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美方在其301条款下对中方发起两轮加征关税措施。
作为反制措施,中方对美方出口农产品也加征了关税。第一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2017年美国向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87%,于2018年7月6日实施加征25%关税;第二轮措施涵盖的农产品约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实施加征10%关税。随着美方提高加征税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轮措施加征税率最高提高到25%。
因此,美国出口到中国的99%的农产品都因为美方率先发起的贸易战而被加征了反制关税。
二、中国从美国进口哪些农产品及其影响?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
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两方经贸的大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输出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高达200亿以上。2017年,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为241亿美元。按金额计算,食用油籽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农产品,全年共计从美国进口食用油籽3298.4万吨,总价值140.2亿美元,占2017年全年对美农产品进口金额的58.14%。其中,大豆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最高,2017年全年从美进口大豆3286万吨,进口金额139.45亿美元,全年对美国大豆贸易逆差139.4亿美元。按进口金额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进口品种为,畜产品、粮食(谷物)、水产品、生猪产品。前五大进口产品金额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7.6%。
图1 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结构
注:高粱的计量单位为体积单位为蒲式耳,按密度换算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上述两表可见,中国的大豆、高粱进口依存度较高,且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较高,大豆在1/3以上,高粱更是高达80%以上。相应地,美国的大豆和高粱依存度相对较高,且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比重较高。因此,大豆和高粱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更大。以下对这两个品类进行具体分析。
(二)大豆
1、大豆贸易格局
全球大豆贸易流向以美洲出口到中国为主。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三大大豆生产国,2017/18年产量约为1.2亿吨、1.13亿吨和4700万吨,合计占全球产量的82%。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1.12亿吨,进口量高达9554万吨,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65%。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共计9554万吨,其中3285.27万吨来自美国,占比34.39%,排名第二。巴西以5092.87万吨排名首位,销往中国的大豆超过中国总进口量的50%。2015年之前,美国是中国大豆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7年中国主要大豆进口国及占比
2、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分析
(1)大豆需求量剧增
直到1990年年代,中国仍是大豆净出口国。中国曾经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如今转变为他们最大的客户。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剧增。2001年我国大豆消费量只有2960万吨,到2017年已经增长至1.1亿吨。什么原因呢?
过去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消费,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饲料需求增长,豆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于是大豆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2017年中国肉类消费为7100万吨,同期美国为3200万吨、欧盟为3600万吨,即中国一年的肉类消费超过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肉类消费量的增加,使得规模化饲养发展迅速,相应地饲料产业也突飞猛进。2003年我国饲料产量不足9000万吨,到2017年总产量达到2.2亿吨,而豆粕是主要的饲料原料,这是中国大豆消费量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发展,美国农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农产品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美国政府采取过许多办法包括实施休耕政策等试图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效果均不明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瞄准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推动农产品的出口。2001财政年度,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高达535亿美元,是1970年73亿美元的7倍多。从世界市场的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美国农业出口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整农产品出口方向,把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美国政府认为,不但美国国内农产品市场饱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成熟的市场”,拓展潜力不大。因此,要大规模推动农产品出口,必须开辟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市场。在努力开辟世界各国市场的同时,美国还把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视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中产阶级”国家,把对这些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的出口作为调整的重点。美国制定这样一个战略的依据,一是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产品需求大;二是发展中国家花在食品方面的开支比例大,平均占收入的47%,三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2020年内世界农产品需求增长总量的85%将来自这些国家;四是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其市场对高质量肉类和果蔬产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其次,大力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比例。近10多年来,世界粮食价格呈逐年走低趋势。因此,美国十分注重将粮食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工作,既提高了出口价值,又增加了国内就业,一举两得。在美国农产品加工中,粮食转化率快速提高。在出口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增长十分迅速。据统计,1990年,美国利用谷物和大豆转化成的肉类产品出口价值,占这两类粮食生产总值的1.4%和1.8%。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3%和5.4%,10年中增加了约两倍。目前美国已经成为牛肉、猪肉、禽类产品的纯出口国。第三,努力打破出口障碍,迫使别国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并减少农业补贴。从世界市场总体形势看,农产品贸易竞争日趋白热化,美国的出口虽然不断增加,但在市场总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缩小。美国认为,除了近年来美元价格过高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外,许多国家的进口关税过高是美国农产品无法大量出口的主要障碍。为此,美国近年来同许多国家举行了贸易谈判,农产品贸易是谈判的重点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同不少国家就农产品出口问题达成了协议,迫使一些国家降低进口关税,从而推动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美国还长期同欧盟和其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讨价还价,迫使它们减少对农业的补贴,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农业出口战略调整将不断加强,预计重点将放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迫使其他国家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努力扩大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二是大力提高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等;三是保证出口渠道的畅通,包括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等;四是加大国外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市场开发方面的支出将明显增加;五是继续将增长最快的一些国外市场作为重点来经营,政府将把向这些国家出口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供更多的出口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