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旺
乡村: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农业强省
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成为热词。如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广东如何以更强力度、更大投入、更实举措抓乡村振兴?未来,如何让广东乡村更加和美、农民更有奔头、农业更有前途?会上,嘉宾代表纷纷发言。
将县镇村发展短板
转化为“潜力板”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是广东继续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表示。
郑永年认为,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经验来说,广东必须引领“三农”现代化,做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头羊。具体来说,在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公共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在规则、标准和管理领域,广东需要加快省级统筹,着力将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百县千镇万村是广东继精准扶贫工程之后的又一个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伟大工程。”郑永年说,广东要总结好百县千镇万村的经验,使之可推广、可辐射、可复制,引领“三农”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让千企帮千镇
促万企兴万村
如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表示,将坚决守住“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其中,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长。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驻镇帮镇扶村。
“塑造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及少数民族等别具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加强古树名木、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刘棕会介绍,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广东将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防汛抗旱等设施建设。同时,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知名“三农”专家、碧桂园农业联席董事长、华大农业董事长梅永红认为,“百千万工程重在落实”,提出要从农民认可、社会参与、政策持续、责任明确、体制创新等下功夫,确保“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是真正蓝海
发展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是真正的蓝海,我们在广州从化建立了全品类生产基地,就是因为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这片蓝海。” 位列世界500强的联合利华集团企业代表、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在会上表示,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推动。
“正大集团将加大力度投资中国,特别是家乡广东,对广东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大集团副总裁李闻海在大会发言上动情地说,近年来,正大集团在广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聚焦农牧食品主业,在湛江建设了鸡、猪、虾三大现代农业产业链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元。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正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李闻海表示,下一步,正大集团将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加快种养业现代化升级改造及全产业链配套建设;推动畜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数字化现代产业园创新示范园区,着力建设大湾区育种研发和培训基地。
广东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全年适合海水鱼类养殖,如何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如何“藏粮于海”、向蓝色空间要食物?刘棕会表示,广东将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推动形成近浅海与深远海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开拓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我们将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担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任。”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恒兴年产值达210亿元,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水产食品产业链,在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方面先行先试。其中,在“种业兴海”中,该公司大力开展海水鱼的选育种,成功突破石斑鱼等人工繁育技术,联合湛江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筹备建设“湛江湾1号”“海塔1号”养殖工船。
陈丹表示,下一步,恒兴将在现代海洋牧场提升方面加大种业环节的投入,不断提高育种水平。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优化升级深水网箱养殖装备。特别是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加大水产食品研发、预制菜标准制定、渠道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加快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三农代表的意义是什么?主题在标题中明显可见:农业、农村、农民就是三农意义的简称。聚焦和关注三农是党和政府远大愿景和国政所必需的。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多,10亿人口的80%是农民,56个民族,庞大的群体要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定天下,粮食为钢,中国人的饭碗要交在自己手里,历代***对粮食的重视和关心。民以食为天,食为生存之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英明领导下,科技事业蒸蒸日上。袁隆平院士发明了每吨庙杂交水稻,在我县试验成功,捷报频传。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从上述来看,是我自己的看法,回答到这里。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事实上,这是一个从事居住区、产业及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由于三个重点不同,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三个问题。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农业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将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农业劳动者,才能走出一个中国特色农业大国。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是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珠江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三农问题是本世纪初出现的新名词。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民负担加重,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出现农业生产危机。农村出现了不稳定的苗子。针对上述现象,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致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其中写着“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始解决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这就是三农问题的由来。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已经转变为保护农民利益的问题。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农村振兴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问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都要依靠农民这个主体。我国14亿人口,8亿农民。农民不富裕的国家不强大。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不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只是空话。
目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谷物的积极性。如何解决农民生活的出路问题已经被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资源整合正在探索中前进。目前,三农问题的前景尚不明确,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