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五常大米哪个牌子好? 现在都流行在网上购物了,农家的更健康,只要是正宗的五常稻花香就很好吃只有农家的才是纯度最高的
淘宝{豆之精品}都是东北好杂粮
问题二:五常大米有哪些品牌? 现在五常大米很多假的,一般市场上的五常大米就是用少量五常大米掺一些其他的大米进行出售(“勾兑”五常大米 产地也卖掺假米)。好一些的品牌有:稻花香五常大米、国际稻都五常贡米、恒大五常大米。
问题三:五常大米哪个牌子好 五常大米品种太多 牌子也很多 我原来吃过三粮绿珠的稻花香好好吃 米饭很香,不像其它家的不正宗,掺假情况多!
五常大米是黑龙江五常市出产的品牌大米。五常市为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清咸丰四年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自“三纲五常”之意,因此得名五常。
问题四:五常大米什么品牌好 品牌不品牌的都一样,市场上包装好一点的都得十块八块一斤,低了指定假的,就自己家磨米吃的大米,没有包装没有运费还得差不多五块钱一斤呢,本人五常的,种地的,种稻花香的
问题五:五常大米的品牌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为依法制止商贩假冒“五常大米”现象,五常市大米协会在哈尔滨市工商局指导下,于1997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证明商标,2000年得到受理,2001年7月21日获正式核准注册,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证明商标。 五常市 *** 授权了五常市龙头企业黑龙江省五常大仓米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米生产企业专属使用“身份证”标识,保证产品的可追溯和原产地。五常大米树诚信品牌,推行一条龙监管体系,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稻花香大米”造假行为,五常市正在着手推进从农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到经销商的一条龙监管体系。五常市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如实填写农产品生产记录,并建立企业档案、基地档案、生产记录、产地证明等数据库,创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录入与查询系统,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做到农产品质量信息可上网查询。
问题六:五常大米煮饭的哪个品牌的好 只要是五常产的按标准来都不错,典型的的地域产品,不是靠贴上一块商标就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
问题七:东北最好的五常大米品牌? 肇源大米,刘家良田自己的庄园生产的刘家良田大米,带你回家。
问题八:五常大米的最好品牌有哪些? 我认为与同类大米不同,那么不同的特征可能就是变异。
从这个角度来讲,五常大米极力宣传自己不同于一般大米,那么最好不要吃。
问题九:五常大米哪家好 那个品牌好 农品部落上面就有推荐呀,煮饭香气很大,吃的时候有一点,米粒挺劲道,口感很好,帮朋友买的,以后还会再买的!
问题十:五常大米哪个牌子好 北大荒!!!全国第一
我国品牌农产品
我国法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第一,我国法定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机构有哪些?
2003年我国成立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该中心下设的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的3个分中心为法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负责全国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其中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渔业产品认证分中心,挂靠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分工负责渔业产品的具体认证工作。
第二,我国农产品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流通
在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大部分是在农产品集贸市场基础上自发形成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交易市场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售卖活动往往由散户进行,易进易出,所销售的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限制,产品采购一般由散户自己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由于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自发性,难以形成集体采购经营,农产品就难以形成集体合作生产,很难达到规模经济,生产效益下降趋势明显。在农产品采购方面,我国农产品从田间到厨房的环节太多,农产品要进入市场销售至少要经历4个环节,农户负责生产农产品并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卖给农产品经纪商,农产品经纪商将收购上来的农产品批发给商贩,商贩再批销给农贸市场或超市,最终由农贸市场或超市卖给居民消费。这种复杂的流通模式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又加上近期油价上涨,每一个环节产生的新损耗也增加,这就使每一个环节至少加价5%到10%,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上海市商委与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冷链物流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首发《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旨在为全国的冷链物流企业树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记者从《规划》中获悉,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暑运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耗却十分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耗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果蔬流通腐损率一般仅为5%—6%。也就是说,物流公司同样运送10吨蔬菜,在欧美国家只会“浪费”几百公斤,在我国却要“蒸发”2—3吨。物流环节的消耗多了,零售终端的成本自然上升,居民需承受的蔬菜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
流通环节菜价涨幅大
目前,一颗在田头仅售1元钱的蔬菜,通过层层流通、批发,到居民桌头,售价可能高达3元钱。但奇怪的是,每个环节的中间商,却都用手捂紧荷包,声称自己“没赚钱”。
在重庆市潼南县桂林镇,菜农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把萝卜卖给蔬菜收购商;蔬菜收购商把萝卜运到潼南县盘溪蔬菜批发市场,与批发商的成交价是每公斤1.1元;批发商卖给菜贩是每公斤1.2元;菜贩把萝卜拉到南坪正扬农贸市场,以每公斤1.4元批发给市场终端摊贩;摊贩将萝卜按照大小,标价每公斤2.7元、2.8元、3元。就这样,这批萝卜从田头到县城的菜场,价格涨了3倍,流通环节加价幅度达每公斤2.1元。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家扁豆生产合作社向菜农收购扁豆的价格是每斤1.1元,到批发市场,成交价是每斤1.4元;在崇明,合作社向菜农收购一斤白菜的价格是0.5元,经过批发市场和菜贩环节后,零售价超过1.5元。
浦东新区的扁豆运输者表示,所得到的每斤0.3元差价中,0.05元是企业的毛利,0.25元是物流、人工和其他费用。重庆的蔬菜批发商也强调,物流环节的加价,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抵消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专家建议降低流通损耗是关键
“这些在运输途中的无谓损失,间接导致农产品零售终端售价高昂,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农民增产不增收,也渐失种植、养殖的积极性。”
在冷链产业大会上,不少与会代表都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切实降低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可为城市居民减轻来自“菜篮子”的压力。
上海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处刘敏处长表示,流通环节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物流,政府的长远措施、职责是搭好台、培育好市场,从社会范围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在平抑菜价方面已采取不少措施,下周还会出台一些具体举措。”
郑州思念食品公司副总裁秦鹏更是大胆预言,如果蔬菜、肉类在运输中间的损耗能降下来,目前城镇居民菜价还有一成左右的降价空间。
第三,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实例,万全品牌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万全县食品加工业呈现出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广的产业化发展态势,形成了大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带动,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星罗棋布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县已发展起农产品加工企业210多家,其中“禾久”、“康希”等30多个品牌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韩、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小食品成就大品牌。该县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突出抓好“鲜食玉米”和“燕麦加工”两个龙头项目,积极为各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服务。按照“农场+工厂”、以销定产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中绿(河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玉米深加工和蔬菜保鲜出口项目,辐射万全、沽源等6县区数千农户,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康希”牌燕麦片、“万绿田园”牌燕麦粉、燕麦米等七种燕麦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占到全县燕麦产品销售总量的1/3多。
标准化串起产业链。农企龙头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的号召,提出了“标准化提升产业化”的口号,强化措施,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万全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等标准的制定为契机,该县“龙头”农企大力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入股农户”等经营模式,把农民、土地、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龙头企业也开始自觉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全县有100多个农产品进行了标准登记,有9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全县食品年出口额达7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