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产品物流不断完善

我国的农村物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各地在政府以及市场机制引导下,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滞销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各类农副产品的销售,物流业也在农村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对“三农”工程的不断推进,推出多种惠农政策以及建立农产品绿色运输通道,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更好的便利,这使得农村物流业能借助国家的这些政策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农村物流形成多元化体系 农村物流建设近几年实现了物流的国有企业以及农村供销社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龙头企业等逐渐参与到农产品运输中来,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各地基本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农产品运输能力逐年增加 从农产品物流运输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在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物流总产值由3156亿元增长到8948亿元,实现了总值2.8倍的增长,并且增长曲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快速增长主要借助于我国农业种植的多样化与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并且随着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农村道路的改善,农产品的运输量和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四、农产品物流平台建设加快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个体商贩实现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并不能实现农产品大规模的销售需求,因此,为了解决农产品因运输以及商品流通等问题,地方政府积极建设农产品物流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购物整体趋势,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并且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到交易的一整套网上实现过程,这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新华社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方城市以及60%以上的县级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平台,基本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物流。
学者们就农产品物流的地位、供应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形成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近年来,物流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农产品物流又是整个物流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一直对农产品的物流发展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学者们在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深刻论述了农产品物流的地位,剖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多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理论基础、方法论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的研究和总结;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技术、模式、绩效、市场体系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
三是要进一步运用实证分析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机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是要进一步丰富对农产品物流的多学科研究;
五是要加强影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体制、时代背景等因素的研究,特别是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