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霍乱的病原与流行特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7:23:28
字号:

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常呈现急性败血症过程,具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1.病原

鸭霍乱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它是一种不溶血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新分离的细菌有荚膜,呈两极染色。培养菌荚膜消失,两极染色也不明显。本菌抵抗力弱,太阳直射数分钟即死亡,一般消毒药数分钟可杀死,但在腐败的禽体中可生存1~3个月。

2.流行特点

由于本菌是一种环境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细菌,当细菌毒力弱或鸡体抵抗力强时不易发病,细菌和鸡体形成一种平衡状态,一旦细菌毒力强和鸡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生禽霍乱。禽群的饲养管理不良,阴雨潮湿禽舍通风不良,突然更换饲料等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个血清型流行,对鸭等禽毒力较强的是5:A,8:A,9:A等血清型。在我国常常能够引发疾病的血清型主要为5:A型。

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常导致鸭霍乱的地方性流行,死亡急,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全群,引起大量死亡,但该病菌耐药性较差,一般抗生素对其均有明显的效果。本病对各种家禽如鸭、鸡、鹅、鸽、火鸡和野鸭、海鸥、天鹅等飞鸟都有易感性。病鸭和其他病禽是本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南方多发生于秋季。从发病的年龄看,各种日龄鸭均可发生,但1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6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