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地毯、工艺晶、大豆,丝绸、茶叶、瓷器等。
我国的出口商品构成,按照国际通用的《国际商品标准分类》划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多,技术密集型产品比较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尤其是高技术产品更少。”为使出口商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使我国的出口商品构成朝着更先进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我国“在出口商品的构成方面,从长远来说,必须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一个是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提出的正确出口贸易战略方针,对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出口贸易方式: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各种方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方式亦日趋多样化。除采用逐笔售定的方式外,还有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投标、期货交易、对销贸易等。
1、包销
包销(exclusive sales)是国际贸易中习惯采用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出口业务中,根据某些商品的特点和扩大出口的需要,在适当的市场上,选择适当客户,也可采用包销方式。包销(exclusive sales)指出口人(委托人)通过协议把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个地区和期限内的经营权给予国外某个客户或公司的贸易做法。
尽管包销也是售定,但包销同通常的单边逐笔出口不同。它除了当事人双方签有买卖合同外,还须在事先签有包销协议。采用包销方式,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同包销协议所确定的。两者签订的买卖合同也必须符合包销协议的规定。
2、代理
代理是指代理人(agent)按照本人(principal)的授权(Authorigation)代本人同第三者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
在国际贸易中,商业上的代理是指货主或生产厂商(委托人),在规定的地区和期限内,将指定商品交由国外客户代销的一种贸易方式。
3、寄售
寄售(Consignment)是出口商委托国外代销商向用户进行现货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 出口商作为寄售人,将准备销售的货物先行运往国外,委托当地的销售商按照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商品售出后,代销商扣除佣金和其他费用后,将货款交付给寄售人。
采用寄售方式,出口商应在寄售地区选定代销人,签订寄售协议,然后将货物运往寄售地点由代销人现货销售。
寄售是一种先发运后销售的现货买卖方式。一般逐笔成交国际贸易,往往买主对出口方的产品有所了解,批量成交,远期交货。而以寄售方式销售,可以让商品在市场上与用户直接见面。按需要的数量随意购买,而且是现货现买,能抓住销售时机。所以对于开拓新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 出口商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费用。
百度百科-出口商品构成
百度百科-传统出口商品
如何发挥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统购的读音是:tǒnggòu。
统购的拼音是:tǒnggòu。注音是:ㄊㄨㄥˇㄍㄡ_。结构是:统(左右结构)购(左右结构)。
统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统购tǒnggòu。(1)统一收购。
二、引证解释
⒈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
三、国语词典
统一购买。如:「陈先生负责统购文具用品。」
四、网络解释
统购统购是唐山统购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创立于2005年10月,由统购创始人秦一统先生创立。
关于统购的近义词
统销
关于统购的成语
不名一钱笼而统之创业垂统伯道无儿不期而然不齿于人统筹兼顾
关于统购的词语
统而言之不期而然统一口径成何体统不成体统创业垂统伯道无儿不名一钱统一战线笼而统之
关于统购的造句
1、二是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到加入后对外出口,农产品在市场上价格放开让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首当其冲的是,因为统购派购的制度未取消,农民缺乏平等进入市场的权利,再多的产品也无法通过商品转化给农民带来增收。
3、老百姓对统购统销不习惯,对取消粮食市场不知是怎么回事,怨声四起。
4、政府为迅速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采用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等措施“援助”私营工商界。
5、有人说我把盘溪的帐目搞得一塌糊涂,有人说我反对粮食局统购统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统购的详细信息
为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更好地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系统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作为工程实施的开局之年,今年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行动,迅速推进,引导专业合作社以品牌化建设树立形象,开拓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供销合作社共推选1066家专业合作社作为首批进行品牌化、产业化经营的单位,共发展入社农户99.7万户,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935户,是全国的6倍(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15万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2360多万农户,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约为157户),平均带动农户2768户。年帮助社员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专业合作社自身实现利润7.3亿元,在推进全系统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带领农民社员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在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中,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山东滕州市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了解决困扰社员的品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问题,从山东省农科院购进优质良种,并对社员统一进行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指导社员进行科学生产与管理,专业合作社社员栽培出来的马铃薯光亮鲜嫩,亩产高出近500公斤,平均每亩能够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陕西旬阳县双河镇供销社针对当地蚕农多年的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组织84户蚕农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从推广新技术入手,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培训13期,培训25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通过科学养蚕,大大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农民养蚕每张可增收100多元。
二、开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了产业链条
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各地供销合作社采取多种途径帮助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或者与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对接,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四川大竹县苎麻专业合作社与县供销社金桥麻业公司对接,通过专业合作社,金桥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不但提供种苗、进行技术指导和病虫防治,通过专业合作社麻农还能获取苎麻加工、销售环节增值1%—5%的利润返还。目前已建成了3.07万亩优质苎麻基地,带动农户2.5万多户,苎麻收购价格由以前的1公斤不足2元上升到4元,每年可为麻农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吉林蛟河市黄松甸供销合作社,积极帮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蛟河市松山食品有限公司对接,进行食用菌的深加工,并利用公司的“蛟松”牌商标,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带动农户700户,预计可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40万元。
三、推动与市场对接,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为了解决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问题,总社要求系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对纳入工程的专业合作社免收入场费、管理费。江苏、山东、浙江等地供销合作社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还专门下发了贯彻意见,对进入工程的专业合作社产品纳入公司采购系统,在所属连锁超市免收进场费、通道费和促销费,并积极指导按照超市要求改进包装,推进其标准化、礼品化和品牌化。各地供销合作社也按照工程的要求,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当地的连锁超市和各类市场,推动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大型日用消费品连锁企业进行对接,实现了产品的顺畅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湖北嘉鱼县潘湾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山绿集团合作,联合组建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由山绿集团包销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避免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损失,每年为菜农增加收入200万元。山东莒南县文幢镇基层供销社帮助农民组织果品专业合作社,成为江苏苏果集团的果品基地。按照苏果提供的标准和要求,组织桃的生产管理、采摘、储运、配送,使合作社的优质桃走向大江南北,价格远高于同类其他产品。
四、引导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增强了带动能力
针对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地通过开展“千社千品”富农工程,逐步引导专业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品牌建设,有效地增加了专业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目前,在1066家专业合作社中已经有997家进行了工商注册,占93.5%,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为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鼓励社员入股,进行二次分配,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为提高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影响力,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的关切度,增加农民社员收入,各地引导专业合作社对社员按交易量或股金进行利润返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入选专业合作社中有601家在年终进行了二次利益分配,有999家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了入股,社员股金总额达6.9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在入选专业合作社中有519家进行了产品商标注册,占49.6%。通过品牌建设,2005年每个专业合作社平均实现经营额1370万元,利润68万元,平均带动农户276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