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先进理念引领文化振兴、用专业技能服务产业振兴、以科技帮扶农业创新、投身支教助力乡村教育等方式发挥志愿者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1、用先进理念引领文化振兴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振兴。大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优势,可以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带动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
2、用专业技能服务产业振兴
青年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服务乡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大学生志愿者发挥其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好地用自身的专业技能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3、以科技帮扶农业创新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推动农业的发展,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农民在技术发展上需要帮手,而熟练运用科技工具并具备相应知识的大学生就可以充当这一角色。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给农村农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投身支教助力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避免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切入点。在大力支持教育扶贫的背景下,教育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必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的意义:
1、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大后方,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脊梁,是魂和根。通过乡村振兴,可以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还不是很发达、农村还不是很兴旺、农民还不是很富裕的“三农”问题。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根在乡村,乡村中有着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更是多不胜数。城市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要通过乡村振兴有效地保护住丰富的乡土传承文化,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到本国的特色文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扎根乡村,协力服务“三农”
“建议驻村第一书记们加强联系,多到示范村交流学习。”……,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志愿服务团”在舒城县百神庙镇官塘村召开,几十位来自全省各地的驻村第一书记们齐聚一堂,共商乡村发展良策。
“这次的建议是希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舒城县绕山村第一书记,志愿服务团的成立让他对未来的驻村工作更有干劲了,他将牢记使命,在乡村一线工作中贡献力量。
省直机关工委、省选派办和省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志愿服务团”,优化驻村帮扶模式,加强资源调配,变以前的“单兵作战”为“集群战斗”,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志愿服务团以省直单位帮扶县(市、区)域为单位成立分团,分团设分团长1名至2名,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关爱、助力帮扶”为原则,在助推乡村振兴和帮助解决驻村干部生活困难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从工作机制来看,志愿服务团各分团长将广泛征求省直单位驻村第一书记意见建议,形成各分团需求信息清单。志愿服务团办公室对需求信息清单进行梳理汇总,确定年度重点服务事项,以“清单化+闭环式”方式推动需求事项落实。
“成立志愿服务团就是要加强驻村干部们的协调联系,在助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方面为驻村干部提供服务,同时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学习生活困难、促进政策待遇落实。”省直机关工委二级巡视员、志愿服务团副团长表示,志愿服务团将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