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从小到大观看的古装影视剧中,那些走进走进客栈的人,不管是江湖侠士还是官宦子弟的经典台词都是上几个好菜,从来不问价格,而店小二也会麻利的端上饭菜。而在吃饱喝足之后,都是放下银子扬长而去。并不会像我们现在一样找来服务员询问饭菜的价格。
这是因为古代最小的银子是以一钱为单位的。比如比较富裕的清朝中期来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百六十斤的精致大米。而十钱相当于一两,那就是说一钱银子可以买到十六斤大米。而煮熟的十六斤大米可以让百来个人吃饱。所以只要那些客人拿出了银子无论多少,客栈都是赚的,不会亏。
而且很多人进来客栈都不是像现代这样的点菜,而且让店小二随便上几样。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古代资源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能做出来的菜也就那几个花样,不像现在有着许多的花样,就算是相同的蔬菜肉类也能在不同的调料以及不同的烹调方法之下做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火锅、麻辣烫、冒菜、香锅、串串等。虽然所用的食材差不多一样,却因为不同的烹调方法而变得不一样。
所以那些古人在客栈吃饭不问价格也不问菜品,并不是那么难理解,只是因为当时的时代没现在进步而已。但是不问价格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看的都是拍摄的影视剧没必要拍一个问价格的镜头来增加拍摄成本了,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