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茄子除了吃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1:06:32
字号:

茄子,又称作矮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的蔬菜。由于价格便宜,口感极佳,很受广大民众喜欢。

在唐朝,茄子除了吃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茄子这一种食物,是一种舶来物,也就是通过海运从外国传到中国。相传,古印度就是茄子最早的驯化地,考古学家发现了五千多年的古印度人食用茄子的记录,较本土的记录早了足足三千多年。然后在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时候,茄子也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原地区。如西汉人杨雄写《蜀都赋》:“鼎盛时笋育,老菜福。”其中的“笋育”也就是指茄子。

相处中世纪时候,茄子随着经商的阿拉伯民族传到了非洲,在十三世纪又传到了欧洲。在十六世纪传到了欧洲南部,当时这一地方茄子种植比较普遍、在十七世纪茄子传到了西欧,后来传到了美洲。在十八世纪,茄子由中国传到了日本。

茄子虽然起源于国外,但是真正受到人民喜爱,还是传到中国之后事情。中国栽培茄子的历史也很悠久。许多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是茄子的第二起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茄子在唐代除了作为蔬菜之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华南一带有茄树,可以说这是中国有关茄子的最早记载了。在北魏时期,茄子已经成了农民种植的作物,不仅用来自己家吃,剩的还会沿街贩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南北朝时候,茄子都没获得大量种植。

在唐朝时候,茄子也被称为昆仑瓜。当时茄子不仅是一种蔬菜,还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疗保健品。在唐朝,根据唐代著名医学家、食疗专家所著《食疗本草》可知茄子的特性:

“寒热为主,五脏发力。 不要吃得太多 愤怒也会导致慢性疾病。 熟的吃的少,有恃无恐。 患感冒的人吃不下饭,还得了慢性病。”

在这一段话中,就表明了茄子的特点是用来保健。

不仅如此,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也记载:“

茄子熟者,食之厚肠胃,动气发疾。根能治灶瘃。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

这段话也表明,茄子对治疗人的肠胃是非常有益处的。因此,茄子在唐朝也是一种保健药品。

茄子在唐朝也叫做落苏。相传是一个从暹罗到唐朝的僧人,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茄子,口感如棉沙一般。佛家认为乳就是白沙,因此在唐朝也管茄子叫“酪苏”、“酪酥”,最后才渐渐变成了“落苏”。“落苏”之名,听起来就能感觉口感爽快,有连绵的快感。

可以看到,茄子在唐朝是很受欢迎食物,不仅是用来食用,也是用在保健。

古代的蔬菜很少,常见于文字记载的主要有五种:葵、藿、韭、菘、荠。葵即冬葵;藿即黄豆苗的嫩叶;韭即韭菜,今仍用古名;菘即白菜;荠即荠菜。汉朝张褰出使西域后带回来后带来了菠菜和胡萝卜。汉代从印度引进了豇豆(长豆角)和茄子,五代时引进的莴笋,这大概就是唐朝之前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后来,尤其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发现了更多的蔬菜品种,比如我们熟知的西红柿,辣椒、南瓜、红薯、土豆等等,从欧洲引进了花菜、卷心菜和其它甘蓝科蔬菜。

大概就是这些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9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