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乡村振兴开创“三农”新局面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淮南市大通区始终保持高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科技强农,促进农民增收。淮南市大通区在科技强农方面下功夫,重点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以开展科学技术指导为基础,聚焦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设计、物流等更宽领域转变。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下功夫,鼓励、引导、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创新创业、灵活就业,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力度,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市县区第2位,总量在全市县区第3位。
加大投入力度,稳住农业基本盘。该区严格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重点做好今年2.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深化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成果,着力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生猪生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多管齐下提高蔬菜产能,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商超企业、电商平台等流通主体作用,强化终端配送保障,打通蔬菜运销“最后一公里”。
加强统筹协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区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面落实行业部门责任,健全控辍保学、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抓好资金资产管理和产业就业帮扶,大力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用好用活用足小额信贷惠农政策,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
聚焦当前重点,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大通区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细化工作思路,学习“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技术,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015户;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区四个乡镇42个行政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覆盖。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九龙岗镇王楼村和上窑镇马岗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认真对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组织业务培训,加强检查指导,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质量水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大通区始终站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扛起政治责任,做到“四个优先”,即干部配备优先、要素配置优先、资金保障优先、公共服务优先,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齐心协力抓好“三农”工作,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奋力开创大通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促进农民增收,难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在政策上,既要考虑如何保证粮食产量,也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