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对地球产生引力,引起潮涨潮落
2.月球上有许多珍贵的资源
3.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所帮助 4. 如果没有了月亮,没有了地球的卫星,那么地球将会偏离现在的运转轨道,这样对人类甚至地球上的生态都是致命的。
5.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无形上给地球刹车了,使地球自转延长了一半,月亮给了我们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 6.月亮可以吸引一些小的质量的瘴雪球彗星,保护地球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您好
您可以看下这个
每个购房者都关心房价走势,专家2016年房价预测会怎样?2015年中国楼市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央行降息、公积金新政等一系列救市政策频出,但是楼市似乎依然没有回暖的迹象。近网传中国楼市即将崩盘!那么2016年房价会不会爆降?我们该不该买房?楼市崩盘传言是否可信?房价何时能回归正常的水平?
每个购房者都关心房价走势,专家2016年房价预测会怎样?2015年中国楼市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央行降息、公积金新政等一系列救市政策频出,但是楼市似乎依然没有回暖的迹象。近网传中国楼市即将崩盘!那么2016年房价会不会爆降?我们该不该买房?楼市崩盘传言是否可信?房价何时能回归正常的水平?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通州限购这一区域性限购政策等利好政策的出台,让中国楼市的走向和房价趋势更加受人关注和匪夷所思,加之大量的“房价即将暴跌”、“2016楼市崩盘”等等言论充斥于耳,很多人的内心是崩溃的。然而中国楼市真的会出现拐点吗?房价是否真的会暴跌?下面12个有力证据告诉你房价将继续坚挺的原因。
1。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
2016年房价预测
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这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
2. 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
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3. 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
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4. 受女性的“房压”中国男人会拚命去赚钱买房
女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
女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
5. 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
2016年房价预测
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白菜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房价没有不涨的理由。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6. 开发商不可能降价房价
2016年房价预测
只会走高不会下跌其实道理非常浅显,如果开发商降价,就更没人会买,因为买家看到开发商降价,心里就想打起算盘,终于降了,这一降可能就会降很多,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起不来。买房也和买股一样,是买涨不买落的。
7. 有房百姓支持房价上涨
2016年房价预测
虽然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叫得响的声音,是想买房置业的一部分百姓,整天在高喊房价太高,以至让媒体也跟着“发喊”,从而影响到了政府,所以政府就出来进行行政干预。但是,另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声音叫得不响亮,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小,这个群体就是已经买了房的有房一族。
8. 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
2016年房价预测
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9. 地价猛涨,催高房价
2016年房价预测
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有报道说,十年前买下的地,至今未开发,光地价就翻了几百倍,比做开发还赚钱,又省事。地价是一年比一年高,象孙悟空翻筋斗似的。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
10. “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2016年房价预测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
11. 房子是保值增值的投资
2016年房价预测
房子已不再仅仅是居住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产品。在银行利息式微、股市风险较大、黄金行情不稳等因素催动下,房子成了百姓为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
12. 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的高速发展期
2016年房价预测
君不见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拿广州(楼盘)来说,几年前城区范围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今天已经扩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有人说,“楼市的利好政策恰恰是楼市即将崩盘的”回光返照“,如果市场不需要救,那出台政策做什么?”,也有专家预测,楼市渐渐衰退,房企多谋转型,这一信息足以证明楼市的前景。然而,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成本决定其价格,进来地王频出,土地价格只增不减,专家称,这便是房价坚挺的证据。如此种种,然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何时买房,何时投资,还需多多观察和咨询,做出明智的决定。
望采纳,谢谢
二战中,希特勒在与斯大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仅仅两年便悍然毁约,大举出兵苏联。
如果没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浴血抵抗、再加上苏联的寒冬天气给力,谁也说不准纳粹这个全人类的灾难会肆虐到什么时候。
那么在希特勒的疯狂计划中,排在苏联之后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正当纳粹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事相持不下、胜负天平扑朔迷离那几年,蒋介石看待德国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几乎180度的大变化。
曾经一度,中德之间即使说不上友好伙伴,至少也算各取所需。
有访问、有条约、有军事顾问、有军品交易,甚至在希特勒上台期间,出于德国自身利益考虑,在中国相关事务上也曾经和日本站过不同立场。
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原因,蒋介石曾经把德国视为斡旋帮助的重要国际力量。
但所有信任的基石都在德国承认汪伪政府之后全部归零,甚至都到了1942年,德国还试图劝诱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
6月,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了“对德国路线,勿再 探索 为宜”的文字,作为对自己的备忘和提醒。
他对德国萌生不信任和警戒心态,是否因为发现了希特勒的计划中,苏联之后的下一步目标也包括中国?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来看,至少在军事层面的计划中,中国并不是直接目标。
曾任日本大正、昭和时期外交官、战后成为甲级战犯的 重光葵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披露过希特勒的计划。
希特勒要求德军拿下苏联之后,大军向南进发,从乌克兰进攻高加索先控制石油,并可断绝英美从波斯湾支援亚洲的通路;接着,再进一步将德国势力延伸到中亚细亚,并南下印度洋,与印度方面的日军形成呼应。
在德军将领 弗朗茨·哈尔德 (于1939年至1942年间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日记等资料中,也可以找到与此印证的信息。
而且不光德国,日本军部在这一点上的规划与希特勒也是一致的:哪怕日本海军都遭遇了中途岛之败,仍然不死心地力劝德国继续抽调军力进攻高加索。
然而,即使中国并不在德军直接计划的清单上,但自从苏德开战的那一天起,实际上就预示着战火已经从欧洲延烧到了亚洲。
对与苏联直接接壤的中国而言,必然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也就是苏德拉锯战那段时间里,蒋介石国民政府与德国关系急转直下的真正原因。
在中国第二 历史 档案馆马振犊主编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曾经把 “九一八事件” 之前的中德关系概括为“单纯而完美的关系”。
所谓“单纯而完美”,大概是指当时的德国不但没有露出打中国主意的苗头,甚至还能提供一些中国所需要的东西。
早在1926年底,曾受德式教育、当时正在中山大学任教的朱家骅就向德国工程学会会长考拉德·马特楚斯去信求援,希望他设法帮忙,为在广州创建兵工厂一事推荐专家。
这封信到了德国之后,牵涉的范围和影响力产生了滚雪球式的扩大——据记载,朱家骅曾经被介绍给德国军方的高级将领,对方又向他提供了军事顾问的推荐名单。
此事由小变大的过程也可以折射出德国在亚洲布局的想法、对中国所持的态度,虽然当时离希特勒上台还很有一段时间。
但实际上希特勒上台初期的对华态度,与其前任并没有南辕北辙式的区别。
几经周折获得推荐、并最终前往中国获得任用的是一位名叫 马克斯·鲍尔 的上校。
为了避人耳目,他装扮成某艘德国货轮上的通信官员,取道香港前往广州。
在明面上,邀请鲍尔是为了请他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议;但实际上,在鲍尔托朱家骅侄子带去的第一批文件中,就包括了“如何建立现代化军队”的章节。
而且,在前往中国之前,他还专门去拿下了容克斯飞机公司和厄尔康军火企业的在华独家代理人授权。
这样一看,鲍尔到中国之后扮演什么角色实际上已经昭然若揭,也为此后持续多年的中德关系打了个相当具体的样板。
成功拉上了这条线的朱家骅,直到中德彻底断交前夕,一直都还是蒋介石身边亲德一派的代表。
1934年8月下旬,执掌财政事务的 孔祥熙 一手主持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由于执行方为合步楼公司,这个条约也被称为 “合步楼条约” 。
在该框架下,德国获得了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而中国则获得了急需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
俗话说“打仗就是烧钱”,一旦纳粹德国催动它的战争机器,事关军备的钨锰等原料更是至关重要。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之初,德国曾经对日本在华的军事行为表示“不支持”,日本提出要德国停止在华军售、撤出军事顾问,德国也同样听而不闻。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来自中国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希特勒甚至还亲自下令,要求按照“合步楼条约”的约定,尽快把武器运到中国去。
蒋介石由此对希特勒产生了指望,他曾经主动向德方表明供应各类农产品及矿产的诚意,希冀换取德国不要站在日本一边。
当时的驻德大使程天放,更是连中国国内报纸怎么写西班牙战事的新闻都要操心插手,唯恐报纸说错了话“徒使德义发生恶感”,得罪了德国就大事不妙。
但他们极可能忽略了一点, 德国之所以对盟友日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全然赞同,并不是因为希特勒特别讲究国与国之间的道义,只是因为有德国的利益牵涉其中。
此外,当时的德国先是忙于备战,而后又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
对于暂时无法投放大量军力的亚洲,自然是对日本进行打压、防止日本占得太多才符合自身利益。
然而等到德军将整个欧洲大陆收拾得差不多、只留下一个英国隔着海峡暂时鞭长莫及,希特勒对亚洲各国的面目也就立刻大不相同了。
在希特勒的这一计划中,目标和意图其实是十分明确的。
他首先打算抢夺到手的,是乌克兰天然粮仓以及高加索的大量能源资源,其次才是军事、地缘和政治层面的意义。
只不过在苏联大地上,他的这套计划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实现。
依靠着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被后人称为“闪电战”的军事部署,德军在扫平西欧大陆的过程中并没有付出太过巨大的代价。
这无疑让希特勒以及整个纳粹德国对自身的估计水涨船高,针对苏联的 “巴巴罗萨计划” 就此出炉。
几乎就在希特勒将坦克炮口瞄准苏联的同时,蒋介石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希特勒的军事重心由欧洲大陆转向亚洲,此前与蒋介石维持的“中德蜜月”假象也就很快消失了。
此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已经遵循来自国内的“消极调停”原则,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洋工。
蒋介石虽然对此极为不满,但又仍希望能拿到来自德国的军火、工业品和其他利益,因此仍然抱持着忍耐的态度。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一度将同时代的“认真、勤俭、遵纪、执著”等德国精神作为标杆加以揄扬,认为这是可以针对性改变旧中国“散漫落后”一面的良方。
他曾经效法德国法西斯建立“复兴社”,以“生活军事化”为标志意图提升国民素质并全面控制国家的“新生活运动”背后,也有着欧洲法西斯的影子。
在中德双方蜜月期,希特勒甚至还向蒋介石赠送了德国国防军荣誉军刀和自己的照片。
这样一个多年来被蒋介石自己包装成“完美国度”的国家,一旦忽然褪去光环,蒋介石自己的判断力也难免会受到质疑。
蒋介石选择委屈求全,多少有点胳膊折了也必须藏进袖子里的意味。
然而到了1941年7月初,也就是德军大举入苏之前不久,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承认了汪伪政权。
这简直就是当面打蒋介石的脸,他认为已经到了忍不下去的地步。
在当天的日记里,蒋介石写道“德国太无理性,应断然与之绝交也”。
甚至到了第二天的日记里,他仍然在猛力抨击希特勒近年来的“侮华”操作,认为“若不再与绝交,则国格将有所损”。
这一次确实对德绝了交,连驻德使馆都予以关闭。
到了年底,更是宣布与德、意两国均处于交战状态。中德关系到此里里外外已经完全破裂。
在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希特勒认为苏联军队内部早已腐败不堪,这场仗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所以不用防备严寒的冬季,这就埋下了德军日后受挫的一大原因。
与严寒天气几乎同样严峻的是石油能源问题,现代武器几乎个个都是吃油大户,尤其是对德军这种极其依赖机械化的军队而言。
早在1939年开始,德国除了欧洲之外的石油获取渠道就已经被几乎完全断绝。
到后来为了避免德国获得“二手石油”,德国盟国意大利、被德占领的比利时法国等等也都吃了封锁。
而德国控制下还有些分量的石油资源国,只有一个罗马尼亚,产量也不过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这就更加重了德国的油荒局面。
这也就是希特勒那句名言的背景——“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附带说一句,迈科普与格罗兹尼是北高加索的重磅产油区,那里出产的石油占全苏联的15%。
自1941年6月底,纳粹德国开始对苏联动手的第一刻开始,拿下高加索、拿下石油就成了主要目标。
不过由于其他战略方向的进展不给力,这事一拖就拖到了一年后,希特勒才签署45号指令,针对北高加索的“火绒草行动”正式展开。
这个行动的目标指向黑海东岸,计划除去苏联的黑海舰队,并把计划中的产油区掌握到手。
一旦计划得手,相当于从苏联手中夺到了油源。
只要战场局面向好,就可望实现希特勒更大的愿望,那就是从高加索山经伊朗占领伊拉克,从英国手里夺取阿拉伯半岛。
届时英美与苏联的援助通道也被切断,大势就更加偏向德国。
但是,这计划的副本提前被苏联驻瑞典情报站的站长鲍里斯·雷布金搞到了手,并且使用密电发到了莫斯科。
在这封密电中,雷布金声称“德国人已经把高加索的一切都标到了地图上”,就连毒气火箭筒都已经运抵战场附近。
情报失去先手、又遭到北高加索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虽然成功突破了防线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最终却仍旧被阻止在北高加索山下的马尔戈别克,隔着一条河,但就是攻不到油田。
除了德军自己的A集团军群之外,希特勒还调集了罗马尼亚、西班牙混合军队,从克里米亚半岛方向逼近高加索。
对日本,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曾与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会谈,要求日本出兵锡兰、马达加斯等地区,配合德国针对中东地区和高加索的攻势。
甚至连对早就翻脸割席的蒋介石,纳粹德国也没有完全死心,戈林派出亲信洋克与驻德武官桂永清谈判,试图引诱中国缔结《中德军事密约》。
这个所谓“密约”的核心内容,一言以蔽之“突攻印度,与德合作”,说白了就是要蒋介石把自己绑到轴心国的战车上。
也正是这一消息引起了蒋介石的彻底警觉,他电令桂永清停止 探索 、以“不可转达”作为答复,这也是蒋介石日记中“对德国路线,勿再 探索 为宜”的直接来源。
由以上细节不难看出,在希特勒的整体计划中,拿下高加索是具有高度重要性的节点。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纳粹德国也算是用出了种种手段。
然而时间仍然一天一天地过去,高加索并无突破性进展,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也陷入了战争泥潭,最终希特勒无计可施、只能将原本针对高加索方向油田的军力调去支持另外一边。
到了1943年初, 斯大林会战 的胜者苏联发起全线反击,到10月获得了高加索会战的胜利。
如同此前那句话的预言,希特勒没有拿下高加索的石油,德国本土的“人造石油”工厂又被英美盟军摧毁。
这一切最终导向了1945年爆发的德国燃料危机,加快了“第三帝国”的覆灭速度。
对于整个轴心国集团来说,希特勒虽然做好了打下苏联、再去高加索、接着指向印度洋的计划,但这计划可说从第一步就胎死腹中,也导致1943年初成为东西两大轴心国的倒霉开端。
德日两国计划中“会合于印度洋”的美梦从此再也没戏,之后都陷入各自作战的命运当中,直至反法西斯联盟夺取了最终战的胜利。
大多数 历史 学家都十分重视苏德之战在二战中的意义,甚至有人大胆推测:假设希特勒当时没有选择苏联作为目标和敌方,那么很可能德国不会吐出已经控制的整个欧洲大陆。
当然,在 历史 这个领域说假设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希特勒来说,当初的计划可能是一场豪赌,对于纳粹以外的整个世界而言,却意味着连年累月的战争、旷日持久的苦难。
无论希特勒当初的计划是否严密、是否具备可行性,然而好消息是他的计划终于还是以破产告终,以他本人作为旗帜代表的德国法西斯主义也彻底走向灭亡。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胡德坤主编;人民出版社;
《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美)柯伟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日本侵华内幕》,原作名《昭和之动乱》;(日)重光葵著;解放军出版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杨天石著;华文出版社
《希特勒企图侵占苏联高加索油田》;常立军;《新民晚报》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