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镇,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东北部,由原新街镇,横河乡,镇海乡撤并而成。 是温岭的农业镇,盛产著名的温岭西瓜,葡萄,甘蔗,等多种水果的主产地。也是蛏,青蟹等水产的养殖基地。滨海镇拥有丰富的滩涂和土地资源,肥沃的土壤使著名的温岭西瓜驰名世界。葡萄也是滨海的重要水果有多糖,粒大,成色好的特点,还有甘蔗等高品质水果。滨海也是一个浙商的籍贯地,全镇有近3万商人遍布在全国各地。也是机械零配件和水泵的生产基地。
我校占地面积约16700m2,生均约32.6m2;建筑面积7087平方米,生均约7.9m2,绿化面积3000m2,生均5.9 m2。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设施较为齐全,配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250米的环型跑道、100米直道,置有沙坑、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学校有12个专用教室,两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一个72m2的图书室、一个拥有58台电脑的计算机房,一个拥有多媒体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每个班级均配备有简易多媒体设备。学校建有行政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图书室、档案室、音乐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等。学校藏书47092册,生均图书52册以上,订有报刊杂志70多种,各种工具书130多种。学校配备了音、体、美、劳、卫器材,基本上达到国家和省规要求。
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牢牢把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师素质提升,逐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狠抓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端正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实施教育教学奖励政策,教师的教学劲头空前高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有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德育队伍,学校学风优良,校风纯正。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中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被录取到温岭中学、新河中学等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受到社会和家长一致好评,学校的社会声誉迅速提高。学校相继被评为“温岭市文明单位”、“台州市花园式单位”、“温岭市AA级三园式学校”、“温岭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绿色学校”、“温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温岭市人口与计画生育先进集体”、“滨海镇先进集体”等。今后学校将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滨海镇中学建设成为管理水平高、师资队伍强、教育质量优、社会声誉好的市级中等强校。 滨海镇中学 建设成就 滨海镇地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60个村居,7.3万人,是温岭市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镇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东部疏港公路75省道、石松一级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台州新机场规划轻轨等多条高等级通道贯穿该镇,将成为台州乃至浙江东部的交通枢纽。近几年来,滨海镇先后获得了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中国三大乡镇造船基地之一、中国建筑之乡重镇等称号,创建了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科普示范镇,被命名为“省东海文化明珠”。2006年5月,滨海镇圆满完成省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2007年12月,顺利完成省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在温岭市2007年度经济社会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先进集体,同时被市委、市 *** 评为2007年度党建工作、新农村工作先进集体。 发展规划 2008年,是滨海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镇党委提出08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乡镇党委和村级组织换届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党建工程,牢牢把握培育“三个温岭”有利机遇,抓好经济建设、中等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紧紧围绕“工农强、环境优、生活富、社会和”的生态旅游名镇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努力推动滨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157项,省部级135项,国际合作19项,科研经费每年在4500万元左右。
2、发表SCI收录论文321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10篇、5以上论文2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6项,申请专利75项,授权专利29项,国家级审定品种18个,省级审定品种52个。获得的授权专利和培育出的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为“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近5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
(1)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大规模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与国际同类研究处于同一水平;
(2)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鉴定了有应用前景、功能明确的控制水稻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新基因49个,基因均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基因17个,有助于改变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长期依赖引进国外基因的局面。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Plant Cell上,多篇论文以杂志封面的形式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长期致力于杂种优势生物学基础研究,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的观点,并利用构建的“永久F2”群体全面、圆满地解析了优良杂交稻汕优63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4)以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为基础进行作物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形成了主要农作物资源创新与挖掘的技术、理论体系并培育大量特色材料;
(5)构建了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一批油菜、番茄、棉花、水稻品种(系);
(6)建立了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离体材料保存库,发掘了一批有价值的柑橘突变体,培育的品种占我国同期选育品种的35%,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在国内外油菜育种界被广泛研究利用,以此为材料培育了一大批新材料和新品种,精细定位一批油菜育性相关基因并应用于育种实践,每年以1300万亩的面积在全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