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丰收节,阿里可谓是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据了解,阿里将聚合经济体 13 个涉农业务的力量,并联动 1000 个农产品产地和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一起让丰收节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双 11”。
届时,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三江购物等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将开启“百城千店助丰收”活动。而阿里云的“ET 农业大脑”将为丰收节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为上线农品提供全链路溯源。此外,菜鸟网络将在丰收节期间继续扮演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的角色。截至 2018 年底,菜鸟乡村物流已进驻 29 个省份近 700 个县,建立了近 3 万个村级物流站点。
在丰收节期间,阿里巴巴的农业产—供—销基础设施能力,以物流、支付、大数据为基础的农业科技能力,将协同助农,实现消费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聚合、消费端和供给端的融合。联动 1000 个农产地和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今年的丰收节,阿里将采用线上大促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双飞轮策略。线上活动包括中秋节特卖、聚划算 9.9 庆丰收会场、9.17 吃货节、9.23 丰收购物节、“双 10”盛典等。线下,阿里将在田园博览会上举办覆盖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供销对接大会。
相对于传统渠道,聚划算采购价平均价格高出 10%~20%,且订单长期、稳定。丰收节期间,聚划算将牵手农产品基地、产业带,通过规模化订单推动农产品上行。从 9 月 9 日开始,聚划算将打造 99 场庆丰收会场,预计卖空 70 个农业基地,每个基地均超千万交易额。
聚划算深度改造农产品供应链的新计划——“聚土地”,也将在丰收节期间发力,在全国打造 1000 个聚土地示范产区,孵化 100 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传统农业数字化,助力兴农扶贫。
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三农”成效
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副总经理在大会农产品期货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表示,郑商所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及产业融合,加快传统农业升级改造,拓展延伸产业链,强化县域产业集聚功能,提升服务“三农”成效。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作为重要的期货品种类型,在稳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郑商所是新中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从农产品期货起家,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已上市涉农期货品种15个、期权品种5个,产品数量国内最多,覆盖粮、棉、油、糖、果及农资领域,并且多数主产区位于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当地的重点产业。
郑商所通过持续探索,形成了一些期货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涌现出甘肃静宁县、新疆麦盖提县、河南桐柏县,以及中农控股、中粮油脂、好想你等一批代表性县域和企业。
郑商所积极推广“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探索出从分散试点到县域覆盖的新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对接引入财政资金、强化项目组织保障。
围绕苹果、红枣、白糖等品种,分别在甘肃静宁、陕西延长、新疆麦盖提、广西罗城等多个主产县持续推广,取得明显成效,甘肃省政府已将苹果“保险+期货”纳入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范畴。
郑商所还在促进县域农业产业标准化转型方面作出贡献。
期货合约及交割品的标准化特质,可作为推动标准化生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能够引导企业提升经营规范化程度,促进标准化分级和优质优价,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苹果、红枣都是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许多主产县围绕期货交割,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当地就业和产业链增值,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在带动县域产业链集聚发展方面,期货交割库是期现结合的支撑点,能够辐射带动相关行业集聚发展。
以位于河南汤阴县的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郑商所围绕尿素、纯碱、铁合金等品种布局了大体量的期货交割库,辐射了2500万吨的化肥生产能力和1500万吨的化肥消费能力,并成为西北地区纯碱、铁合金销往华北地区的重要中转集散地,当地仓储、物流、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也明显加快。
郑商所始终坚持“市场优先”,“因品施策”探索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把期货的定价、风险对冲功能嵌入到企业经营和产业循环中,拓展期货价格应用场景,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农业循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