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主食、蔬菜、肉禽蛋等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小区静默至第十天,虽然生活供应不成问题,但成本却翻倍了。就拿猪肉来说,就看猪肉价连连上涨,从最开始的12.99元,涨到15元,再涨到现在25元一斤。
静默以前,虽然蔬菜肉类等价格会因为季节或者供应而有变动,但还不至于太离谱。但现在却是有价也怕买不到商品。就拿主食大米来说,很多线上门店都买不着,一袋20斤的大米要100元,这搁之前买,只需五六十元。
一是国际国内市场等外部价格带动物价上涨。比如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三是供求结构失衡推动物价上涨。部分地区疫情,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一般来说,CPI同比上涨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CPI为102.8,同比上涨2.8%,涨幅比8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是主因。
CPI上涨2.8%意味着去年100元的东西,今年涨到了102.8元。
这个数字,已经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比10年的同期高。10年前,2012年9月,全国CPI为101.9。
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10月20日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发改委价格司加强与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协调,研究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发改委价格司要求企业不得故意压栏抬价,更不得串通涨价。这是发改委本月以来第三次发布关于猪价的相关消息。
网上有推算,2010年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二百元甚至不到两百元。
以此来推,我们现在买的商品只需10元,同样的商品,我们以后就需要掏20元的成本来购买。
或者说,我们现在攒到的1万元,以后只能当5000元甚至是不到5000元来花,想想就肝疼。
虽然CPI是反映在直观数字的高与低上,但有时候也会和居民的感受不一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购买力不同,产生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再加上CPI不包含房屋出售价格。这些年要说上涨最大的,莫过于房价了,所以这个CPI和个体感官上就存在了差异。
我们来看2012年我们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不是还继续存在?
简单概括地讲应该说还是存在的,虽然现在从月度CPI的数字来看,11月是4.2%,12月刚刚发布是4.1%。从11月份来看,CPI的数字已经基本耗尽了我们在年初设定的预期指标,年度4%这样的预期指标。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讲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继续存在,通货膨胀CPI出现反弹这样一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还需要坚持原来的叫做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国内外的外部环境来看,为什么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还要保持和上一年一致?主要是因为外部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粮食连续八年丰收,有利于稳定粮价,而且猪肉、蔬菜等价格总体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所遏制,目前猪粮比已经回落到8以下。二是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2011年M2和M1增速不断回落,而货币紧缩效应时滞较长,至少将延续至2012上半年,物价上涨的货币信贷基础被削弱。三是经济增速平稳回调,出口和投资增速下降,国内总供求关系较宽松,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将有所减轻。四是世界经济前景更加暗淡,铁矿石、石油、谷物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减弱。五是2012年翘尾因素在1.1%左右,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我国经济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的上涨都具有长期性特点。二是经过几轮物价周期性波动,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越来越稳固地建立起经验性通货膨胀预期,当前物价上涨预期仍然偏高。三是“十二五”期间,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国家将适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进而将推高物价涨幅。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总需求同时放缓的背景下,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4.0%左右,工业品生产价格上涨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