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根部病害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8:09:58
字号: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防治】大豆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指导农业生产,本文简单介绍了大豆苗期常见根部、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大豆根腐病:是目前大豆生产上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主要发生在大豆苗期,常见症状是幼苗茎基部和根部被害,主根病斑呈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严重者可延及到须根。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防治

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影响,幼苗矮小,甚至于枯死亡。

防治根腐病的药剂种类较多,各地生产的种衣剂是防治此病的首选药剂。

在地下害虫和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区,选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如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甲多大豆种衣剂)拌种;在根腐病单独发生的地区可选用生物农药根保剂”或60%超微粉可湿性多福合剂拌种。

此外,合理轮作亦能减轻病害。

2.大豆立枯病:幼苗受害后,主根和茎基部变红褐色腐烂,在齐地表的茎基部形成下陷的红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轻病苗生长迟缓,植株黄矮;重病苗茎基变褐细缢,折倒枯死。

对该病无特效药剂防治,可通过农业栽培措施来减轻病害的发生,如增施底肥,促进幼苗生长,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及时排水等。

3.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省干旱沙碱地区发生普遍,近年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该病有蔓延趋势。

幼苗受害后生长迟缓,萎黄,根上有密集的白色孢囊,重病苗停止生长,终至死亡。

对该病害实行农业防治很重要,与非豆科作物 3—5年的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种植抗病品种如抗线1号”。

药剂防治,用种子量的0.6-0.7%乙基硫环磷乳油或大豆种衣剂拌种,可防治第一代孢囊线虫侵染,减少后期虫源,还可兼防根腐病和根潜蝇等。

1.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生较重。

幼苗子叶上病斑圆形,半圆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与健部分界明显,若遇低温多雨天气,子叶上病斑迅速扩展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顶芽变褐枯死。

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在发病盛期前喷 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共喷两次。

2.大豆羞萎病:该病对大豆;植株各部位都能造成严重危害。

幼苗受害时较健株矮小,幼叶雕萎下垂早期死亡。

目前该病害发生尚不普遍,应防止带病种子,调入无病区。

建立无病留种田,轮作,处理病株残体等措施均能减轻病害发生。

种子处理亦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可用种子量的0.3%的50%福美双拌种。

3.大豆褐纹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

幼苗亦可受害,病苗子叶上的病斑圆形,黄褐色,略凹陷,后期病斑的枯苑部分产生轮纹,病叶两面散生小黑点。

真叶上病斑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深褐色,后期病斑中部色泽变淡,产生小黑点。

防治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清除田间病源。

用种子量0.3%的福美双或多菌灵拌种。

在病叶率上升前喷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有效防治此病。

4.大豆叶部细菌性病害主要有: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斑点病,二者在大豆幼苗子叶上均产生褐色斑。

发病重时可喷洒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7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