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黄花 :指眼前境物,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黄华,同黄花,即菊花。
杞梓 :两种优质木材,常用来比喻优秀人才。《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菽 麦 :豆与麦。比喻容易分辨的东西。《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桑麻 :桑树和麻,为农家养蚕、纺织所需,后泛指农作物或农事。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百亩风翻陶令秫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陶潜)任彭泽县令时,下令公田都种秫,以供酿酒。他说:“吾常得醉于酒矣。”
一畦雨熟邵平瓜 :秦朝东陵侯邵平,秦亡以后成为平民,种瓜于长安城东青门外。其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畦,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明刘基《绝句漫兴》:寒暑又随风日转,东陵谁种邵平瓜?
竹根 :用竹根制作的酒具。
偶擎桐叶,啜 卢同七碗之茶 :唐代诗人卢仝喜欢喝茶,一次,好友孟桐送来一包新茶,卢仝连喝六碗,第七碗实在喝不下,后写下著名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桐叶,桐叶形的茶碗。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1. 带邵字的诗句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 宋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 宋 · 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名卿邵朱邑,肤使超严助 —— 宋 · 王安石《和仲求即席分题得庶字》
何不买牛勤教子,邵平瓜地要人锄 —— 宋 · 吴龙翰《楼居狂吟》
屯田果得京师计,请为朝廷拜邵庵 —— 明 · 庄昶《张秋二绝句》
叵似卢怀慎,全如邵信臣 —— 唐 · 贯休《送崔尚书朝觐》
阡陌躬行谨邵农,平郊快马蹴东风 —— 宋 · 孟点《劝农即事》
尚余手种木,甘棠思邵伯 —— 宋 · 李庚《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参云亭》
肯借溪南三亩宅,从君学种邵平瓜 —— 元 · 刘永之《题邹惟中西楼》
劝饮随君学邵酡 —— 元 · 许有壬《南乡子·健笔挽银河》
直疏李邵言不用,宁从甘露祸金门 —— 宋 · 金朋说《唐文宗二首其一》
衣传袁道洁,梦接邵尧夫 —— 宋 · 甄龙友《挽薛艮斋三首其一》
2. 关于邵字开头的爱情诗句第一个字是邵的古诗1. 《过南岳入洞庭湖》 作者:杜甫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2. 《老圃堂》 作者:薛能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3.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作者:孟浩然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4. 《老圃堂》 作者:曹邺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5.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作者:曹唐邵陵佳树碧葱茏,河汉西沈宴未终。
残漏五更传海月,清笳三会揭天风。香熏舞席云鬟绿,光射头盘蜡烛红。
今日却怀行乐处,两床丝竹水楼中。不知何路却飞翻,虚受贤侯郑重恩。
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招携永感双鱼在,报答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3139知一剑存。
狼藉梨花满城月,当时长醉信陵门。粉堞彤轩画障西,水云红树窣璇题。
鹧鸪欲绝歌声定,鸲鹆初惊舞袖齐。坐对玉山空甸线,细听金石怕低迷。
东风夜月三年饮,不省非时不似泥。木鱼金钥锁春城,夜上红楼纵酒情。
竹叶水繁更漏促,桐花风软管弦清。百分散打银船溢,十指宽催玉箸轻。
星斗渐稀宾客散,碧云犹恋艳歌声。三年身逐汉诸侯,宾榻容居最上头。
饱听笙歌陪痛饮,熟寻云水纵闲游。朱门锁闭烟岚暮,铃阁清泠水木秋。
月满前山圆不动,更邀诗客上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