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辨别蔬菜和水果的新鲜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6:26:32
字号:

西红柿:选择中大型西红柿以果形丰圆且果色绿为佳,若是果色全红者反而失去脆度。中小型西红柿以果形丰圆或长圆

怎么能辨别蔬菜和水果的新鲜

,果色鲜红者为佳,黄红者甜度较不够。存放西红柿时需蒂头朝下分开放置,若将西红柿重叠摆放,重叠的部分较快腐烂。

小黄瓜:新鲜的小黄瓜有疣状突起,用手去搓会有刺痛感就是新鲜货。若头的部分是软软的,那么里头常常会有小空洞

出现,最好不要买。小黄瓜在常温下会慢慢变干。冷藏保存前,必须先将小黄瓜外表水分擦干,放入密封保鲜袋中,袋口封

好后冷藏即可。

苦瓜:选择苦瓜时以其瓜体硬实、具重量感、表皮亮丽晶莹,且表面疣状物愈大愈好,这样苦瓜就没那么苦。如果瓜体

内侧呈现红色,则表示瓜体过熟。苦瓜的追熟作用相当快,不耐保存,置于冰箱存放也不宜超过2天。

香菇:菇伞的部分肉厚有弹性,而且没有斑纹,呈现鲜嫩的茶褐色。刚采收的香菇,菇伞内侧会有一层薄膜,若此处出

现茶色斑点,表示不太新鲜。如果一次买太多,可以放进冰箱的冷冻库保存。

马铃薯:市面上的品质都还不错,不过表面过于凹凸不平的还是避免购买。圆形的马铃薯属于粉质马铃薯,适合用来做

沙拉或烤马铃薯;而细长的五月皇后品种则属黏质,不容易煮烂,适合用来做咖哩。以常温保存为原则,不需经过清洗,可

以将马铃薯与苹果摆在一起,放在荫凉的地方保存,由于苹果会释放一种使其它蔬果老化的乙烯气体,可以抑制马铃薯发芽

芋头:以须根少而黏有湿泥、带点湿气、外皮无伤痕的芋头则最新鲜。储放芋头前应先去除泥土,将芋头擦干后用干报

纸包起来,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花椰菜:优质的花椰菜为半球形并花丛紧密、中央的柄为青翠绿色,有重量且无黑色斑点为佳。花椰菜切小朵,稍微烫

过,捞起,沥干放凉,这时候就可以放入保鲜袋进冷冻库冷冻保存。烫花椰菜的用意是让花椰菜不会再开花变黄。不过不能

烫得太熟,花椰菜容易变烂。

四季豆:要避免明显豆粒突出者,而以绿色鲜明、具有弹力者为佳。四季豆通常直接放在塑料袋中冷藏就能保存5至7天

,但是摆久了会逐渐出现咖啡色斑点,如果想保存得更久一点,最好将四季豆洗净,用盐水川烫后沥干,再放入冰箱中冷冻

,便可以保存很久。切记水分一定要沥干,冷冻过的四季豆才不会黏在一起。

青椒:选择外皮紧实有光泽且末端尖者。若直接冷藏,青椒就会慢慢软掉。最好用密封保鲜袋保存,或是在塑料袋上打

小洞,可以避免水气凝结。

高丽菜:表面宜干爽、菜叶肉质厚、叶脉细(粗的是老菜)、触感硬而重量重者为鲜脆。分切过的高丽菜切口会慢慢变黑

,若放置于常温下,大概只能保鲜2至3天。 买回来的高丽菜通常都包有一层保鲜膜,必须将这层保鲜膜剥除,然后放入密

封袋中,再放入冰箱,就可保鲜1星期。此外,如果在冰高丽菜前先将菜芯挖除,然后用沾湿的厨房纸巾拧干后,塞入菜芯

处,再放入密封保鲜袋中冷藏,可以延长保存期限。

竹笋:麻竹笋——选购时以笋基部宽广、色泽亮丽无干萎现象,而笋尖要选择密合一点的比较好。

孟宗竹笋——冬笋:笋支像似黄牛角,呈土**其肉质硬实,但基部纤维化的部分占较少的为佳。春笋——多直立形,

因外皮有淡黑色的毛,又称毛竹笋。选购时以笋基部宽广,笋尖密合包含的较好。

桂竹笋——笋支细小且埋于泥下,采收不易。一般桂竹笋实际上并不是笋体而是露出地面且肉质细致的幼竹。采收后极

易老化,为保持肉质的细致不致粗糙老化,会立刻做成桶笋。

箭竹笋——和桂竹笋类似,为出土幼嫩竹支,但其笋支更为细小,也是以产品加工方式上市。竹笋采收后会迅速老化,

除了已经加工过的桂竹笋与箭竹笋之外,其它的竹笋保鲜极为不易,因此要尽量趁鲜食用。

萝卜:以表面无空隙,有弹性具光泽者为佳,若根部呈直条状不弯曲则为上选。最好能带泥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买到

的萝卜已清洗过,可用干报纸包起来放入塑料袋中,在放入冰箱蔬果保鲜室直立冷藏不过叶子会加速根部萎缩,买后最好先

将菜叶切除,然后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冷藏。

芦笋:选购芦笋,以形状正直、笋尖花苞紧密、没有水伤腐臭味,表皮鲜亮不萎缩,细嫩粗大,基部未老化,以手折之

即断者为佳。刚采收下来的芦笋组织很快就会纤维化,不易保存。不过可以用报纸包好,置于冰箱保存,可维持2至3天。

辣椒:应选表面饱满,表面光滑,蒂头的部分最好是呈鲜绿色。辣椒置于室温下不容易保存其鲜艳的外观。最好将辣椒洗净

擦干水分放入保鲜袋中,直接丢进冷冻库冰冻,就能保存1至2个月。

姜:选择姜身肥大硬实、表面平滑无口,且具重量者。老姜本身已纤维化,不适合冷藏保存,容易使水分流失,可放在

潮而不湿的细沙里保存。嫩姜与粉姜要装入保鲜袋内,置于冰箱保存。姜只要切过,切口就必须用保鲜膜或保鲜袋包好,放入冰箱冷藏。

翻译

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

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赏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认为王维添加的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加精彩。“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作品概述

《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辋川山庄久雨初停时的景色,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作品原文

积雨辋川庄作⑴

积雨空林烟火迟⑵,蒸藜炊黍饷东菑⑶。

漠漠水田飞白鹭⑷,阴阴夏木啭黄鹂⑸。

山中习静观朝槿⑹,松下清斋折露葵⑺。

野老与人争席罢⑻,海鸥何事更相疑⑼。

词句注释

⑴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⑷漠漠: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⑸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黄鹂:黄莺。

⑹“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⑺清斋:谓素食,长斋。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⑻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⑼“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创作背景

作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名家点评

《石林诗话》:诗下双字极难,须是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谓“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

《王孟诗评》:写景自然,造语又极辛苦。顾云:结语用庄子忘机之事,无迹,此诗首述田家时景。次述己志空泊,末写事实,又叹俗人之不知己也。东坡云: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此耳。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妙在四叠字,易此便如嚼蜡。

《批点唐诗正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人皆能为,比诸惟下“漠漠”、“阴阴”四字,诗意便胜。

《唐诗归》:钟云:“烟火迟”又妙于烟火新,然非积雨说不出(“积雨空林”句下)。谭云:悟矣(“山中习静”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清脱无尘,出世人语。摩诘诗往往多道气,要非寻常韵律间者。周珽曰:全从真景真趣摹写,灵机秀色,读之如在镜中游。陈继儒曰:语气殊静,蒋一梅曰:用事切题,做法更不可移动。

《唐诗贯珠笺释》:第二承烟火也。三四雨后之景,用叠字独能句圆神旺。五言看破荣枯,六言甘于清虚。

《碛砂唐诗》:敏曰:今人每用叠字,非惟觉得单弱,且与全句精神俱失。试观此联,偏似无此叠字,径直无情,加此叠字,情景活现,则用叠字之法具在矣。况乎七言最忌五言句泛加二字,惟此真是七字句,并非五言泛加二字也(“漠漠水田”一联下)。

《唐三体诗评》:悟富贵之无常,乃弥陈于藿食,无妨为农没世,人鸥群而不乱也。五六递对,无复笔墨之痕。

《历代诗法》:诗中写生画手,人境皆活,耳目长新,真是化机在掌握矣。

《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下“迟”字妙。又云:三四自然如画。又云:此必有为而云,游思悠远恬澹,胸中绝无微尘。

《昭昧詹言》:此题命脉,在“积雨”二字。起句叙题。三四写景极活现,万古不磨之句。后四句,言己在庄上。事与情如此。

《唐宋诗举要》:方曰:写景极活现(“阴阴夏木”句下)。赵松谷曰:淡雅幽寂。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5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