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的意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6:14:43
字号:

生活条件改善后最大的特点便是人们的食物可选择性变多了,丰富的食品在大街小巷的商店中都可以找到,各种美味的食物让人们可以大快朵颐,丰富了餐桌,营养了生活。可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食物背面人们开始看到注水肉,开始了解到地沟油,甚至知名品牌的奶粉也出现了问题,这样混乱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如何才能够区分食品的健康与否,如何才能够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这就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食品检测的意义

食品健康安全知识是为自己在食品的选择中保持清明双眼的前提,是在这个市场中鉴别优质食品的基础。而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学习需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食品安全的学习,其次是食品同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习。安全是第一要素,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有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健康的追求。并且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很容易造成群体性的事故,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恶劣。

人们产生疾病的来源之一便是食物,并且这一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食物都可以避免。但是由于食品安全事故具有多样性,例如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滥用,农药残留和食物中病原体、微生物的超标等,而现在一些转基因食品也会产生食品安全事故。我国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事故屡屡发生,劣质食品随处可见,无论是大米、豆制品还是面粉质量恶劣让人发指,染色粉丝,注水肉还有福寿螺、瘦肉精、黑心月饼等一起起事故触目惊心。轻者仅仅是让人遭受身体上的病痛,而严重的可能会致人死亡。而食物也会受到环境中的农药化肥以及一些激素的污染。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

民以食为天,安全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没有安全,色香味、营养都无从谈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压倒一切。人人都需要安全的食品,人人都要维护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各级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法定责任,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外部约束力,促其内部自身管理能力稳步提高。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来关心维护食品安全,支持政府的工作。

发现食品安全违法问题,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而不是一味抱怨、发牢骚,更不能无中生有、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这样只能影响正常的监管工作、带来消费恐慌心理,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广大消费者。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必须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夯实各环节、各方面的责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凝聚社会共治合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附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农产品质量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32%的劳动力以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农产品贸易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问题,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它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8.9亿美元,8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由于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农产品贸易出现顺差。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为28.1亿、24.3亿、25.4亿、24.4亿、53.1亿、44.2亿美元。与此同时,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1980~2000年,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例由24.1%下降到6.27%,进口比例由31.07%下降到4.98%,进出口比例由27.8%下降到5.65%。

1.“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并提高检测标准。从2002年初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相继以环保、人类健康等名义,出台针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检验标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如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检测指标从过去的6项增加到现在的40多项,对从我国进口的大米检测项目已达104项;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时有200多项指标;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以前严格100~200倍;美国FDA对浓缩果汁的检验项目已增至26项(农药残留检验项目除外);俄罗斯对进口国的茶叶提出10多项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但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直到2001年9月18日,我国才出台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且此标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对有毒有机物的指标和标准并未考虑。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2002年以来由于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以上。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将进口茶叶中的氰戊菊酯残留限量标准由0.1g/kg调整为0.05mg/kg,由此直接导致2001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数量比上一年减少37%。

2.绿色食品供给不足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的生产。1972年,联邦德国成立了有机农业国际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联盟已拥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成员组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统计,1995年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为110亿美元,1998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35亿美元,2001年全球绿色食品的规模约200亿美元,近10年来的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5%~30%。

我国从1983年开始,由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组织部分省市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都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列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还建立和发展了天津蓟县、山东寿光县、河北永清县等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成立,开始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进行全面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发展迅速,绿色食品品目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产量也由1990年的35×104t增加到1999年的1105.8×104t。目前,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草药等100多个品种。仅2000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按有机方式种植和按有机方式采集的作物面积已达10×104hm2,出口销售额约为2000万美元。最近几年的年出口增长率都在40%以上。

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产量约占全国食品的1%,但出口就占到很大比例,显示了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也表明了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1997~1999年,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1亿美元、2亿美元,连续三年翻番。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仅为日本的40%、美国的16%。

(二)人类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政府一直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为农业发展的基点,把全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确保12亿人口吃饱、穿暖,不受外国反动势力威胁的问题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1984年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标志着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5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先后迈上了4500×108kg和5000×108kg两个台阶,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于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已由单一的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即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1.农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对食物的要求由吃饱转向吃好,消费观念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不仅要求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注重其质量,尤其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从我国进口农产品时,并不要求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而是注重检验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有毒微生物的含量。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内容。

Cd稻米、Pb超标茶叶等农产品质量问题提示我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百姓的至高利益,关注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全国累计发生150余起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人体高血铅等隐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研究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都与食物中的有害残留有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80%;在环境因素中,由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占8%以上。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一些奇病、怪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农药的残留和食物污染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安全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健康问题。

北京市农委对农产品的“体检”发现,北京市场上有1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其中的蛋品超标率为33%,蔬菜为20%,水果为18.7%,肉类为17.6%。在对蔬菜有机磷残留量的检测中,京郊自产蔬菜中超标率占17%,外埠进京蔬菜中有机磷残留量更高,达69%。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食物受到化学污染的机会日益增多。除由于意外被大量农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外,目前人们更关注的是少量化学污染物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如DDT等农药,铅、汞、镉等重金属等,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而对健康造成各种慢性危害。1999年7月《中国食物报》发表文章说:“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谨防“病从口入”,当然是保护健康的最后防线之一。

2.食品需求多样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都很简单,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最多只注明“天然香料”、“甜蜜素”等。而国外大部分进口产品在食品成分的标注上则非常详细,基本把食品所含的所有成分都标列出来,包括添加剂。

目前,我国制订的矿泉水标准只是对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准入限制,并没有对不同地下水水源的“体质”作出更细化的评价。但在日本,除国家标准外,矿泉水还拥有美味和健康两项指标,用来给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提供选购的便利。如有的矿泉水健康指数平平,美味指数则偏高,而有的则是健康指数奇高,美味指数刚过关,这或许对于引导消费有帮助。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牛晓英认为,“不含有害物质的纯水很干净,饮用尽管安全但长期饮用对人体并无益”。评判水的“体质”健康与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碱性,以及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水分子的大小。安全并不是唯一标准,人们在选择长期的饮用水时还应该注重其是否有益于人体健康。

回答

1、从农产品生产环境抓起,加大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力度,保障农产品的环境安全。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并积极做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3、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农产品投入品,严格把控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流程。4、致力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从农产品生产环境抓起,加大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力度,保证农产品环境安全。农业生产环境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只有加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突出问题的治理,加大治土治水治环境力度,全面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稳步修复被破坏的农业生态。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同时积极做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是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3、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农产品投入品,严格把控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流程。现代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客观上改变了农产品的风味品质,但其无论毒性大小,都是有毒物质,使用技术或方法掌握不当,极易造成农产品农兽渔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4、致力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龙头企业发展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也不利于监控生产过程,不利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而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可将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观念传播给农民,将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农业生产,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保障。

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1、农产品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安全期待越来越强,因此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2、农产品的安全,事关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农业的发展要以安全为保障,要提高我国目前的国际农业水平,就必须搞好农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加工,因此农产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农产品的安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助于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4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