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休闲世代,从产业和空间、以及城乡差异化环境、乡土文化、土特产品、非遗等各方面看,农业农村项目是与旅游休闲产业联系是最紧密的。
譬如:28类项目中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涉及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等等。如何利用好政策支持,值得争取和借助。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
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
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
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项目
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按照区域、国内、世界三个等级资源优势要求,建设一批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业态丰富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
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6、国家农村创业创新项目
培育并认定一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2
7、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项目
遴选并推介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推介一批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和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8、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
全国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9、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
2021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市开展替代试点。
10、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
2023年,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产品加工园体系,构筑乡村产业“新高地”。
11、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深加工示范基地项目
2023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畜产品优势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和“粮食车间”;提升加工深度,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
12、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2023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结合“菜篮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
13、信息进村入户项目
2023年,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14、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6、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财政在农业产业上也增加补贴力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4类农业投资项目,个个都是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扶持。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只要创建通过,国家先行补助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
目前,全国一共创建了62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一共要创建300家,还要再创建238家。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8〕11号),要求突出其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等功能作用,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根据产业园相关因素,中央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认定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的具有明确区域范围、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去年,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进行专项扶持,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批准创建4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田园综合体项目
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财政部在去年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这无疑是继发展特色小镇之后农村发展的又一“新蓝海”。
资金扶持额度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创建通过国家给予5000万元补助资金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目标是按照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的思路,力争到2020年建成300个融合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示范作用显著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多模式融合、多类型示范,并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农业部决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
按照“一年有规划、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元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经验,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根据先导区发展规划,?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加大对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1)扶持范围为: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2)资金补助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3)?资金额度:龙头企业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100万元至3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50万元至150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和其他等工程内容。
(2)支持对象: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农产品加工业相关补贴政策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长说,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2018年发展农产品加工,可以申报的政策:
(1)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本项目往年补贴比例为总投资额的30%,?自2016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项目对象实行定额补贴,标准为1-34万元。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建设,?合作社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30~80万元,涉农企业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50~100万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20~40万元。
(3)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
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2004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范围内认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据统计,?在扶贫龙头企业中,80%以上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200-500万元。
(4)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
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把支持农产品加工、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群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30-150万元。
(5)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申报
畜禽水产调理制品,蔬菜调理制品,生制或熟制菜肴调理制品等的加工生产等,从事主食加工的企业可以申报,往年申报时间在4月左右。
(6)农产品加工专项补助项目
项目范围:粮食、果蔬、畜产品、油料、水产品、食品、液态奶、酒花麦芽类等。
项目要求:对企业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有要求,具体各地要求不一致。?项目补贴20-50万元。
(7)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项目范围:
(一)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和特色产品加工等。
(二)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
(三)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
项目支持:开发银行将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贷款产品。
(8)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示范
对粮食、果蔬、棉麻、油料等农作物生产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饲料化开发,挖掘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推动粮食作物饲料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废弃物饲料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