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5 20:01:14
字号:

在农村搞养殖,最关键的就是产品的成活率,先得养活,接下来才能谈养好,养鱼也不例外。从选种到运输,再到放苗下池,这几个阶段都是鱼苗生命比较脆弱的时期,必须得细心管理才能提高其成活率,那么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下面一起来看看。

怎样提高鱼苗成活率?

1、苗池选择

鱼苗池要求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池要背风向阳,东西向,长方形。鱼苗池水体不宜过深,也不宜过大。

2、养前清塘

鱼苗放养前10天,抽干池水,挖去过多淤泥,清除杂草。每公顷用块状生石灰150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杀死寄生虫、病菌和敌害生物。

3、慎选鱼苗

(1)在孵化缸内,将水体搅动成漩涡状,鱼苗能在游涡边缘逆水游泳为好苗。

(2)取少量鱼苗放入盘中,鱼苗身体清洁,游态活泼,口吹水面,鱼苗能逆水游,倒掉水后鱼苗留在盘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状为好苗。

4、下塘准备

(1)“试水”后下塘。鱼苗放养前1天,取几尾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1天,若鱼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2)肥水下塘。肥水下塘标准是池塘中浮游动物(轮虫)正处于繁殖高峰期,保证鱼苗入池后,有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一般鱼池施肥后6天-7天,轮虫繁殖达到高峰期,所以施肥时间应在鱼苗下塘前7天-8天为宜。如水温低,可以提前2天-3天,每亩施有机肥200公斤-300公斤。

(3)投食下塘。鱼苗下塘时,每万尾鱼苗投喂蛋黄2-3个。方法是,鱼苗放入稍大的塑料盆内,将蛋黄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布过滤后,均匀洒在盆内,再等20分钟后,放入池中。

(4)调温下塘。鱼苗运到池口时,注意鱼池水温与氧气袋不能相差±3℃,若温差过大,应将氧气袋放在鱼池水面上,待鱼池水温与袋内水温接近时,再缓慢将鱼苗放入池中。如遇有风浪,应选择上风离岸2-4米处放苗。

5、密度合理

每亩放养鱼苗8万-10万尾。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过高因饵料不足抑制鱼苗生长,或培育过程中易造成鱼苗浮头。

6、适时施肥

鱼苗培育以施肥为辅,豆浆投饵为主。豆浆均匀泼洒,泼洒要量少次多,每天投饵要做到“三遍两满塘”(即1天泼浆3次,其中2欠全塘泼洒,1次围鱼池四周泼洒)。当天然饵料生物不足,鱼池水质清淡时,要及时追肥。

7、调活水质

鱼苗入池前期,水深控制在40~60厘米,7天后,每2天-4天注水1次,每次注入10厘米-15厘米,扩大鱼苗生长空间,保持池水“肥、活、爽、嫩”。注水时应注意水体平直地流入池中,注水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鱼长时间顶流,消耗体力。

8、定时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情况,以确定投饵数量和施肥量。观察鱼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发现病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

9、鱼病防治

培育期内每5天-7天泼洒1次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可以澄清水质,预防鱼病。跑马病发病时,可用芦席隔断鱼苗狂游路线,停止注水,并适当增加施肥、投饵数量。当发生白皮病、白头白嘴病时,每亩用0.2克/立方米强氯精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水,连用2天,并降低池内密度,及时分池。

10、适时分池

鱼苗经20天-25天培育,长到3厘米以上时,要及时分池,降低池内密度提高夏花出池规格和促进夏花生长。夏花出池前,需进行2天-3天拉网锻炼。拉网前要停食1天,操作时速度要慢,动作要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