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当前,人们的吃住成了最大的问题,若是本地人还行,但如果不是本地的人,不仅需要付房租,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很多的商家没有良心,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还想发国难财,在上海一社区人们团购的蔬菜套餐竟然缩水,社区的居民反映蔬菜套餐里面,只有一根莴笋和两个番茄,还有几颗的蔬菜。商家真的很没有道德,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寒了人民的心,他在成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销售的价格,那么市民们的必需品该如何得到保障呢?
一、相关领导通知到位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团购蔬菜,毕竟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想要保障,那么相关领导一定要通知到位,并且进行严格检查,若是发现有以上故意哄抬价格的行为,一定要严加处罚。只有这样市民们的必需品才能得到保障,一些人才不会去发国难财,能够彻底打击有坏心思的人。
二、多给居民普及法律法规
如今很多人对于法律和法规并不是那么的熟悉,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法律是什么。如果想要市民们的必需品得到保障的话,那么一定要了解一些的法律法规,像这种肆意哄抬价格的行为,大家都能够辨别的出来,但是在辨别出来的基础上,人民也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消费。家里面有年轻人的可以教给老人,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能够让大家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市民们可以自己保障自己的必须品,像是蔬菜水果等日常经常食用的东西,若是发现自己消费之后,得到的东西和价格不符,那么就要用法律手段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近日,上海表示,为保障疫情期间的蔬菜供应,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全市抢种了蔬菜8万多亩,其中绿叶菜的面积达到5.8万亩。
截至目前,上海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6.4万亩,绿叶菜面积也达到了15万亩,基本与往年持平。
同时,随着蔬菜生产企业的复产复工,绿叶菜的日均上市量已恢复到了2000吨以上,基本可以保障供应问题。
“菜篮子”一直是民生的重要一环,自今年以来,很多朋友发现,今年的菜价确实涨了不少,是否也与供给有关呢?
其实恰恰相反。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达80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200多万亩,而一季度的蔬菜供应总量约为1.7亿吨,同比增加350万吨。
也就是说,从总体来看,我们的蔬菜供应是增加的。
而且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我国的蔬菜已经完全摆脱了供需短缺的局面,蔬菜的平均单产已达到了2200-2300公斤,人均占有量超过了500公斤,位居全球第一。
而且随着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我国也诞生了许多蔬菜大省。
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山东省。
2020年,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的蔬菜产量均超过了5000万吨,其中山东更是以8434.7万吨高居榜首。
大家所熟知的潍坊、菏泽、寿光等均是蔬菜生产大市,尤其寿光还被誉为是“蔬菜之乡”,其中寿光的黄瓜年产量可达90余万吨,并逐步走向东北、华北、西北、京津等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远销俄罗斯等国,成为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荷兰兰辛格兰、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并列的“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
虽然总体供给量庞大,但也有2个问题:
一是受天气波动影响较大。
例如,去年四季度时就一度出现“菜比肉贵”的现象,原因就是去年受极端天气影响,阴雨天较多,部分蔬菜光照不足,长势偏慢,导致供给暂时性下降。
而到了今年,随着部分地区疫情散发的原因,交通受限,也使得部分蔬菜供应偏慢,于是就导致了菜价一直在高位运行。
不过,近期随着各地区陆续解封,近期的菜价已有所回落。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监测,在过去的一周里,全国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5.06元/公斤,环比下降9.4%。
二是供给结构不平衡,即一些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存在品种和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2010年的时候,全国就曾一度出现了蔬菜价格大幅波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价格涨幅一度超过了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中城市对异地蔬菜过度依赖。
当时全国大中城市蔬菜供给率很低,还不到30%,上海、北京甚至更低。
对于这些大中心城市来说,寸土寸金的地方,既要发展二三产,又要兼顾一产,确实不易。
而且种植成本上涨得很快。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蔬菜种植成本2010年时同比上涨了近20%,种植成本对菜农影响很大,因此种植面积很容易受到影响。
不过,国家非常重视“菜篮子”的保供稳价,并压实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经过大力发展,到2020年时,上海的蔬菜以及绿叶菜的自给率分别达到了55%和90%,而广州同年蔬菜供给率则达到了100.6%。
因此,虽然从总量来看,全国蔬菜供给充足,但是如何减少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物流通畅率仍将是需要长远考量的问题。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