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在村内码头察看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情况。2001年,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来过这里。时隔23年,看到乡村发生了巨变,习近平深感欣慰。
他感慨地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祝愿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粮安天下是希望,是承诺,更是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福建始终牢记嘱托,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充分发扬优势丰满粮仓”。
靠山吃山唱山歌福建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居全国首位。
广袤的森林资源,为福建人的饭碗提供了更加丰盛的食品。
宁德古田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银耳之乡”。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古田已有香菇、红菇、茶树菇、鹿茸菌等30多个菌类实现规模化生产,拥有500多家食用菌生产经销企业。
2023年,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达9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255亿元,古田银耳”以147.32亿元居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
位于福建北部的南平建瓯,素有中国笋都竹乡”的美誉。
当前,围绕做强一根竹”发展思路,建瓯正让漫山遍野的竹笋占领菜篮子”、充盈钱袋子”。
建瓯现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毛竹立竹数2.4亿株,年产竹材5691万根。
笋产业正成长为百姓致富的绿色金库”。
依山取材,开发森林粮库”。
2023年,福建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229万亩,产值830亿元,竹笋年产量207万吨,居全国第一。
靠海吃海念海经福建大陆海岸线长3752公里,曲折率全国第一,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辽阔的海域,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福建人历来勤于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
位于漳州东山岛东南部的澳角村三面临海,是一个以渔业生产发达、自然风光优美而闻名的渔村。
耕海牧渔是澳角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如今,这里拥有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128家,海洋捕捞年产值达3.3亿元、海上养殖年产值约3.7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上粮仓”越发丰盈。
在宁德,大黄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因此,宁德被誉为大黄鱼之乡”。
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便推动大黄鱼科研攻关,破解其人工养殖技术难题。
今天,这条闽东特色鱼已成为天南海北百姓的美味佳肴,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产品之一。
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2023年,福建水产品产量达800多万吨,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牡蛎、鲍鱼、鳗鲡、紫菜等六大优势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过100亿元。
向特色优势要食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推动培育了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福建践行大食物观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多年来,福建凭借得天独厚的农业多样性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全省累计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3000多件,居全国第一位。
省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福农优品”,涵盖全省70个县(市、区)3000多个绿色优质农产品。
福建是南方水果生产大省,主栽品种包括柑橘、龙眼、荔枝、枇杷、香蕉、杨梅六大常绿果树,桃、李、葡萄、梅、梨、柿六大落叶果树,2023年柑橘鲜果出口量居全国首位,橄榄、油柰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闽侯素称八闽首邑,拥有山区、半山区、平原等多样性地貌,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形成从北到南各自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物产资源。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闽侯橄榄的产量和品质,使得橄榄成为全县果树的主栽品种和传统特色名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
全县橄榄种植总面积6万多亩,产量约5万吨,年收益8亿元至10亿元。
福建还是产茶大省,是乌龙茶、白茶、红茶、茉莉花茶的原产地。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武夷山脉北段群峦相连,峭壁纵横,九曲溪环绕山间。
这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形成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72万亩,位列全国第五;茶叶产量55万吨,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