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的意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3:34:16
字号:

从理论上讲,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资本与农民通过平等谈判而实现土地流转,让资本与土地结合,对农民与资方都有利。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总是如此,如《南方周末》报道的《资本上山,林改失范 江西铜鼓平息林权纠纷》,就为“资本下乡”敲响了警钟。这次林农与资方的冲突,根本原因是林农不能分享不断升值的山林收益。在一开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在资本面前的弱势地位,林农将林地以低价卖给资方,但是随着原材料的暴涨,木材价格也不断上升,导致林农因为林地价格的巨大反差而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引起了资方与林农的冲突。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土地流转,虽然能使双方都获益,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民在资本的面前的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利益格局严重不均衡,引起双方的矛盾冲突。

资本下乡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许多农村也出现了无房无地或有房无地的农民,他们或认为土地无利可图,或长期在城市居住,或急需用钱,从而将土地以一定价格长期转包出去。一旦经济形势严峻,或者投资失败,被迫返回农村,将无地可种,甚至无处可住。他们失去了土地的生活保障,沦落为农村底层。这样农村贫富分化不可避免,阶层矛盾将加剧,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从发展趋势上看,土地与资本结合不可避免,“资本下乡”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资本下乡”前途有二:一是未来十几年间,这部分资本化的土地资源利益分配得当,则完全可以支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成本,从而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中应得的份额,合理分享“资本下乡”的红利;一是资本对农民的掠夺,圈占农民土地,侵害农民利益,这必将导致农村贫富分化,矛盾激化,农村发展误入歧路,农民普遍增收无从谈起。国家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使“资本下乡”走向前一种道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长路漫漫,无论未来怎样,“资本下乡”之路必然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它必需要与农民进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二元制改革同步、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民普遍增收,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工商业积累了庞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我国农村却面临着“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要素持续外流的问题。如何引导这些庞大资源 “上山下乡”反哺农业,成为解决困扰中国多年“三农”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实践表明,土地流转不仅为“资本下乡”进行“反哺”提供了运行载体,实现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而且带来了人才、技术、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效率更高的生产模式。

对农村经济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中共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认为,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利用的好坏是农村经济能否获得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农户分散经营,土地无法自由流转,产出效益低,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没有被完全发挥。

他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少,另一方面土地“撂荒”、“闲置”的情况又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需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手中;一方面是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急需土地经营,另一方面是文化程度低的农村留守人员按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粗放耕作土地。

“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新农村土地银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他进一步解释道,“新农村土地银行是指农民将土地像货币一样存入银行,获取存地利息,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但经营权改变,土地的经营要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

然而,就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依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没有土地,农民就无法生存。而且,多年来,农民已经在改良土地和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时,有能力在城市定居的农民工还是少数,对大多数民工而言,乡村老家的家庭承包地和宅基地才是他们生存基本保障,也是他们留守家人的生活保障。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让农民放心流转。

“我们承包农户的土地,讲信誉,从不赖帐。而且我还会随着自己收入的提高,主动提高农户的土地转包费,不让农户吃亏。”作为“土地流转大户”的柳学友如是说。

据信阳市有关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户土地流转以后,每亩土地可以实现500元左右的收入,另可享受国家各种补贴约100元,外出务工每年还可收入上万元。即使不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当地农业企业务工,每年人均收入也近万元。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农民反映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小,实现了自愿流入流出“双赢”的结果,农民基本满意。但也有少数农户不愿流转,从而给土地连片耕种带来“不便”,还有极少数存在着利益纠纷问题,这些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地方政府与下乡开发商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建立健全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防止流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努力避免下乡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及时纠正违法侵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北花沟王村属于哪个镇

柳泉村位于晋城市东南l0公里处,隶属金村镇管辖,晋张公路晋焦高速从柳泉村边穿越而过,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柳泉村还是一个驿站点。村庄座落于浮山脚下,东有丹河环绕,面临珏山,北高南低,背风向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为夏秋季多,春冬季偏少。常年主导盛行风向为南风、北风和西南偏西风。地下水源丰富,年无霜期约230天,适合人民生活,利于作物生长。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l908亩,户数280户,人口l020口,劳动力480人,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437万元,人均纯收入4700元。近年来,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先后荣获泽州县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柳泉村是太行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革命的种子最先在这里扎下根基,广大青年受我党的教育和革命影响,英勇参军参战,保卫抗日人民武装政府,打击日本侵略者,消灭一切反动派,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九三七年,全国抗战爆发,村里青年王聪孩、王德经就参加了牺盟会领导下的决死队,(晋城中心县委,为扩大统一战线,建立的武装组织)。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聪孩、王德经随决死队撤离。后来他们牺牲在甘肃。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抗日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村里青年杨裴州、王东太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为革命献出了鲜血和生命。l943年日本鬼子进驻村附近的宫岭、浮山,八路军的游击队在村里秘密活动,和鬼子进行游击战争。村青年杨士奇等参加了八路军的游击队。晚上出来打鬼子抓汉奸,白天躲进山里,为抗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九四四年春,为了发动和组织军民抗日,晋东抗日县政府从柳树口东庄村搬到我柳泉村,当时上柳泉的大庙为抗日县政府办公场所。县长叫杨辛克,秘书康裕,当时住王士杰家(机房院)。县长杨辛克。解放后随军进贵州,历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副厅长、贵州省经委副主任、党组书记等职务。2006年在贵阳逝世。县政府秘书康裕,解放后任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其他办公人员住在上柳泉大庙。政委赵XX(女),住在赵士杰家上院。武委主任甫××当时住在王国宝家(东院)。甫主任后任晋东南军分区司令员。武委会秘书叫王国英,后任长治市卫生局局长。县公安局住柳泉村底下院,局长丁××,队长郭长英。解放后调到北京青少年-所工作。柳泉村王小德同志任民兵队长,1949年4月随长江支队南下工作,离休前任福建省老干局安置处处长等职。

县政府到柳泉村后,建立农会组织,农会主要成员有农会主席王金龙、成古手,委员王士明、李竹英(妇会主任)、成肉孩(副主任)、李生华、李晋陆、李春根。他们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减租反霸、建立农民武装、建立党组织。1945,年春,发展了柳泉村第一批党员,有王士明、李竹英、王金龙、成古手等。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中,村里第一批参加八路军的共有二十四人,组成两个班,386旅0团参加解放河南沁阳的战斗。他们是王世祥、王完根、王士信、王米庆(牺牲)、王国喜、段绪孩(牺牲)、王所庆、王河贵、王金、王五金、王河山、王堆山、成红、.成换斗、毋违杰、李全太(牺牲)、李万金

(牺牲)、成拴马(牺牲)、毋瑞祯(牺牲)、成裕锁(牺牲)、成培发、成拴庆、李二肉、成春堆。

抗日战争柳泉村民兵也多次参战,l945年春参加河南清华县战役,当时参战的民兵有王世忠、王小德、段守华、王德崇、王德明、王风鸣、王国祥。l945年8月返回时,每人发步枪一枝。王士忠参加清华县战役后回村后被分配到晋东抗日县政府公安局工作。

1945年10月在孟县黄河口战役,参战民兵有王小德、王培义、王培仁、李进录等l2人(两个月)收缴机枪一挺、步枪ll支、手枪一支。

1945年“月随刘、邓大军进攻大别山时,村民兵有王全水、王马山、王培义、王培仁、李留旦、李生发、成拴充、李保山、段来孩等l3人(一年零一个月)。1947年打运城,柳泉村民兵参战的有王小德、王培义、段来孩、李留旦等l2人,收缴机枪一挺。

村里在抗日战争中,支前模范十大姐妹有成肉孩、王小金、王瑞仙、王真荣、王生富、王弟孩、王发英、王海荣、牛荣、赵桂香。她们为八路军做军鞋,送军粮,搞宣传,发动民兵参军参战,为党做各项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村里参军的有王铁居、王来居、王果英、王末太、王富太、王德富、毋有壮、赵士杰、王建业、王秋孩、王培亮、李进武、李生贵、成拴充、成广发、王德全、李保山、王天光、李毛货、李生发,除了积极报名参军的,还有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的,如王世忠、王金龙、段守华、王士明、王风鸣、王德明、王国祥、段来孩、王小德、王金山、王富全、王海峰、王庭忠等。

太行太岳合并后,。郑思远任晋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闽侯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副书记兼福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l983年2月——1985年1l月,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妻子赵静历任对外经济贸易部政策研究室顾问等职,曾在村里参加土改,就是在村里工作期间举行婚礼的,把村里作为第二故乡。1987年,回到柳泉村第二故乡,看望曾经工作过的革命老区和老同志,并建议建立烈士陵园,亲笔为革命烈士立碑题词“柳泉村为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柳泉村这个当时只有400口人的小山村,就有70人参军,民兵l20人,20人牺牲在战场上,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中全会以来,土地包产到户,集体经济相当薄弱,近年来上级采取了一些惠农政策,用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现了“三通”,但是给村上带来巨大的债务,尽管采取了措施,想许多办法但仍是杯水车薪,成为村干部的一块心头病。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难题,同时还引发出其它许多问题,如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无支柱产业、无龙头企业。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缓慢,农业的品牌、规模、效益在市场竞争中还不明显。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缺少带动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别大;针对农民的致富技能培训不够,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培养现代.农民的步伐还不快,社会事业发展投入还是不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因学返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相对薄弱,社会-不能得到救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村里原来吃水要跑公里以外吃水,1991年郑思源回来看望老区人民慷慨解囊为村里集资打了一眼机井。群众集资修建了一所600平方米中心小学,修建了一所村卫生所,硬化我们村道路硬5.5公里。

村里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谷子、豆子。等传统农作物无经济作物,农业收入甚微。农业耕作方式限于村经济情况不佳,耕作基本沿老耕作方式。不少村民存在因循守旧,看摊守本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2008年,村里拥有电视机230台,小轿车15辆,农用拖拉机80辆。一个村内有小商店4家,豆面粉加工作坊二家。澡堂一家。方便了群众的加工、洗浴。全村具有大专学历以上数30人,完小一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到95%,自来水普及率l00%,农户新建住宅8户,建筑面积0.24万平方米,社会治安良好,村民安居乐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柳泉村交通十分便捷,晋张公路穿村而过,离晋焦高速l.5公里,离晋城市区10公里。村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0%,各家各户小型车辆基本能通达门口。交通十分便捷。近年来,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村有电话用户l30户,手机用户750人,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100%。

柳泉村历届干部名单

49——51年49年建国以后政治主任:段守华,,村长:杨士德

52——53年前半年政治主任:王德崇,村长:杨士德

53年后半年——57年后半年支部书记:王培仁,村长:李进魁

57年后半年——63年支部书记;杨生裕,村长:李进魁

1964年——1967年支书:杨生裕,主任李居生

1973年——77年支部书记:张启发,主任:王新全

77年——79年支部书记:王新全,主任:王栓群

79年十月——89年11月支部书记:李居生,主任,王德全。

89年11月——93年支部书记:李居生,主任:王群壮

93年——97.11年支部书记成金庄。主任:王群壮

97年——99年支部书记:成金庄。主任:王光明

99年——2002支部书记:张红星。主任:王光明

2002年——2009年支部书记:王光明。主任:陈福林

2009年支部书记:王光明。主任:李国旺

柳泉村附近有珏山、泽州玉皇庙、府城关帝庙、水东崔府君庙、珏山吐月等旅游景点,有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馔面、巴公烧大葱、泽州山楂红酒等特产。

户籍650户,主要以袁、李姓居多。村西原有一小村“李庄”, 清朝末年并入沟王村。

沟王村位于邯郸市第四期城市规划区域内,东与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新区相邻。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从村东穿过,邯郸绕城高速位于村北2公里处,西距邯郸市中华大街15公里,南距邯郸市北环路4公里。沟王村距邯郸市政府12公里,距邯郸鑫港国际城和国际会展中心仅5公里。市内公交54路车直通本村,设沟王村委、袁庄小学两站。

全村历来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改革开放以来,袁庄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形成了以钢铁废料收购、再利用及加工、钢铁原料贸易等为主要副业的特色产业,工业小区初具规模。解决了大部分青壮劳力的就业问题。

主要企事业单位有:黄粱梦镇粮站、邯郸县第十六中学、袁庄学校、型钢厂、炼铁厂等。

主要人文景观有:袁庄杨仙、关爷庙、三家奶奶庙等。

主要河流:滏阳河。

沟王村位于山东省 淄博市 高青县花沟镇西部约两公里处,属花沟镇花沟管区管辖。全村人口500余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姓氏以王姓,景姓,于姓为主。村中曾有一条小河贯穿东西,小河四季有水,景色优美。90年代,由于村宅基地分配和重新规划,小河逐渐被填埋,现只在部分地方仍有芦苇荡残留,但已几乎干涸。

沟王村交通便利,向西三公里即为国道,向东约10公里可通县城,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加大,沟王村经济正以高速发展。

沟王村 (3张) 沟王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西瓜等。近年来,由于蔬菜大棚的推广,反季节作物逐渐取代了该村的传统经济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菠菜,大棚西瓜,西葫芦等收益较高的农产品。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份,是该村菠菜的集中上市季节。该村菠菜品质好,价格低,远销 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同时,西葫芦,黄瓜等蔬菜也会在这个季节上市,但采摘期一般会延长到5月份左右。

每年5月到9月是该村主要经济作物西瓜的集中上市季节。作为高青县主要的西瓜产区,该村西瓜以上市早,口感好而在当地享有盛誉,同时,由于高青西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该村所产西瓜也销往上海,北京,黑龙江等地。与此同时,由于质量上乘,上市较早,该村西瓜价格也普遍比其他产区高。2011开始,部分瓜农开始种植一种甜瓜,该瓜甜度高,采摘期长,价格一般为西瓜的三到四倍,为瓜农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2012年起,高青县投巨资在全县建立灌溉装置,使得农作物浇水更加方便,这也同时为沟王村西瓜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相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沟王村经济会更快的发展。

沟王村 沟王村位于武屯镇东南4.5公里处,东靠石川河,北与御东村中合组为邻,南同杨新庄接壤,下辖沟王、沟苏、仁义、任家庄、丰收、强家、王铁南、王铁北、金指王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沟王村西150米处。民国时期这一带属临潼县相桥镇第二保管辖。解放初属相桥区十一乡。1956年划归武屯乡,成立青联高级社。1958年成立沟王大队,属阎良公社武屯管区。1961年改属武屯公社。“文革”中一度改名红光大队。1984年,改为临潼县武屯乡沟王村。1987年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仍属武屯乡管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2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