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镰刀菌茎腐病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7:58:39
字号:

引起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的病原为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此病原拉丁学名: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主要危害高粱的根和茎基部,分布普遍,危害严重,通过种子、土壤、高粱病残体传播。引起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的病原为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此病原拉丁学名: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主要危害高粱的根和茎基部,分布普遍,危害严重,通过种子、土壤、高粱病残体传播。具体情况如下: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的病原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打小4~6X2~5(μm)。

高粱镰刀菌茎腐病

大分生孢子多为纺锤体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打小17~28X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

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也可以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

病原菌主要从机械伤口、虫伤口侵入根部和茎部。

高粱在开花期至糊熟期,若先后遭遇高温干旱与低温阴雨,发病就严重。

此病在病田连作、土壤带菌量高以及养分失衡、高氮低钾时发病趋重,早播比适期晚播发病重。

高粱品种间病情有一定差异,有耐病品种和中度抗病品种,但缺乏高抗品种。

对于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的防治没有有效的措施或药剂,只能通过精细的农业措施来实施。

具体如下:病田应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要改进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缺钾地块应补施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要合理密植,铲除杂草,干旱时及时灌水,改善植株水分状况;及时防治害虫,减少虫伤口;尽量选择种植耐病、轻病的杂交种以及秆强抗倒伏的品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7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