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的建设标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0:15:48
字号:

人类在驯养马以前,马曾经被当做食物的来源。第一匹现代马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在1万5千年前古人类的洞穴壁画中,考古学家也曾发现马的形象。

马圈的建设标准

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饲料来源方便,1场址的选择马场应水电充足。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平坦宽阔或具有缓坡,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米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堆及污水处理厂2000米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其它有效屏障 与生产区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辅助生产区设在管理区与生产区之间。

生产区包括马圈、运动场、积粪池等, 2场区布局马场一般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

生活区和管理区应设在场区地势最高处或上风头处。

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位置。

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积粪池和病死马无害处理室等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头,距马圈不少于50米。

人员、动物和物质转运应采取单一流向,以防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场区四周、道边及运动场周围要植树绿化。

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双坡式马圈最为常用。

马圈要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或通风换气孔, 3马圈的建设马圈建筑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和马场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

以保证太阳光线充沛和空气流通。

马圈大门入口处要设置水泥结构消毒池。

马圈内主要设施有马床、饲槽、清粪通道、粪尿沟、饮水槽和通风换气孔等及时清除粪便, 4马圈内环境控制通过窗户或通风换气孔来调控马圈内的有害气体和温度。

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证马圈内环境达到国家尺度。

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1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