万亩,有连片的耕地18万亩,是发展“三高”农业的好地方。怀城境内山清水秀、古树名木、奇山异洞、清溪温泉、名胜古迹随处可见,省级风景名胜区——桥头燕岩每年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参观游览,是有待开发的宝地。

怀集的投资环境完善。怀集县在全省最早实现市到县、县到镇全部通水泥公路的山区县之一;能源方面:怀集县是用电可以由县自行定价的全省 13 个县(市)之一,至 2001 年底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 6.8 万千瓦,实现了村村通电。目前全县电力装机容量 6.7 万千瓦,全省最大水电引资项目白水河梯级电站建成后,全县装机容量可增到 14 万千瓦;县城区面积 13 平方公里,有怀高、横洞、龙湾三个工业(园)区,坳仔厘竹加工贸易区和燕岩省级风景名胜旅游两个产业园(区),功能和设施完善,还有现成的工商贸用地用房。同时,该县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外来投资优惠政策,并专门为外来投资者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公室,实行“一个口子办事、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为各方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和全程的服务。

近年来,怀集县委、县政府立足该县实际,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坚持走“资源加科技,引资促发展”的路子,大办工业,大力发展“三高”农林业,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先后办起了中密板厂、山梨醇厂、矿冶建材集团、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汇联水电集团等一批高起点的资源型加工企业和以汽车进排气门的汽配责任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的板材糖业食品、矿冶建材、林产化工和电力、机电、轻工等工业体系。中密板厂跨入了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汽配厂、糖厂、微粒板厂被评为中型二档企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至去年底,全县362家公有制企业,已改制300家,改制面83% ;其中国有企业96家,已转制89家,转制面92% 。

全县建起了一定规模的五大农林业基地:即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50万亩松脂基地、50万亩厘竹基地、10万亩高产木薯基地、2万亩高产糖蔗基地,还建立了玉米、蔬菜、肉桂、生猪、青山羊、塘鱼、绞股蓝和凉粉草等十大“三高”农业基地。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镇办企业225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1998年9月通过了省级小康达标验收。

全县利用外资企业100多家,主要产品有汽车进排气门、歧化松香、轴瓦、山梨醇、竹木制品等。1993年至2000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5亿多美元。而几年来全县利用外资的幅度进一步加大,利用效率较以前大为改观,外资主要集中在木材,水电,养殖,纺织等行业。

经济概况

近年来,怀集县谋划全局,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充分发挥固有优势,大力引进资源型、能源型和金属加工型产业,工业发展节节高,培育了钢铁、汽配、乙醇、金属加工、板材、建材、林产化工七大工业支柱。怀集县现有岭南钢铁公司、怀集汽配厂、威通公司等骨干企业,以怀集商业步行街带头的商业和以生态、温泉为主的旅游业形成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呈现繁荣景象。众多的积极因素共同撑起了怀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2004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64.12亿元,比2004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7%、21.4%、14.8%。全县本级财政收入14014.2万元,增长18.5%。2005年1—5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1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1.8%;本级财政收入5057.9万元,增长26.3%。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山区县(市)排序中由2004年5月的第37位,攀升至第8位。怀集正以争当山区发展县域经济标兵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点,以民营经济为着力点,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迈进,由人口面积大县向综合实力强县迈进。

特色工业强县

怀集县始终把工业作为发展全县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推进,工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该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劳力和服务等优势,努力抓好资源型、能源型、金属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等“四种类型”特色工业,形成钢铁、乙醇、汽配、板材、建材、林产化工和金属加工七大支柱行业,推动全县工业上规模、上效益。尤其是金属加工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在矿产开发方面,2004年引进外商投资8000万元建成现代化大型采矿选矿场,年采选铁矿、铜矿80万吨,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冶炼方面引进广东岭南钢铁公司投资5亿元年产50万吨型材钢项目,首期年产15万吨钢锭生产线已投产。

怀集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效益与规模速度并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增长质量。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七大支柱工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重点是抓好矿产开发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年产40万吨球团钢项目、年产20万吨硫酸项目、岭南钢铁生产线二期工程、年产8万立方米的高密度纤维板项目,使这些项目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二是突出抓好工业基地建设,继续做好民营科技工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产业簇群,壮大产业规模。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增资扩产,增强工业后劲。

特色农业富县

怀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该县通过引进大型企业,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大集团大公司办好特色农业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兴起。

近年来,该县引进绿洋等七大外来林业投资公司,租赁山地40多万亩办起速生丰产林基地,投产后每年可增收600多万元,引进穗深公司发展1000万只粟米鸡,引进肇庆基良公司发展1000万只肉鸭,引进温氏集团打造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并着力创立厘竹、青山羊、粟米鸡三大农业品牌。

该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于农户、种养业与加工业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村经济。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05亿元,增长7.7%,农村人均纯收入3512元。2005年1—5月份,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23亿元,增长7.12%。

该县准备加强“三农”工作,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一是全力打造养殖、林产、优质谷大县。充分发挥穗深、基良、温氏等养殖龙头公司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发展粟米鸡、优质肉鸭、生猪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壮大龙头企业和以绿洋、颐昌等七大造林公司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增强中科天伦、威通公司等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活力。三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免征农业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特色旅游旺县

怀集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该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和国际攀岩邀请赛的效应,努力打造“燕之旅”品牌,大力实施旅游旺县。

近年来,该县通过引进南湖国旅等外资企业,成功开发了燕岩省级风景名胜区、世外桃源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度假_等旅游项目,启动了两广六市无障碍旅游区自驾车旅游团怀集站,加快融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网络进程。怀集旅游热潮迅速升温,品牌日益响亮,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2004年共接待游客10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亿元,分别增长3.08倍、3.01倍,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14.8%。2005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达65.5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15.8%,旅游总收入2.3亿元,增长16.2%。

进一步培育特色旅游市场,继续打好“燕之旅”品牌。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燕岩景区、世外桃源景区、燕峰峡漂流温泉度假_的旅游设施完善和宣传推介工作,加快外商投资2620万美元的蓝钟燕岳森林温泉休闲度假区大型综合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招商引资壮县

怀集将进一步营造和发挥比较优势。该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包括土地、矿产、水力、旅游、农林、文化、劳动力等资源丰富的优势,电力充足、电价低廉的能源优势,基础设施完善的发展环境优势,加上良好的服务优势,强化本县“东引西连、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增强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和信心。

同时,全面宣传推介怀集的投资环境,提高怀集知名度和美誉度;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经贸洽谈会、推介会等。该县2004年举办的国际攀岩邀请赛和“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上共有59个项目签约、奠基和剪彩,其中签订合同项目35个,金额达25.03亿元。

为了发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功能作用,为招商引资工作推波助澜,该县通过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攀岩锦标赛暨怀集县投资环境推介会和“泛珠三角与燕都文化论坛”,广东省首届漂流大赛等活动,将促进该县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乃至经济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

怀集县认真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珠三角地区与山区共建产业转移基地的有关政策,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和吸纳珠三角产业转移。目前已规划好10万亩产业转移基地,大力吸引资源型、能源型、金属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争取更多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落户,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科学规划建县

城镇化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怀集置身其中让人惊叹其作为山区县罕有的现代气息。

近年来,该县投资6亿多元建设、改造了县城一江两岸、主要街道巷道硬底化及巷灯亮化工程,使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总投资1.2亿元,全省50个山区县(市)中建设规模最大、设计最先进的商业步行街及时代广场,2005年初已投入使用。雅豪居、怀集新城、海景花园、燕鸣居等7个房地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或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塔山公园等十大市政工程将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放眼怀集县城,环望绥江两岸,可见一江春水往东流,两岸美景看不尽,尽显一派现代化山水城市风貌。

自然地理

怀集县处于粤西隆起带,北部高南部低、自西北至北向东南倾斜的山地。经河水的长期侵蚀,中南部形成丘陵。西中部的石灰岩均被白垩纪红色岩系和第四纪沉积岩覆盖而形成盆地。

怀集县地势自北部和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地貌大致分为西部盆地,中部、南部低、高丘,东北、西北部山地等3部分。西部的盆地平原,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乡。 中部、东南部是丘陵,是农林两业并举之区。东部至北部是山区,是盛产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桥头镇是岩溶地貌地区,峰秀岩幽,溪清流碧,乃广东省省级旅游风景区。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全县1000米以上山峰60座,北部占53座,其中洽水镇与阳山县交界的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全县最高峰。地处中部低丘的县城海拔52.4~54.l米,南郊最高的塔山海拔也只有253米,比东北部洽水镇石莹乡的水田还低200多米。

怀集县千山耸翠、万岭泛绿,林木种类繁多。坳仔、大坑山等镇出产的茶秆竹(俗名厘竹)驰名海外,解放以来一直占全国该项产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广阔的山地上,有500亩以上连片天然草场18幅,31310亩;森林中有众多的珍贵禽兽,有丰富的四时均可采集的中草药材资源,其中草本类280多种。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22万多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高温矿泉多处。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达42%~68%的磁铁矿和石灰石最有名,已探明且有开采价值的有金、银、铜、铁、锡、钨等矿藏30多种。

动物资源

怀集县山高林密,解放前豺、狼、虎、豹4种猛兽多而猖獗,常进村入屋觅食,伤人、伤禽畜事件屡有发生;解放后,为保护生产和人畜安全,予以大力捕杀,到20世纪60年代初只有少量幸存,到了60年代末,即使在境内的深山老林也未发现这类野兽。只有果子狸、黑脚狸、木狗、步狗、白额狸、黄鼠狼、抓鸡虎(猫狸),此外还有猴子、石羊、山猪、黄_、箭猪、水獭、穿山甲、蝙蝙、老鼠。

植物资源

怀集生产水果,我中华猕猴桃、棠梨、豆梨、刺梨、山柿、桃金娘、酸藤果、金樱子、胡桃、山楂、板栗、香椽、枳壳、佛手、棉桃、梅、李、橄榄、山龙眼、酸枣、枇杷、金屏、金果、柠檬、菱角、荸荠、莲子、刺椎等。

山岭资源

怀集县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杉树、松树、杂树等源丰富,“怀集木”早已闻名遐迩。解放前,怀集木材已远销珠江三角洲十几个县市。解放后1950—1985年,目调国家木材571.71万立方米 , 约占广东省木材产量的9%。

全县宜林山地25.9万公顷,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2.5% 。山地土壤有4个土类,大部份为红壤土和赤红壤土,其次是山地黄壤土和南方山地草甸土。土壤的分布因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蓝钟现部一泰来北部一中洲南部一连麦北部一汶朗北部一甘洒北部一线以北是红壤土类,以南是赤红壤土类;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多南方山地草甸土,600—1200米为山地黄壤土,600米以下是红壤土、赤红壤土。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4%左右。

怀集县山林以亚热带丛林为主,混生着多种乔木和稠密灌木,构成稳定的山林植被群体,有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等几大类,各类都有许多树种。用材林 主要的树种是杉树和松树。杉树面积和蓄积量均占山林总数的30%左右;松树面积和蓄积量均占山林总数35%,大部分是马尾松,其次是70年代引种的美国湿地松和小量广东松;其次是杂木,有红 、白 、檫木(浪沙)、火力楠、香楠、荷木、重阳木、香椿、苦楝、银华、泡桐、黄柞、山乌桕、山龙眼、山枇杷、鸭脚木、金叶白兰、红豆树、石斑木(狗骨木)、枫香、酸枣、竹柏(铁甲树)、黑格木、樟树、三尖杉、山杉等40多个树种。经济林 有油茶、油桐、乌桕、茶树、山苍子和果树等。果树、茶树、油茶、油桐等主要为人工载培,其他则靠野生,混生于其他林木之中,数量不多。竹子 有茶秆竹、青皮竹、篙竹、粉单竹、勒竹、茅竹、吊丝竹、楠竹、观音竹等共60多种。灌木林 有茶络树、水团花、桃金娘、岗松、玉叶金花数十种灌木树,单独成林或混生于用材林中。随着人工和飞机播种育林面积增加。纯灌木林逐渐减少。此外还有风景树。解放前有榕树、桂花树、黄檀树、回椿树、相思树、按树、黄槐树、合欢树、秋枫树、凤凰树;解放后陆续引种木麻黄、南洋杉、银杏、天竺葵、柏木、女贞子、白千层、白玉兰、洋紫荆等。

矿产资源

怀集县藏有30多种,主要是磁铁矿,分布在洽水,甘洒、汶朗、中洲、凤岗、蓝钟等区,至1982年已查明储量约4438万吨,品位42—68%, 储量超过100万吨的矿点有9个,其中较大的将军头、东坑和汶塘,储量分别为800万吨、370万吨、270万吨。目前常年采矿山、连麦、中洲、坳仔、甘洒、洽水、凤岗、永固等区,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民间已经开始零星开采;钨矿主要分布在多罗山一带,品位WO3 0.6—1.3%, 连续开采已27年,据查储量今已无多。此外,钻、铋矿分布在洽水蒲屏岭,有开采价值。还有云母、石英、冰洲石分布在凤岗、洽水。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桥头、中洲、梁村。磷分布在汶朗。砷、锰、铜分布于中洲、桥头。铅、锌、钼、银、锡主要分布于罗山,为钨矿的伴生金属,作副产品回收。稀有金属铍、铌、钽等主要分布于在下帅、洽水。

水电资源

怀集县内河流众多,有“一江八河二十一水”之称,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量22万多千瓦。

行政区划

怀集县辖18个镇(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1个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

历史沿革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5年)置县。取招来之意。

2000年,怀集县辖20个镇、1个乡:怀城镇、坳仔镇、闸岗镇、甘洒镇、汶朗镇、凤岗镇、洽水镇、梁村镇、岗坪镇、大岗镇、冷坑镇、马宁镇、蓝钟镇、永固镇、诗洞镇、桥头镇、连麦镇、泰来镇、中洲镇、大坑山镇、下帅壮族瑶族乡。总人口736444人,各乡镇人口: 怀城镇 121066 闸岗镇 16164 坳仔镇 28997 汶朗镇 10557 甘洒镇 19236 凤岗镇 28285 洽水镇 23819 梁村镇 57695 大岗镇 53484 岗坪镇 27339 冷坑镇 85556 马宁镇 35251 蓝钟镇 16388 永固镇 38574 诗洞镇 52115 桥头镇 44958 中洲镇 25860 泰来镇 9764 连麦镇 27654 大坑山镇 6553 下帅壮族瑶族自治乡 712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怀集县辖20个镇(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泰来、大坑山)、1个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312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

2003年11月17日,撤销泰来镇并入中洲镇。全县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1个民族乡,设22个居委会和312个村委会。全县年末人口93.10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怀集县辖18个镇(怀城、连麦、中洲、洽水、凤岗、坳仔、诗洞、桥头、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冷坑、汶朗、甘洒、永固、闸岗、蓝钟)、1个民族乡(下帅壮族瑶族乡)。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泛珠三角”核心区(粤桂湘+港澳)中心,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是南延北拓、东引西连的枢纽。县城距广州180公里、离肇庆150公里。北江支流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广宁、南连德庆,西界封开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辖18个镇1个民族乡、2个国有林场;全县人口93万人。怀集县地理环境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多座,主要分布在北部。坐落在县域东北角的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肇庆市的最高峰。地势自北部和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西部是盆地平原,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乃广东省山区县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乡。中部、东南部是丘陵,是农林两业并举之区。东部至北部是山区,是盛产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桥头镇是岩溶地貌地区,峰秀岩幽,溪清流碧,乃广东省省级旅游风景区。怀集县在古是百越之地,秦统一南方后,属于南海、桂林两郡。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分四会银屯乡置县,取名怀集,宜后有永固县之来属,存水县之并入。置县以来,800年属粤,700年属桂。1952年划归广东省,现属肇庆市管辖。怀集,自置县以来其名一直沿用不变,是两广为数不多的一千又数百年历史的大县之一。

关于怀集人口的来源,就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全国处于一个人口大规模的迁徙阶段,怀集的先民就从湖广经过珠玑巷和粤西北地区进入怀集。刚迁入怀集时,怀集还是一片森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怀集终于变成一个适宜耕作的地区,土壤能够适宜稻禾的生长,于是怀集的农业就从稻禾的种植逐渐得到发展。先民的努力耕耘创造了现在这个繁荣的地方。

2018年8月16日,怀集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6年2月16日,怀集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怀集有哪些好吃的店

1979~2000年,全县经济总体分5个时期呈波浪式发展。第一时期1979~1983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一步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平稳。此时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6.02%;第二时期1984~1988年,得益于上一时期各种改革实践在这一时期显现功效,其中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最著。这一时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5.2%,其中农业年均增速15.4%;第三时期1989~1991年,是经济建设的调整期。1987~1988年,全国出现结构性的经济发展过热,但能源、交通等基础性行业的滞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导致市场物价飞涨,出现抢购风。国家于1989年实施硬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压缩银根、严控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严控投资规模等。影响所及,全县经济发展速度由1987年的16.2%下降至1989年的6.2%。1989~199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8.9%;第四时期1992~1996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县的第二次经济快速增长期。期间以大力进行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21.5%,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7.1%。第五时期1997~2000年,因为国家实施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压缩银根,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等,上一时期过热的经济至此慢慢降温放缓增长,此前投资的一些企业相继破产,一些原来效益好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陷入困境,全县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徘徊,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9.2%,2000年的增长速度0.5%。

2009年,怀集县推进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签订入园协议企业37家,总投资22.4亿元;投产项目6个,实现产值4.76亿元,创税收1354.2万元;在建项目9个。举办2009广东·怀集全国攀岩冠军赛暨怀集县经贸洽谈会、建设珠三角地区优质安全食品产业基地推介会和产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推介会,参加“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奠基(开工)、剪彩(投产)项目共84宗,投资金额81.8亿元。新批利用外商投资项目9宗,项目投资528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实际吸收外资2150万美元,增长5.2%。

2009年,怀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5.11亿元和4.23亿元,增长35.7%和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95亿元,比年初增长18.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增长2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长7.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85元,增长8.9%。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和“广东林业生态县”称号,再次被列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山区县”之一,并被省确定为“广东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调研基地”的10个基地县之一。 农业生产是全县经济建设的大项。怀集县农业局专管农业生产。1997年怀集县农业局按其职能,设置办公室、植保股、粮油经作股、种子股、科教信息股;属下有事业单位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测报站、种子公司、大成岗农场、双甘农场。2000年,仍旧此设置。

怀集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兼营少量经济作物。西部盆地平原面积约1.65万亩耕作条件稍好,东、南、北、中部耕地以小平垌、山坡梯田为主,耕作条件较差。1979年粮食总产18.17万吨,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实行改革开放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稳定发展农业,科技兴农,拓宽规模集约的农业生产思路;抓紧粮食生产,调整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加强领导和加大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值、农作物单产、总产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粮食总产31.3万吨,农业种植业产值12.8亿元,农业总产值29.69亿元。

2009年,怀集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5万公顷,总产量25.96万吨,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33万公顷,种粮面积、单产和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被列为全省40个产粮大县和粮食创高产示范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完成造林面积1.37万公顷。广东温氏(怀集)公司一体化合作养猪项目总部和饲料厂建成投产;县政府与中山市签订发展生猪产业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生猪饲养量160万头,出栏97万头,获财政部“生猪调出大县”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980公顷;供港水果标准园区项目成功落户。优质水果种植基地9040公顷,水果总产4万多吨。发展高效用材林、优质水稻、优质肉猪、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五大产业基地。被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综合示范单位”。 1979~1990年,怀集县实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策略,创办发展工业。期间创办多家以开发、利用、增值的资源型工业企业,对工业企业进行以“承包”为主的经营改革。

进入90年代,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富县”战略发展工业,继续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办工业企业,辟建工业园区“筑巢引凤”,进行工业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乡镇工业,多种经济成份企业共同发展,进行以“产权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1979年、1990年提高7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

1979~2000年,怀集县均设专门机构司职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工作。

1979年12月,撤销县革委会工交办公室,成立怀集县经济委员会(简称县经委,下同),由一名县委常委兼任主任,内设办公室、生产科、企管科、政工科、县办工业科和供销公司等6个工作机构,干部职工47人。负责对县国营工业、县二轻局、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县农机管理局和县医药公司等单位予以指导性的行政管理,直接属下的19个国营工业企业和县办的17个集体企业予以管理。至1985年,县经委直接管理的县属国营工业有:县农机一厂、县农机二厂、县林化厂、县水泥厂、县氮肥厂、县木材厂、县食品厂、县糖厂、县酒厂、县酒酱厂、县木衣夹厂、县纸厂、县印刷厂、县合成化工厂、县汽车配件厂、县电机厂、县蓄电池厂、县陶瓷厂和县龙湾水泥厂。非县经委直接管理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县粮食局主管的怀城粮食加工厂,县林业局主管的森林工业企业,县水电局主管的电站(水下电站、水下二级电站、蕉坪电站、泽联电站)和农电总站(后称供电局);县经委行政编制增至61人,直属工业企业职工3622人,企业管理队伍中有工程师职称的6人,助理工程师3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人。同年,增设县铁矿公司,对60个国营工业企业、62个县办集体工业企业予以整顿,调整其领导班子。调整后122个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共434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7%。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649万元(当年价计算),比1979年增长74.8%。县属60个国营工业企业产值5703万元,148个集体工业企业产值2841万元,1188个其他工业产值1100万元,其比重分别为国营53.1,集体29.6,其他11.4,与1979年相比,集体经济上升,其他经济下降4个百分点;国营集体固定资产原值8116万元,增长1倍。主要工业品产量增幅提高,铁矿石原矿年产34.21万吨,增长332%,松香5069吨,增161%,松节油增94%,水泥3.28万吨,增224%;水力工业水力发电量9295万度,增长156%。进入90年代,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交通局、县邮电局、县二轻工业局、县农机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县医药公司。此时起,县经委以“工业立县”和“工业富县”为工作重点,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办公室,专职工业引进工作。至1995年,先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脂松香和合成樟脑生产线、山梨糖醇生产线,以及惯性磨擦焊和液体氮化等机械设备,建成的大型(二档)工业企业有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县中密板厂、县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县山梨糖醇有限公司等4家。1995年,县经委属下企业26家,职工3142人;管理人员中,工程师22人,大专以上学历205人,比80年代末增10培。1996年11月,改县经委为县工业局。1997年,县成立发展“四优”(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品、优势经营者)企业领导小组,设置专责办公室,组织实施《怀集县四优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奖)励机制及扶持规则,金融、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给予发展“四优”企业的优惠办法。1999年,全县“四优”企业10家,分别是:县南油中密板厂、县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县威通糖醇产品有限公司、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县微粒板厂、县东邦林化产品有限公司、县志威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县蓄电池厂、县糖厂、县锦峰有限公司。2000年,县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获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1979~2000年,怀集县工业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逐步转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所有制。199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53816万元中,43个国有工业企业产值23246万元,比重59.39(其中县属工业产值21525万元,比重55.00);166个集体工业企业产值14435万元,比重36.88;6个其他经济类型(包括乡镇及以下办的三资、民营等)企业产值1458万元,比重3.73;县属集体工业比重13.98;乡镇工业企业比重23.41;个体工业产值10824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20%。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7073个,工业总产值34149万元,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至22.5;集体工业产值比重降至22.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上升至18.4;个体工业产值86240万元,占总产值25.3%,比1992年升5个百分点。村办工业和个体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6.2%,全县工业产值三分有其一。

2009年,怀集县投入1.45亿元进行增资扩产和技改创新,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8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2.7%。全社会用电量3.91亿千瓦时,增长7.75%,其中工业用电量2.16亿千瓦时,增长8.07%。纳税额超1000万元企业有7家,其中超2000万元的4家。 2009年,怀集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86亿元,增长27.5%。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7.39亿元,增长18%。年接待旅游人数181.6万人次,总收入6.1亿元,分别增长6.8%和7%。商品房销售13.33万平方米,销售总额2.76亿元,分别增长39.99%和23.2%。

怀集是一个美食之乡,这里有很多好吃的店铺,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几家特别值得一去的店铺。

第一家是“陶家饭店”,这里的菜品口感极佳,都是以当地特色为主要原料的,价格也非常亲民。尤其是他们的豆花汁,非常地清新可口,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第二家是“半亩园烧烤”,这家店铺位于怀集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美食之地。每天晚上,许多游客都会聚集在这里品尝美食。最受欢迎的当属烤虾和烤羊肉串,非常的香口可口。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怀城酥饼”,这是一个非常老牌的店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店铺的酥饼种类非常的多,要想吃到它们特有的香味,一定要选购新鲜出炉的酥饼才行。

在怀集有很多好吃的店铺,这里仅是其中几家。无论你是吃货还是旅游爱好者,都不要错过怀集的美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5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