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阶段缺钾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04:20:36
字号:

一、形态特征。初期上部叶片呈浓绿色,有时发生褐色斑点,随后基部老叶最早出现症状,叶尖变黄,并有自叶尖沿叶缘向下镶嵌状枯焦的趋势,然后变黑枯死,进而黄叶症状逐渐向邻叶片蔓延,并逐渐转向心叶。稻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分蘖变小。根系生长不良,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据观察,籼稻在叶尖枯焦现斑有前,有叶尖褪淡发黄的先期症状,而粳稻不太明显。

二、发病原因

1、土壤缺乏直接利用的钾。一般易发生缺钾状的土壤是:耕层浅薄的砂土田和漏水田,淋深严重的水田,透气不良、钾素有效化速度慢的湿田等。

2、肥料成分不平衡。由于偏施氮、磷化肥而引起缺钾,在许多地方已普遍发生,并已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3、土壤酸碱度不适当。土壤中有效钾,又土壤pH值7左右时最多。在土壤处于酸性时,钾在土壤中淋湿量增多。导致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减少,易患缺钾症。水稻缺钾有时因为土温、气温偏低而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低浓度钾素而引起,也会因土壤中存在大量还原性物质中毒所引起。

三、预防措施。根据缺钾程度,结合氮磷的施肥水平,适量使用钾肥,缺钾的土壤以基肥形式增施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或草木灰等,保证分蘖期钾氮比在0.5以上。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加客土。增施厩肥、土杂肥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冬闲田进行冬耕晒垡,促进土壤冰融风化,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已发生缺钾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搁田或干干湿湿,使之通气发根。在追施氮肥的同时,配合使用钾肥,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

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地方可种绿肥,以改善土壤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26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