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北经贸的。。。老师留了个作业“三访三学”。。。就是实践活动报告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0:34:16
字号:

河北经贸大学

我是河北经贸的。。。老师留了个作业“三访三学”。。。就是实践活动报告

调查报告

题目衡水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日期 2010-2-21

经调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粗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0亿元,总量突破50亿元,增长23.8%,列全省第2位;绝对值增长列全省第6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7亿元,增长40.4%,列全省第1位。2009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7.6%,比2008年高1.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为43.3%,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比2008年高5.1个百分点。

根据数据看来,衡水经济发展喜人。但是,衡水不仅仅只是衡水,小的来说,衡水是河北省的一小部分,衡水是中国的一小隅,它需要的是与各个城市相比,但是它甚至于连某个城市的某个县相比都差距甚大。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发展慢似乎早已成了衡水市的代名词。多少年了,一直呼吁的小康在衡水能占几分之几,水泥房,牛耕地……仍是某些村庄的必须。呵!他们每日在屏幕上看着“致富致富”,盲目憧憬着城市的富裕,以为进了城就能过上电视上的好生活,好愚昧。所有不甘的孩子仅能踏着求学这条拥挤的路途,走出县城,迈出衡水,却再也没了发展衡水的心思,只为了在外地出人头地,只为了让自己的小家富裕起来。再者,只有中国吗,亚洲呢,世界呢?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但是,不比,能行吗,能在世界上立足吗,能不被淘汰吗,闭关锁国的后果还不够引人深思吗?

但是衡水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调查得知:

衡水市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多年来衡水的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全国来看衡水的发展速度太慢,导致衡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进行探讨。具体原因为

1,没有一个想干事的领导班子。从白润璋,刘德忠在到李俊渠,景春华。看看这些人的简历,没有一个懂经济,懂发展的。这不能说是衡水的一大顽症。再就是他们都把衡水当作一个跳板,一个中转站。有些领导同志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名***员,在北京,衡水饭店已经调任省长助理的一位衡水领导喝醉后当着那么多衡水籍的在京工作的老同志说;别看老子不再衡水了。但是衡水还得听老子的。你们说这叫什么东西。

2,宣传方面太次,在衡水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除了卖痔疮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让别人看了就恶心,更别说让客商到衡水来投资了。

3,投资环境不好,首先反映在衡水的黑恶势力方面,已经成为阻碍衡水发展的大毒瘤。

4,腐败严重。

这并不是最全面的,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我们临近的地区都有矿产或者比衡水好的多的地理位置 ,比如靠近京津的廊坊 临海的沧州 有矿产的邯郸 ,衡水相比薄弱多了。

但衡水就一无是处了吗?

不是的,衡水老白干,悠然蓝莓野果汁(花青素饮料),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强年画,衡水金鱼,鼻烟壶,衡水毛笔 ,深州蜜桃 ,安平丝网,饶阳杂面,故城龙凤贡面,衡水湖烤鸭蛋。都是衡水市独一无二的珍品。所谓:要想实现景书记提出的跨越发展,必须---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地区.,我们要从我们的特色出发,组建特色城市。

此外,为发展衡水经济,市委书记陈贵发表了来年愿景讲话,在这里简要概述一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经济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反弹琵琶、先抓环境,“水市湖城”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通过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较快增长;通过改革创新、破解“瓶颈”,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关注民生、狠抓民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可以说,今年我市的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衡水的超常发展有了良好开局。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们的收获不仅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也不仅在于实体工程建设取得的进展,而最重要的在于全市上下在实战中解放了思想,打开了思路,在实践中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特别是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衡水的未来和希望,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劲头,形成了万众同心、各业共振的局面。这是我市今年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变化,也是我们推进科学超常发展最难得的动力,最宝贵的财富。因为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思想可以变成财富。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更加印证了以下观点:一、客观估价成绩,坚定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一)在实战中解放思想不能动摇。(二)人的精神面貌决定城市面貌。(三)认准了的发展路子不能左右摇摆。(四)硬作风才能完成硬指标。作风出战斗力,作风出生产力(五)看不到问题也就看不到希望。我们常讲,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找不到毛病是最大的毛病。

二、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科学超常发展的责任感

综观明年大势,企稳向好是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今年,但是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张云川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回升向好,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已经根本好转。如果说今年的形势可以用‘困难’两个字来概括,明年形势的突出特点可能是‘复杂’”。这一判断非常准确。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具体到衡水来讲,明年的形势可以用“五个没有变”来概括:

(一)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变。

(二)全省重点工作、大的要求没有变。明年全省的工作,把“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作为核心,仍然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发展现代产业、加强“三农”、惠及民生等作为工作重点。

(三)衡水自我加压、负重爬坡的发展形势没有变。

(四)衡水打造“水市湖城”、发展“健康产业”的思路没有变

(五)我市高速增长、超常发展的要求没有变

三、继续超常举措,在科学超常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明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现代“水市湖城”的目标,着力破解衡水基础差、欠账多、发展慢的问题,全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湖城建设年”、“产业提升年”,坚持做到“一增三转”(增强发展信心,转变平庸观念,转变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和“一快双补”(以快发展补发展慢、补建市晚),加快推进湖城一体化、水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衡水科学超常发展

(一) 在发展谋划上要有大手笔,一要打破“平庸观念”,在发展目标上要坚持高起点。二要打破“惯性思维”,在发展思路上要有大转变。三要打破“成式理念”,在发展战略上要有新特色。要立足实际,挖掘本地的潜力,放大自身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

(二) 在重点工程上要有大突破。一是项目建设要突出“好”和“大”。 二是城市建设要突出“优”和“快”。 三是民生民利要突出“统”和“实”。 四是瓶颈破解要突出“借”和“争”。

(三) 在超常发展上要聚大合力。一是谋事干事一定要用脑尽心。二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敢于负责。三是攻坚克难一定要集中力量。四是转变作风一定要一抓到底。

作为衡水市一员,我期望着明天的衡水,更憧憬着那一方蓝图。

在“三农”一线打造育人新天地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一直在庐江县稻麦轮作科技小院忙个不停。

她和同学来到这里转身当上了“硕士农民”,每天和村民一样朝耕夕作。

小麦进入了灌浆期,很快就要成熟。虽然连续高温,但同学们觉得这是“风调雨顺”,因为麦子快要成熟,现在高温有利于小麦最后阶段的生长。

“每天戴上草帽,走进麦田,观察到麦粒一天天变硬,心里对丰收的期待也一天天丰盈起来!”

在科技小院待久了,她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在生产一线才能亲身感受到的力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强化田间管理,能够做到在不打农药、大幅减少化肥用量的情况下确保不减产。”

在当前这个农业生产的关键期,安农大有一大批师生奔赴生产一线。该校提出“让主题教育走进田间地头”,引导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感悟思想伟力、践行初心担当。

畜牧学博士生长期驻扎在定远县农区草牧业科技小院,是远近闻名的“羊博士”。他所在的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开展了“争当服务乡村振兴‘领头羊’”活动,用服务养殖企业的行动来展现主题教育的成果。

除了在实验室做科研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养殖一线搞服务。一次,附近一个羊场连续几天出现十几只羊死亡,企业负责人急得团团转,看了以后发现是传染性胸膜肺炎,给企业制定了治疗方案,一剂良方下去,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这就是科技小院的魅力,老百姓不看你的学历和论文,整天待在实验室,是写不出农户认可的论文的。”该校已在全省各地建立了38个科技小院,一大批党员师生服务在田间地头。

“对农业大学来说,主题教育的成果就是要看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果。”

该校组建了水稻、小麦、油菜、智慧农业等13个专家团队,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创新稻麦、稻油、稻渔及农旅融合等“3+1”模式,推进专用品种选用、产量品质协同、肥水药精量化、粮油精深加工、智能农业装备等关键领域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

不仅涉农专业的师生,文科专业的师生也在围绕“农”字做文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余人的团队到寿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农业文化寻根”“青年人在乡村中的精神追寻”“乡村社会治理”……师生们带着课题与问卷,深入农户农家,力求探寻“乡村振兴之间”。

在劳动教育中砥砺“三农”情怀,引导农业大学学子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该校找准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与思政课程、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从农业生产实践,到攻关农业创新成果,从学校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线,学农爱农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1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