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加油”“三农”有奔头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1:07:24
字号:

干群齐“加油”“三农”有奔头

干群齐“加油”“三农”有奔头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爱农为农、重农强农、兴农惠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爱农为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彰显干群鱼水情谊。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三农”干部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切感情开展工作,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老乡家里坐一坐,了解情况、聊聊家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找准推进工作的着力点;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态,时刻保持谦虚低调,学习群众工作方法、挖掘群众工作潜能、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发力点;要沉下心、摆进去,重视农业、感恩农民、热爱农村,找好攻坚克难突破点,在基层有所作为、在岗位上有所成就。

重农强农,挖掘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结底要靠产业发展。奋斗在“三农”领域的干部,要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当好群众的“排头兵”和“贴心人”,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品牌,科学选定高品质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推进规模化经营,创新销售渠道,用现代科技为农产品增产、为土地增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发展,让“乡村美”和“乡村富”比翼齐飞。

兴农惠农,激活农民内生发展动力,培训现代职业农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农民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新时代农民要懂技术、善经营。因此,结合“三农”工作实际需求,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非常必要,帮助他们掌握农业生产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落实到提升农民素质上来,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农民培训的实效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让我们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不断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深耕“三农”沃土服务乡村振兴

农业银行因“三农”而生,因“三农”而发展,也因“三农”而壮大。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对农业银行来说,服务“三农”不是想做不想做、能做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必须做好的政治任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下,全行服务“三农”工作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立足品牌出亮点。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三农”金融服务国家队的重要特征,更是农业银行传承和发展的立足点。服务“三农”工作既要做得好,还要叫得响,让客户体验到,让社会各界认同,让农行员工有自豪感。这要求在抓好面上服务“三农”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抓特色、抓典型、抓亮点。通过以点带面,提升服务“三农”的品牌形象。

信贷支持抓重点。围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在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县域信贷投放,确保达到“农业贷款和乡村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县域贷款增速”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输入“金融活水”。同时,持续加大对2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支持。

转型创新有特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推动服务“三农”工作不断上台阶、提水平,需要加快转型创新来实现。不同的县域有不同的县情,不同农业产业有不同的生产周期和规律,金融需求存在个性化和多样性。要做好“三农”特色产品的创新与应用,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区域特色,选择特色产品,根据生产周期与投入特点,努力做好产品创新与应用。

渠道建设扩支点。金融服务必须依托于渠道建设。要构建好物理网点、自助渠道、惠农通工程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渠道体系,特别是在一些新城、新区、新镇、新农村。要加快推进县域网点优化布局、“金穗惠农通”工程提质升级,积极推进“三农”县域业务数字化转型,做好掌银下乡和兴农商城营销推广,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风险防控是要点。要准确把握涉农产行业周期性规律、重点区域风险特征,在客户准入、信贷进退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策略,既要服务好乡村振兴,也要防控好信用风险。要对县域大额法人贷款,定期组织风险排查,对出现风险苗头的做好预案,因户因地精准施策。要强化从严管贷治贷,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0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