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集镇位于临泉县南部,距县城30千米,东邻老集、滑集镇,南连张新镇,西接陈集镇、河南新蔡化庄乡,北靠杨小街乡。1948年设区,1958年以后改公社及乡,1992年春撤区并乡由原宋集乡、李小寨乡、新桥乡三乡合并而成。
阜阳宋集镇全镇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6千米,地势总体为自西向东略有倾斜,东南略低,西北略高。全镇国土面积80.1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该镇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850毫米。雨热同季,有利夏季作物生长。水陆交通便利,谷河、韦河从镇内由西北向东南流过,临艾河纵穿南北,宋老河笔直东去,双港河流经宋集东西。临艾路、韦艾路并行穿越境内,宋老路、宋滑路、宋迎路在宋集交会,阜新高速在宋集北出口叫临泉高速出口区,离临泉县20公里,离淮滨县42公里, 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该镇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25%,生态环境优美。
人口、行政区划情况
该镇辖14个中心村,223个自然村,总人口79392人,其中非农人口3791人,农业人口75601人。
党员干部队伍情况
现有行政编制干部39人,其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2人,直属事业单位4个,编制人员24人。全镇共设置12个党支部和15个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424名(截至元月底),其中正式党员1396人,预备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156人。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08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
教育文化卫生情况
辖区内有公立中学3所,在编教师126人,小学29所,在编教师258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已建成1所卫生室,在建卫生室有2所,另计划完成8所卫生室的兴建;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的卫生院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投资26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的文化站也正在兴建,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
主要作物和特色产业
宋集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芝麻、油菜、大豆、蔬菜、药材等。全镇共有5万多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还建有以张庄村为中心的穿心莲种植基地,以李小寨村为中心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以王营村为中心的生姜种植基地,以前宋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大马村为中心的黑红芋生产基地。该镇主要企业有面粉加工、生姜加工、三粉加工、药材加工、肉食冷冻、砖瓦制造等,其中王营村丰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姜产品达20多种,年产值最高达到500万元以上,曾多次吸引日本、韩国客户到此考察;罗寨村中亚面粉制品厂以收购小麦,加工面粉、挂面为主,还生产各类蔬菜面等特色面条,年产值上百万元。镇内养殖业较为发达,千家万户散养和规模养殖相结合,形成大批养殖专业户和专业村,全镇已达到年出栏肥猪5万多头,年出栏黄牛8000头,羊4万只,禽100万羽的养殖规模。建于1958年,占地30亩,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的鱼苗场,年孵化各种鱼苗500万尾;宋集西四公里处的人工百亩大塘,已成为养鸭、养猪、栽桑、养鱼相结合的综合养饲典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便利条件,使长途客运成为宋集镇最突出的特点,现有80多辆大型长途客车由宋集始发,开往全国各地,具备日运送客源4000人的水平,成为南部人流、物流的中心。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简介了生姜姜瘟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选地、合理轮作、使用无污染水肥、药物预防、发病初
期用药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2;S6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3-0192-01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
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
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
下降。
1 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
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
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
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
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
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
下垂枯死[1]。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
致,一般在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
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 月上旬至9 月中旬为
姜瘟病第1 个高峰期,10 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 个高发期,整
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 个月。
2 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
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
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
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
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 月下旬气温下降,
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
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
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
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
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
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
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
较轻。
3 综合防治
3.1 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
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轮作换
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
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
花等作物实行4 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
1 500~2 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垈,以减少病虫害。
3.2 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
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
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
种地。
3.3 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
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
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
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
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
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3]。灌溉时要绕过有
病株的地方。
3.4 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
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
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
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 左右田
间灌药1 次,连续灌3 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 000~1 500
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
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
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 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
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4]。
3.5 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 倍
液+96%天达恶霉灵600 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
性。以后每隔15d 左右喷洒1 次天达根宝600 倍液+天达诺
杀1 000 倍液,或天达根宝600 倍液+可杀得800 倍液,或
50%灭菌威800 倍液+50%消菌灵1 200 倍液,以上药液交
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
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
800 倍液+天达诺杀1 200 倍液+73%可杀得1 000 倍液,或
用天达根宝800 倍液+3%克菌康600 倍液+2%春雷霉素
600 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 喷1 次,
连续3 喷次。
4 参考文献
[1] 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2009(10):30-31.
[2] 陈国辉,姚永松.生姜姜瘟病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2009(8):31.
[3] 宫锡鸿,王晓虹,宋友玉,等.乳山市大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植
物医生,2008,21(4):13.
[4] 刘自敏,李辉,于洋,等.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08
(5):43.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柳兆春
(安徽省临泉县艾亭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临泉236416)
摘要简介了生姜姜瘟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选地、合理轮作、使用无污染水肥、药物预防、发病初
期用药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2;S6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3-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