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董事长陈磊:打造农地云拼的模式致力于农业数字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0:02:59
字号:

陈磊介绍,在过去的6年,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打造农地云拼的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了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全国市场。在该模式推动下,去年拼多多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番。

拼多多董事长陈磊:打造农地云拼的模式致力于农业数字化

拼多多在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知识化的问题之后,正在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解决农产品有产地无品牌的问题。

“未来将诞生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在我们拼多多平台上,目前已经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和苗头,标准化的品质需求,结合5G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的自动化种植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陈磊表示。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放眼当下,中国领先的农业 科技 ,人工智能5G的数字技术已经不同程度的利用于田间地头,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世界,有望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产品生产的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于标准。

从“救救老农”深思农产品救赎之法

拼多多大力进军农货市场,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对于农户来说好处多多,因为渠道多,所以销售以及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还能保证农户的利润真的是非常好。我在拼多多上买过农产品,包括水果,地瓜等等,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运输的也非常快,通常三天到四天就可以收到了,而且收到货后完好无损。现在有两亿多农民靠种植为生,有四亿多人需要农产品,但有很多人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农民种植这些东西又不知道销往何处。所以拼多多这一次大力进军农货市场,对于农户和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好处。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正确的决定,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创造利润,最重要的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拼多多一直在为低收入人群做贡献,无论是农产品也好,还是其他的日用百货也好,价格都很便宜,质量相对来说也是不错。我基本上购物都是用拼多多,因为我觉得拼着买会更便宜一些,而且同样质量的东西,拼多多的价格要低很多。从拼多多上买蔬菜基本是当天现摘现发的,所以质量很好,而且比市场的价格也要便宜一些,对于过年过节置办年货是非常合适的。拼多多大力进军农货市场之后,给农户节约了很多成本,让他们不会再为销路发愁,就相当于农户生产的产品马上就会有销路,而且收入也会比之前更多一些。所以我觉得进军农货市场就相当于拼多多在为很多人做贡献,既满足了消费者想吃新鲜蔬菜的需求,又满足了农户想要销售自己产品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省了中间商赚差价。

上周,一封求救的邮件发到熊猫叔叔手中——云南省文山州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销售堪忧,农户们一筹莫展。

又是“救救老农”的戏码!

有时候我们想不通,都到2020年了,怎么“救救老农”的事情就没有断过呢?这种事情多到网友们都做成了表情包了,除了调侃,再回过头来看看农民,熊猫叔叔真的感觉到一阵阵心酸啊。

究竟该怎么防止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呢?以下有几点浅薄的看法,希望能帮到这些人:

一、集中精力搞特色农产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不一样的农产品。能够因地制宜,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前人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很多地方,很多老农,“入宝山而空手回”。放着绝佳的自然条件不管,而是一味的盲从于市场。今天“蒜你狠”,全部种大蒜;明天“豆你玩”,又都是倒腾绿豆;后台“姜你军”,全村老小刨地种姜;再来一个“葱击波”、“糖高宗”……看似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是农民朋友真的赚钱的却没有。

农产品的生产是有客观“时间成本”的,一个个风头却是短期的炒作行为。你用一个长期产品去跟风短期红利,焉有不败之理啊!

回归本心,中国种地自古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都把头低下来,眼光收回来,头脑静下来好好看看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思考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独特的山、独特的水、独特的气候、独特的文化,因地制宜,搞特色农产品才是正途。

二、搞活电子商务,做好农产品的上行

“市场永远有需求,只是我们不知道需求在哪里”,这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基础认知。造成农产品滞销是因为信息通路不畅,农民不知道往哪卖,消费者不知道哪里能买。

“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概念已经提出几年,为什么在基础农村群体却推不开呢?你要让一群精于农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去搞懂电子商务,这本身就是典型的“职能错位”行为。

所以,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在我的母校云南农业大学,早在2005年就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更是和很多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农业公司开展合作,由老师带领,几个在校学生组成电子商务小组,专门服务农产品上行。这些在校的小师弟师妹,运用所学,敢想敢干,确实摸索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助推农产品上行的新路子。

就在上个月,新疆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今年疫情之下更是“大放异彩”,成为推动各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利器。一时间,“新疆带货县长”火了,两场直播观看人数破百万,带货80多吨,网友纷纷表示“自带泥土味的直播我们太爱了”。

我们从来不缺乏工具,缺乏的是沉浸其中好好用工具的人。淘宝、天猫、拼多多、农产品商城,那么多工具等着我们去使用,缺的只是有人来带,有人来教。要让农民朋友看见工具的效用,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体验过电子商务的好处,用最朴实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加入进来。

三、用互联网思维“定制种植”

熊猫叔叔接触过的许多农民朋友,都有“看天吃饭”,“拍脑袋做决定”的毛病。盲目选择一个产品就准备“春耕秋收”,都要等到要收获了,才来想怎么办,菜烂地里了,才来喊“救救老农吧”,已经惘然。

我们真应该向小米学习“消费者参与”模式。智米科技的CEO苏峻博士在混沌大学分享做小米空气净化器时的经验,就是充分在利用“消费者的群体智慧”,直接向消费者发问:“你们需要一款什么样的空气净化器?”

这就是雷军观念:“小米贩卖的是用户参与感,相信米粉、依靠米粉,从米粉中来,到米粉中区,这既是互联网思维,也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该问问消费者,你们想吃什么?想我们怎么种?你们想什么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殊农业,用互联网工具去做调研,来做“定制种植”。消费者不希望有农药,就直播让他们看见,就是靠人工除虫,定制无农药健康菜;消费者不会做,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定制开袋即食方便菜。

消费者在前期就参与到农事活动中,全程可见,种出来的产品就是消费者想要的,何愁卖不出去?

结语:“救救老农”下跪乞讨式的营销,能救一时,不能救一世。根源还是要求变。农产品的救赎之法,说到底,靠外力不如靠自己实在。产品守住初心,走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销售依靠电子商务,多点链接;消费端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定制种植。把整个产业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跟新方法、新思维、新模式碰撞,催生出积极的“化学反应”,才能走的更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50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