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如何编制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2:50:16
字号:

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是经过仔细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编制的,具体编制过程及方法是:首先确定指数内容。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保证现实需要、兼顾现有信息采集条件及指数编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内容包括各品种全国批发价格个体指数、农产品小类批发价格指数(粮食、植物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大类批发价格指数(粮油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这些指数从个体到类综合,再从类综合到整体农产品的总综合,从而形成逐步综合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体系。

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如何编制

其次是选择采价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多、交易品种多,从现实的可能性和成本考虑,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不可能采用全面调查的统计方法。比较可行的方案是根据样本数据编制价格指数,进而推断全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中的总体价格水平。这就需要在全国所有从事农产品批发业务的市场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作为样本,参与指数的计算。从指数的代表性要求来看,样本市场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市场在地区分布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市场对地区的代表性,同时还应兼顾取得统计数据的可能性和统计成本等问题。

三是选择样本品种。

我国农产品批发交易品种多,但经常交易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植物油、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小类。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交易品种差异较大,各个小类样本品种的选择必须考虑地区覆盖面、类别代表性和现实信息采集可能性。经过综合评估、筛选,各小类样本品种分别确定为:粮食样本品种为5种(粳米、籼米、玉米、面粉、大豆),食油样本品种为4种(菜油、豆油、花生油、香油),蔬菜样本品种为26种(菠菜、大白菜、油菜、洋白菜、生菜、茄子、青椒、西红柿、豆角、白萝卜、胡萝卜、葱头、土豆、莴笋、芹菜、莲藕、黄瓜、冬瓜、南瓜、西葫芦、平菇、香菇、韭菜、大葱、花菜、西蓝花),水果样本品种为7种(富士苹果、鸭梨、蜜桔、香蕉、西瓜、菠萝、巨峰葡萄),畜产品样本品种为5种(猪肉、牛肉、羊肉、白条鸡、鸡蛋),水产品样本品种为5种(鲤鱼、鲢鱼、草鱼、鲫鱼、大带鱼)。

四是确定基期。

为保证指数的可比性,使其能准确反映农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指数计算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基期,而且所选基期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就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而言,稳定性是指基期农产品批发价格数据来源相对比较稳定、齐全,数据质量较高。基于以上考虑,结合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交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组将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群的计算基期选定为2000年,即将2000年各有关品种的全年平均价格作为指数计算的基期价格。

五是确定权重。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采用帕氏指数编制方法,即以报告期样本批发成交量加权计算综合批发价格指数。由于权重容易发生变化,不同时期的指数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数可以同时反映出价格和数量结构的变化。对于权重的确定,从理论上讲,应采用全国农产品各品种的实际批发成交量作权数。然而就目前的信息采集状况,尚无法及时取得各市场实际批发成交量资料,因此本方案是主要利用其他相关资料(如市场成交额和产量等)进行推算和估计,以得到与各品种实际交易量比重尽可能一致的一组权数。

六是指数编制。

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群编制是从粮食批发价格指数、食油批发价格指数、蔬菜批发价格指数、水果批发价格指数、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水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等小类指数编制入手,其编制具体过程是:首先是确定样本省份,根据各省批发市场状况,结合各省报价的品种数量、报价质量、地域代表性等因素,选择样本省份;二是根据样本省份,分别确定各个省份的样本种类;三是数据校验和规范化处理,保证数据质量和数据的一致性;四是计算省级小类批发价格指数,采用简单平均方式对各样本种类进行处理;最后以加权平均方式,对各省级小类批发价格指数进行综合,生成全国农产品小类批发价格指数;五是在小类批发价格指数结果的基础上,按照权重进一步综合为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粮油批发价格指数等大类指数;六是在大类指数的基础上,最后再加权综合成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

七、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发布有何重要意义?

农业部信息中心专家认为,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编制以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灵活性及相对稳定性为原则,是建立在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的科学采集与科学编制之上的,它的产生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分析研究农产品批发价格变化动态、变动程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的统计方法,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发布对掌握农产品批发价格变化的规律,进而了解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规律、生产和消费的变化规律,对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搞活农产品流通和保障农产品供需平衡,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整合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是农业系统建设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指数发布到一定的时候,会逐渐被市场人士乃至广大农民所关注,所利用,进而提升他们参与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现代农业水平。

八、生产价格指数与批发价格指数的关系?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其中某代表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行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的。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借助基础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可使用批发市电子结算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应用,形成从传统的批发市场网络升华到现代信息网络,上报数据上百万条,来自市场统一结算数据,真实可靠,先进的数据模型,科学的决策依据,相关指数发布时间已超一年以上,正常生成价格指数、价格差异指数、价格空间指数,中农网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商、基地、涉农企业、政府机构、终端采购商等提供价值数据服务。

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据农业部市场监测,11月2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6.65,比上周五上升0.67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4.26,比上周五上升0.59个点。截至今日14:00,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8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0%;牛肉44.3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3%;羊肉47.75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8%;鸡蛋8.96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6%;白条鸡14.5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5%。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3.23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9%;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平均价格为4.8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7%。鲫鱼平均价格为13.94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3%;鲤鱼10.9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6%;白鲢鱼8.02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4.8%;大带鱼28.28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2.0% 。

26日,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中,与上周五相比价格升幅前五名的是:菜花、韭菜、豆角、白鲢鱼和大白菜,幅度分别为7.5%、6.5%、6.2%、4.8%和4.7%;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大黄花鱼、胡萝卜、大带鱼、冬瓜和花鲢鱼,幅度分别为4.5%、2.6%、2.0%、2.0%和0.9%。

浅析家庭收入变化原因_家庭收入变化

总人口:64653万人 其中男:33469万人,女:31184万人;农业人口:54704万人,非农人口:9949万人;人口出生率:34.03‰,死亡率:10.80‰ ,人口自然增长率:23.23‰ GDP(国内生产总值):1068.0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430.0亿元,第二产业:317.0亿元,第三产业321.0亿元,人均GDP:168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6%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5%,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0.8亿元 较上一年增长20.3% _ 其中国有单位:156.4亿元 集体单位:34.4亿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235.4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222.0元,其中食品支出12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0元,生活消费人均支出:70.9元,其中食品支出69.6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35.2亿元 其中定期存款:19.6亿元 活期存款:15.6亿元 财政收入:303.20亿元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54.89亿元,企业收入:144.18亿元,其他收入:4.13亿元 各项税收收入细分 工商税收:113.12亿元,关税:5.79亿元,农业各税:29.67亿元,盐税:6.31亿元 财政支出:295.95亿元 其中国内基本建设支出:123.71亿元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0.82亿元 农业支出:23.50亿元 债务支出:8.26亿 教育支出:27.47亿元 科学研究支出:5.23亿 黄金储备:500万盎司 外汇储备:1.28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104.5亿元 其中出口:54.5亿元 进口:5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143.32亿元,更新改造投资:7.91亿元 工业总产值:704.0亿元 其中国有工业占53.8%,集体工业占19.0% 工业企业单位数:16.95万个 其中国有工业:4.96万个,集体工业:11.99万个 其中轻工业:55.0%,重工业:45.0% 部分工业产品量 原煤:1.31亿吨,原油:146万吨,啤酒:5万吨,卷烟:446万箱,家用电冰箱:1600台,照相机:100架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亿元 其中农业:443.93亿 林业:17.51亿 牧业:65.41亿 渔业:10.15亿 其中粮食产量:19505万吨 棉花产量:164.0万吨,油料产量:419.6万吨,猪年底:14590万头,羊年底:9858万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2亿元 其中国有单位:176.3亿元,集体单位:195.8亿元,合营:76.0亿元,个体:12.9亿元,其他:13.2亿元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99.5亿元,餐饮业:24.2亿元,制造业:33.9亿元,其他行业:16.6亿元 运输 公共电汽车:6174辆 铁路:2.67万公里,公路:25.46万公里,民航:2.64万公里,客运量:63821万人,货运量:80365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暑期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浅析家庭收入变化原因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当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穷国家,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积累,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达到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所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模式还不具有其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同时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当中,经济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和方向,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已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的制度确立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分配制度。

二、许昌市近三年收入水平及自己家庭收入情况

根据许昌市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41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01元,实际增长7.2%。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0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01元,实际增长10.2%。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015元,人均月增加120元。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9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2元,实际增长8.9%。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禹州市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其他县(市、区)提高到每人每月190元。

经过对自己家庭收入状况的了解和分析,相比于整个许昌市的平均收入水平情况,我家收入处于中等水平,2008年全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产品种植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经营,其比例为1:4左右。2009年全年人均纯收入上升至9000元左右,农业收入比例有所下降。2010年,全年人均纯收入为一万左右,此时,农产品种植只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家庭所经营的第三产业。

三、家庭收入变化原因分析

通过对许昌市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自己家庭近三年来的收入状况的分析,我认为影响家庭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农业收入一直是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必将影响农民收入水平。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因此,农村居民对农产品价格变动更具敏感性,收入对农产品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据调查显示,自2005年至2010年,河南农产品历年收购价格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比例逐年下降,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其收入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非常脆弱。

2. 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构成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上升;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收入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收入比重上升。2008年许昌市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纯收入为1427元,占生产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85%;第二、三产业纯收入为249元,所占比重为15%。2010年,第一产业占生产经营纯收入比重下降至60%,而第二、三产业纯收入所占比重上升至40%。私人小商店经营在农村普遍存在,餐饮娱乐等行业也随着农民意识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更好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文化水平的相对提高,家庭经营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3、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许昌市各级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 三农" 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咸阳市劳务经济发展的政策,形成了" 政府推动、基地互动、培训促动、典型带动、社会联动" 的良好局面。2010年许昌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42元。五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累计增加274元,平均每年增加55元,递增18%,比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高3.73个百分点。201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38%,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4、政策性增收作用明显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得为集体所有。生产队按年收益不超过3%的比例向人民公社上交" 管理费" ,农民不直接承担社会负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上采取"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负担主体逐步由集体转移到农户,使得农民对负担的感受变得更直接、对其变化更敏感。随着国家全免农业税政策的出台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农民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更令农民兴奋的是种粮不用纳税反而给补贴,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受到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的普遍欢迎。

收入分配问题极其复杂,也是老百姓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家庭收入分配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收入状况,合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才能为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做准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3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