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北部,驻地大板镇,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全旗总面积10256平方千米,居住着蒙、汉、回、满等22个民族,根据巴林右旗六普公报,蒙古族人口8.9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8.7%。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巴林右旗常住人口为155027人。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一直沿用。
自然资源
1、农牧业资源
现有耕地136.85万亩(其中水浇地56万亩);草牧场1286万亩;林地393.6万亩,森林覆盖率26%;牲畜存栏300余万头(只),年产肉类3万余吨、绒毛2600余吨、皮张80余万张。
2、矿产资源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成矿带,已发现的矿藏金属及非金属30余种,矿床、矿化点120余处。有“草原瑰宝”之称的巴林石,以其温润的品质、华贵的风采名扬天下。毗邻的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丰富,我旗正在与其实施跨区域“水煤”合作,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3、水资源
共有水库13座,大小河流26条、灌区35处、湖泊34个,水资源总量3.43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达1908立方米。库容9982万立方米的德日苏宝冷水库,每年可提供工业用水8228万立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