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集团与正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5:50:24
字号:

 近日,中国地利集团(以下简称?地利集团?,股票代码:HK.01387)与福建正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祥集团?)就?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以下简称?项目?)的运营管理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地利集团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轻资产管理输出战略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项目由正祥集团投资建设,地利集团与正祥集团共同组建运营公司,为项目提供行业领先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农批运营和管理服务。

地利集团与正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军企业之一,地利集团将依托自身深耕农产品流通行业二十年积累的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雄厚的行业与客户资源、强大的运营管理团队和数字化创新管理能力,为项目提供包括品牌、管理、人才、科技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赋能服务。地利集团将与正祥集团携手共同打造代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智慧化农产品物流园典范,推动区域农产品流通数字化生态建设与智慧化创新发展。

地利正祥强强联合,共建东南沿海智慧化农产品物流枢纽

 ?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位于福州现代物流城南部核心区域,总投资约39亿元,规划建设用地1003亩,总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是福建省和 福州市 两级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以?绿色农产品,生态物流园?为目标,以?全品类、一站式?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为宗旨,全面落地标准化建设,打造现代化农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辐射福州都市圈及浙赣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成为东南沿海区域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物流枢纽之一。

 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建设数字化运营中心、农产品采配物流中心、冷链仓储配送中心、配套公寓等服务设施,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投入运营。

 项目投资建设方正祥集团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涵盖农商物流、商业运营、饭店管理、康养医疗、文化教育、项目开发、建筑工程、物业服务、金融投资等主要产业板块的综合性集团,连续多年获评?福建百强企业?、?福建服务业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项目运营管理方地利集团创立于2002年,目前在杭州、沈阳、哈尔滨、贵阳、寿光等多个区域中心城市拥有10余家大型农产品批发物流园,运营300多家生鲜连锁超市,业务范围覆盖农产品集采加工、农批市场建设运营、现代仓储物流、生鲜零售服务等农产品流通全产业链。近年来,地利集团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以自有农产品物流园及客户资源为基础,通过科技与服务赋能,构建一体化生鲜流通综合服务体系,并通过?轻重资产结合?的方式在产地端和销地端稳步推进战略布局。

地利集团全方位赋能,打造轻资产管理输出标杆项目

 作为?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的运营管理者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利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和核心能力,向项目全方位输出自身丰富的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运营与管理经验,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雄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以及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创新管理体系,全力打造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化、数字化农产品物流园,为投资方与业主方持续创造价值,为实现地利集团轻资产管理输出重要战略布局树立标杆。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管理方面,地利集团旗下农批市场的?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方面,地利集团已获得了软件研发CMMI3级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多项国际认证,自主研发落地?农溯安?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并完成了交易结算、云摊位、食品溯源、场内综合管理、客户管理等智慧农批系统的研发工作,实现了集团所管理的十余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业务系统的统一和数据互联。地利集团与京东集团联合打造的数智农产品交易平台?亿农批?通过模式创新,利用数字手段优化交易模式,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经营者提供线上交易、在线支付、食品溯源、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一揽子的线上解决方案,并与线下交易场景相结合,构建线上交易与线下履约相结合的?交易+交付+金融?的农产品流通产业互联网新生态。

 未来,?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创新运用双首层交易动线,精心构筑?六大物流中心和一个服务配套?,即:农产品采配物流中心、预制菜生产加工中心、粮食仓储加工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冷链仓储配送中心、产品研发体验中心,配套数字化运营中心、商务中心、商务酒店、餐饮超市等完善的服务功能。

 数字化运营中心将成为整个物流园运营管理的?智慧中枢?。整个数字化运营中心共建6层,建筑面积达7886平方米,内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结算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大数据调度指挥中心、价格信息指数形成中心。

 物流园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以产业数字化为引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应用,赋能园区的运营管理服务,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生鲜农产品保供稳价中心。此外,园区还将配备完善的电子交易结算系统,智能化溯源管理体系、数字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农批物流园,成为助力福州打造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地利集团将以?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作为轻资产管理输出的样本模式,持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轻资产管理输出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通过模式的可持续复制和科技与服务赋能,加速在核心省会城市及周边下沉市场、重要产地区域进行农产品批发物流园、产地仓等业务布局,扩大全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运营网络,并积极发挥农产品流通服务龙头企业的全链路资源优势和规模集聚效应,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泽平解读2月经济数据:K型复苏

举办至今的第四届上海进博会将于于11月5日-11月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关于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时间和举办地点以及展会亮点详情,下面可以一起来了解下最新的消息。

2021第四届进口博览会时间和地点

进博会时间:

2021年11月5日—11月10日

进博会地点: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上海青浦区盈港东路168号(南门)

上海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北门)

上海青浦区涞港路111号(东门)

上海青浦区诸光路1888号(西门)

第四届进博会将继续于2021年11月5-10日在上海如期线下举办。根据规划,企业商业展将延续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设置,为全球企业提供绝佳的展览展示平台和共享中国市场的机遇。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报名、签约参展第四届进博会。我们诚挚欢迎广大企业积极报名,继续关心和支持进博会,带动更多企业伙伴参加进博会,同进博会实现共同发展。

展区亮点

消费品展区

消费品展区选取11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以绿色消费、科技赋能、健康活力为主题,展示全球及亚洲首发的创新成果,包括家电及家居、美妆及日化、时尚服饰、体育运动等多领域的最新理念、产品和服务。围绕“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三大方向,多维度延伸新时代背景下消费品领域的新机遇,引领行业发展,为解决消费者不同层级需求共同发力。

博世除菌净味仪全球首秀

11月6日10:00-10:20

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博西家电将推出旗下博世品牌的重磅新品——博世FreshUp除菌净味仪,该产品搭载了创新等离子技术,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博览会进行展出。该产品十分小巧便携,仅接近于眼镜盒大小,其重量仅有200克。虽然这款产品身材小巧,但其性能十分强大,能够随时随地及时去除多种常见异味、有效除菌,且除菌率高达99.99%。安全可靠、无化学添加,博世FreshUp除菌净味仪将帮助消费者轻松解决织物除菌、除味的难题。

宜家“中国新年”坤蒂格产品系列全球首展——中国的文化,世界的传承

11月8日15:20-15:40

秉承着“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愿景,宜家深耕中国市场超过20年,不断见证中国文化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宜家相信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大众所认识、消费、欣赏,才能朝气蓬勃的发展。以“与中国共创”为设计理念,宜家此次带来了“中国新年”KUNGSTIGER坤蒂格系列新品,这也是该系列产品在全球首次亮相。产品紧扣中国民间熟悉的吉祥元素——威风凛凛的老虎与美丽吉祥的牡丹。在虎年即将到来之际,将老虎和牡丹这些重要的文化元素融入"中国新年"系列坤蒂格产品之中。宜家希望它能创造一种像家庭团聚一样温暖的感觉,帮助消费者庆祝农历新年和春天的到来。本次新品首发活动中,宜家将以该系列产品为代表,分享宜家如何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并将中国团聚温暖的新年文化融入生活灵感。并将现场由资深设计师展示如何打造团圆欢庆的新年之家。

技术装备展区&汽车展区

技术装备展区荟萃了13家世界知名企业,包含全球首发、亚洲首发,中国首发,以先进技术为中心,引领行业创新趋势,汇聚业内重磅展商,突出展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方面内容,引领“绿色制造”、把握行业趋势,促进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参展企业打造一个“展示、交流、交易、合作”于一体的国际性专业平台。

赛莱默EXO2-S多参数水质监测平台全球首发

11月6日14:40-15:00

在“双碳”的目标战略驱动下,数字化水处理方案如何助力行业“低耗能”转型?赛莱默携四款全新产品重磅亮相进博会,实现水质提升与节能降耗双突破:链串式升级实现多深度水质测量、小巧机身解决狭窄空间探测困扰、色度测量完成高精度和超低维护成本并驱——三款全球首发产品亮点各异,为不同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解。还有亚洲首秀产品

FlygtBiboα集成智能排水泵实现革命性突破,节省工业排水能耗高达60%。赛莱默,成就更纯净的未来。

科思创低碳足迹化工原材料亚太首发

11月6日15:00-15:20

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今年首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聚焦循环经济。科思创此次进博会的一大亮点是对替代性原材料的使用,这包括其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低碳足迹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产品在亚太地区的首次亮相。这意味着科思创已具备向亚太地区客户大批量供应由替代性原材料制成的化工原材料的能力。这些产品的性能与传统的基于化石原料的产品无异,但能大大降低碳排放,为下游行业带来低碳的材料解决方案。

服务贸易展区

服务贸易展区选取11家全球行业标杆企业,集中展示检验检测、咨询评估和展会运营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聚焦前沿领域,“双碳”理念贯穿始终,数字化服务方案和智能型解决模型等将集中亮相。参展企业不约而同瞄定气候变化、绿色复苏等发展课题,在智慧服务赋能全产业链精准发力,贴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批助力“双循环”发展背景下的最新成果给服务对象带来“数?智未来”的全新体验和灵感。

普华永道智能捷创平台全球首发

11月7日11:40-12:00

智能捷创平台,是普华永道自主研发并使用的低代码平台,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的核心引擎。普华永道认为应该将数字化的主导权从沉重的开发端转向业务需求主导,从而加快企业创新,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号召。

智能捷创平台降低企业数字化的成本,使应用开发过程简单化,提升开发的效率。帮助企业减轻数字化的包袱,激发源源不断、一往无前的数字创新动力,让用心工作、美好生活照亮企业转型之路。

德勤“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全球首发

11月7日11:00-11:20

气候危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和重塑我们的经济。德勤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方法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进行气候驱动转型、重构商业模式、建立生态系统、打造有责任感且具备韧性的公司组织,以应对不断变化、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引领企业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德勤“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包括在气候变化和脱碳管理、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绿色金融、ESG报告五大领域的创新方法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食品展区

食品展区选取12家展商,主要围绕“绿色、健康、创新、发展”等主题,结合大众消费升级需求,发布多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营养健康的植物基食品、有机食品、功能性食品等,范围涵盖农产品、乳制品、酒水饮料、休闲食品等多个品类。全面呈现全球最尖端、最前沿的食品生产技术和最新潮、最特色的展品,为展客商提供高层次、高水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都乐比利时朱樱红啤梨亚洲首发

11月7日16:00-16:20

都乐将在本届进博会首发比利时朱樱红啤梨。这是欧洲颇受欢迎的比利时青啤梨的升级品种,经过了十余年的精心研究和反复培育,朱樱红啤梨拥有了和青啤梨一样的香甜口感,并有着喜庆的朱樱红,口感香甜浓郁,软糯多汁。其种植、运输和储存难度高,且进入中国需符合严格的海关及检疫要求,故其因供应量稀有而更显珍贵。此次都乐首次将比利时朱樱红啤梨带到中国,意在将美味及其美好的寓意带给国内消费者,这也是比利时朱樱红啤梨首次在亚洲发布。

人头马君度香槟品牌及威士忌新品首发

11月7日15:40-16:00

全球高端烈酒市场领军者人头马君度中国将于进博会重磅发布多款新品,与全球及中国消费者共享多元化、可持续的品质佳酿。传承百年匠心工艺的Telmont香槟此次携三款新品亮相,传递“以自然之名”、打造有机香槟品牌的坚定信念。另两款威士忌新品则来自艾雷岛威士忌先锋布赫拉迪酒厂:布赫拉迪星历经29年陈化,其神秘配方唯有首席酿酒师一人知晓;布赫拉迪Octomore

12.1有着高达130.8PPM的超重泥煤值,将带来震撼味蕾、独树一帜的品鉴体验。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选取14家世界500强及全球领先企业,将以“全球首发、亚洲首发、中国首发”原则发布行业最新成果。聚焦国家重点产业规划和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关注全球疫情与健康问题,着重展示公共卫生防疫、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优质产品、新型疗法及产业发展动态。促进市场供需对接,推动行业和进博会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企业的创新价值和社会责任担当。

强生医疗带自收紧缝线肩袖修复锚钉及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国首发

11月8日9:00-9:20

作为修复肩部肌肉损伤的主要选择,带线锚钉对维持肩袖功能的有效性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要点。强生Mitek新一代带

Dynacord自膨胀自收紧缝线的肩袖修复锚钉,为手术提供更佳的选择方案。Dynacord缝线,是一种具有自膨胀自收紧性能的高强度骨科缝线,有助于避免缝线松弛或蠕变,维持软组织修复后的足印区压力,降低腱-骨间隙形成的风险。搭载Dynacord缝线的Healix

AdvancePEEK锚钉,将缝线与具有皮质骨-松质骨双螺纹的锚钉相结合,为肩袖修复提供坚强牢固的进阶之选。

瓦里安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无接触癌症放疗中心全球首发

11月8日9:20-9:40

瓦里安医疗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品集中发布会上重磅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无接触癌症放疗中心”,以Ethos

为核心,融合了全球首个商业化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15分钟在线式个体化精准放疗方案、全球首创疫情下患者全流程无接触放疗环境。其三大核心优势是,个体化精准放疗、人工智能、无接触治疗,进而全面升级中国精准肿瘤治疗的能力,创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

文 任泽平 华炎雪 梁颖 李晓桐

事件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5.1%,2020年12月增7.3%;

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35.0%,2020年全年增2.9%;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38.3%,2020年1-12月同比增7.0%;

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3.8%,2020年12月增4.6%;

1-2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60.6%,前值18.1%;进口同比22.2%,前值6.5%;

2月CPI同比-0.2%,前值-0.3%;2月PPI同比1.7%,前值涨0.3%。

解读

一、核心观点: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通胀预期抬升,站在流动性拐点上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2021年一季度前后是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增速前高后低。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化,我们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参考:《2021年中国宏观展望》《我们可能正站在流动性的拐点上》)1、经济K型复苏,少数人的狂欢经济K型复苏的新现象值得警惕,表面上经济总量在复苏,但掩盖了很多深层次结构性事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过去一年在全球股市大涨、房价连创新高、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消费低迷。这种纯粹依靠货币刺激带来的经济K型复苏,直接导致了富人通胀、穷人通缩,以及经济 社会 结构的恶化。过度依赖货币放水的负面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经济K型复苏不过是少数人的狂欢,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数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就业改善和收入提高,反而由于房价、股价以及通胀上涨进而导致 社会 境况的下降,进而导致民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 社会 阶层固化、生育率下降、 社会 活力降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来推动改革、 科技 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正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正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两会”和“十四五规划”强调创新和调节收入分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也要充分估计内外部挑战。

2、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复苏动能边际放缓,但可能韧性较强供给侧,工业生产高增长,强于需求端。

受出口高景气带动,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处于近年来较高增速水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69%。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1%,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

需求侧,三驾马车中,出口维持高增,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较弱,消费仍低迷。

外需持续修复和低基数影响下,1-2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60.6%,超预期高增。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3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5.7%,两年平均同比7.6%;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5.0%,较2019年同期降1.3%,两年平均降0.7%;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37.3%,较2019年同期降5.9%,两年平均同比降3%。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较2019年同期增长6.4%,两年平均增速为3.2%。

展望未来,1)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时期已过。基建投资是典型的逆周期对冲力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2)1-2月房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政策加快回笼资金。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随着2020年5-6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边际收紧,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面临回落压力。但考虑到2020年拿地较多、2021年长租房发力,预计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区域分化将是未来的主流。3)出口的高增长难以持续,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缓解,以及全球经济加快修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改善

4)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收入下降,导致消费低迷 。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

3、外部环境改善。受益于海外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美国财政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强烈;欧美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左右加速修复。

全球新冠病例日新增拐点已现,欧美疫苗接种加速。

全球单日新增病例于1月上旬出现拐点,美欧等多数疫情严重的经济体均已出现拐点。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中国、美国、英国、欧洲接种速度全球领先。以美国和英国为例,当前美国和英国接种速度分别为217万和35万,累计接种9209万和2352万,以此推算,约第二至第三季度达到70%免疫水平。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通过了1.9万亿美元

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 。该法案包括每人1400美元的救助支票,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至9月6日,3500亿美元的国家援助补贴,340亿美元的《可负担医疗法案》补贴以及140亿美元的新冠疫苗补贴等。

4、通胀预期抬头,目前整体温和。

2月CPI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缺口、全球低利率;预计欧美经济在第二至第三季度疫情达到可控状态,经济修复逐步加快,抬升通胀。但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需求边际放缓,叠加猪周期下行,对冲输入型通胀影响,预计通胀年中冲至高点,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过去这些年全球过度依赖货币放水,导致穷人通缩、富人通胀,经济K型复苏。货币放水不是万能的,未来全球竞争本质上是改革战。

5、货币政策转向“稳货币+紧信用”,流动性拐点确认。

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稳健中性的主基调,货币和信用组合整体呈现“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格局。2021年1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复苏的顶部区间正在到来,通胀预期抬头,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流动性拐点确认。

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始于2020年5月,狭义流动性拐点开始显现。随后2020年7月、11月,M2、社融增速先后见顶,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流动性下行周期趋势确立。

2020年底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地方债务风险暴露,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从房地产融资、地方债、影子银行等三大方向开始结构性收紧金融信用政策:

1)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落实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

3)治理金融乱象,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推动影子银行 健康 规范发展。预计未来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影子银行融资面临放缓,信用收紧带来流动性拐点的强化。

6、建议: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中性。

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 ,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开启新周期、新格局:

1)大力推进“ 新基建 ”,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等 科技 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

2)加快推进以 城市群 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挂钩,要素流动。

3)尽快全面 放开生育 ,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

4)打通 资本市场与 科技 创新的“双循环” ,加强 科技 自立自强,用资本市场的钱支持 科技 创新的大国重器和“卡脖子”技术攻坚。

5)大规模 减税降费 ,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 对内对外开放

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 新战略 ,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1978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

二、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受低基数影响,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

1-2月,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612种产品中有565种产品同比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和设备制造业较快增长。1-2月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9.2%,较去年12月上升36.1个百分点。

1-2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 汽车 、铁船航等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器材和电子设备分别同比增长62.4%、59.2%、70.9%、48.9%、69.4%和48.5%。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化

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5.0%,较2019年同期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为1.7%。

分投资主体看,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6.4%,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2.9%。

高技术产业和 社会 领域投资增长快于全部投资。

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0.3%、49.8%。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5%、66.6%;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4%、85.3%。 社会 领域投资同比增长48.0%,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63.0%、53.0%。

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大幅增长

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分别为104.9%和133.4%,同比大增, 即使较2019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23.1%和49.6%。 房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政策加快回笼资金 ,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长51.2%,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分别增长14.4%、34.2%和96.3% 。1-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3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5.7%。土地成交方面, 1-2月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33.0%和14.3%,但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27.1%。

施工方面,房企加快施工, 1-2月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1.0%和40.4%,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4.2%和8.2%。

五、剔除基数效应看,基建投资回落

1-2月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5.0%,较2019年同期降1.3%,两年平均增速-0.7%。

分行业看,1-2月电热燃水投资累计同比25.5%, 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36.6%; 交运仓储、水利环境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31.0%和42.2%。交运仓储中,1-2月铁路和道路累计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52.9%和30.7%。

随着经济恢复、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以及地方财政紧张程度加剧,基建投资见顶回落。

2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2021年新增地方债额度2月尚未下达,叠加地方财政紧张程度加剧,基建投资见顶回落,较2019年同期有较小增幅。尽管两会批准2021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5.1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限额18.2万亿元。但由于

专项债对投向项目有较严格要求,优质基建项目储备不足,可能导致资金不会被完全利用。

六、制造业投资仍弱于2019年,但将加快恢复

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37.3%,较2019年同期降5.9%,两年平均降3.0%。

1-2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54.4%、37.6%、63.2%、64.0%、60.2%、40.1%、38.5%和41.6%,高于制造业整体。但随着企业盈利改善,补库存周期推动未来制造业投资加快恢复。

七、消费仍然低迷,就业形势严峻

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较2019年1-2月上升6.4%。分消费类型看,因低基数而有较高增速,但实际修复较缓慢。

1-2月商品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0.7%和68.9%,其中商品零售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7.7%,但餐饮消费仍不及2019年同期。分消费品类看,升级类消费品增速较高,1-2月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53.1%、40.7%和98.7%。必需品消费保持高位运行,饮料和烟酒消费同比增长36.9%和43.9%。

就业形势严峻。

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但较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八、进出口超预期高增,外需持续恢复

1-2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60.6%,较去年12月上升42.5个百分点。出口超预期高增,主因外需持续修复和去年低基数。

2月全球综合PMI为53.2%,美、欧、日制造业PMI分别为60.8%、57.9%和51.4%;海运需求旺盛,海运价格持续突破 历史 新高,2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平均值为2063.8,而去年同期仅为920.7;贸易风向标韩国2月出口同比13.9%。

分地区看,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均有所上升, 1-2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同比分别为87.3%、62.6%、53.0%、47.0%和49.0%。

分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随着外需恢复而恢复, 纺织、箱包、服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为60.8%、24.8%、50.0%和96.8%,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为24.1%、64.7%和58.1%。

1-2月中国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2%,较去年12月上升15.7个百分点。 1-2月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30.1%、33.8%和35.1%。

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分化, 1-2月原油、铁矿砂、钢材和铜材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9.6%、60.9%、26.4%和32.9%。

九、新增社融、信贷规模创 历史 同期新高

2月新增社融规模创 历史 同期新高,2月社融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2月新增 社会 融资规模1.71万亿元,同比超预期多增8392亿元。存量社融规模291.36万亿元,同比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从社融结构看,实体融资需求强劲,企业、居民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加杠杆。信贷、未贴现汇票构成社融主要支撑,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构成主要拖累。

2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34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211亿元,居民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构成主要支撑;表外融资减少396亿元,同比大幅少减4461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30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少增2588亿元、少增2445亿元;新增股票融资693亿元,环比少增298亿元,春节后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带动国内股市估值调整,抱团股大幅下跌,股市交易热度有所回落,或带动股票融资降温。

从信贷结构看,实体投融资需求较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中长期贷款新增1.1万亿元创 历史 同期新高。

2月新增企业贷款1.2万亿元,同比多增700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大幅少增4052亿元、大幅多增6843亿元、多减2489亿元;新增居民贷款1421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554亿元。

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

2月资金面边际缓和、信用扩张节奏有所加快,叠加财政投放加速,共同提振M2增速。

从结构来看, 1)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减2.7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3.26万亿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8万亿元,主要受2021、2020年春节错位影响,2021年春节在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导致企业存款大减、居民存款大增。2)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同比大幅多减8687亿元,财政投放有所提速。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1万亿元,或反映春节前股市上涨带动居民、企业进入股市。

M1同比增速7.4%,环比回落7.3个百分点, 主要受春节错位效应影响,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拖累M1增速,但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房地产销售热度仍存,实体经济活动仍在恢复。

十、全球经济复苏叠加供需缺口,PPI持续上行

2月CPI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2月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0%,较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3.3%,较上月下降7.6个百分点,主因油价上涨导致储运成本上升。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7.3%,较上个月降幅扩大6.9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下降明显,同比降14.9%,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蛋类和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为3.0%和3.1%,均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2月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PPI上行主因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出口和投资恢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拉动。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3.3%,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4.8%,南华螺纹钢环比1.9%,LME铜环比4.7%。分行业看,涨幅较大的主要是煤炭、石油、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属。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相关行业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涨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1%,涨幅分别扩大1.1个百分点。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3%。

十一、供需扩张力度减弱

2月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1)供需扩张力度减弱。

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1.5%,较上月回落1.6和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上。供需两端扩张力度连续两个月减弱,经济增长边际放缓,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生产端下滑幅度加大,供需差值有所缩小,去年3月以来快速修复的生产逐渐向需求回归。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1.4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下。

2)小型企业

恢复基础不牢 仍需政策纾困。

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2%、49.6%和48.3%,较上月变化0.1、-1.8和-1.1个百分点;大企业始终处于景气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重回收缩区间。“就地过年”导致一二线城市经济活动较为旺盛,三四线经济活动低迷,对中小企业造成冲击。2月小型企业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7.9%和35.1%,较上月变化-1.5和-10.3个百分点。疫后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仍需政策纾困。

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1)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较上个月下滑5.3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下降。与天气、春节、房地产调控以及地方财政吃紧有关。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4%和68.2%,高于上月2.2和14.6个百分点。

2)服务业有所回落。

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 娱乐 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行业经营活动相对活跃;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8.0%,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住宿、资本市场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63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