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由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办,梅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柑橘黄龙病高效防控学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在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近20所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国内柑橘产区的企业代表和梅州当地的种植大户共15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重点观摩和示范了梅州市防控柑橘黄龙病十年磨一剑”探索出的降龙”组合拳法,并交流了全国各地的有益探索经验,旨在群策群力融通产业和科技要素为中国大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聚智聚力、祛邪扶正、保驾护航。
国家、省、市等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
柑橘黄龙病高效防控学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在广东梅州召开中国柑橘产能傲冠全球中国是柑橘生产大国,面积达4493.72万亩,年产量6003.89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8%),面积及产量常年稳居世界首位。
而被誉为世界客都”和世界长寿之都”的广东梅州是全国著名的金柚之乡、蜜柚之乡,也是全省唯一的脐橙之乡”。
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全域近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9万,山清水秀,光热资源充沛,处于全球最佳的柚类生产带上。
据统计,梅州市水果总面积133万亩,水果总产量174万吨。
其中柚类总面积65万亩,总产量108万吨,占到全世界总产的1/10; 柑橘橙总面积7.8万亩,总产量11万吨。
为了打造健康、有序、高端的区域品牌,自2012年始梅州市就开始对全市的早、中、晚熟柚类进行溯源编码和分类引导,并统一命名为梅州柚”。
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治中致词中讲到,早在2018年的广东省农业品牌排序中,梅州柚”就以227.5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广东省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目前,梅州柚已是全市最大的农业产业,近100万人融入在农、工、贸全链中从业创业,种植面积已占到全省90%、全国1/5,是全国第广东最大的柚子产区。
谈龙”色变之黄龙病”柑橘(包括橙、柑、橘、柚、柠檬等芸香科植物)黄龙病,又称黄梢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柑橘产业的癌症”。
黄龙病,是一种由韧皮部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传播,也可以通过嫁接等方式传播。
染病后的柑橘树会出现叶片黄化、斑驳,果实畸形、变小、着色不均等症状,最终导致树势衰退、死亡。
黄龙病传播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使大片柑橘园遭受毁灭性打击,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例如,在江西大赣南产区,曾一度因黄龙病爆发而被迫砍掉果树4800万株,造成逾百亿的经济损失。
柑橘黄龙病最早在18世纪中期的印度就有相关报道。
在中国,最早是由Reinking于1919年在广东汕头地区发现。
之后陆续在我国南方柑橘产区蔓延发展,且发展速度很快。
如今,柑橘黄龙病已在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大量发生,危害日趋严重。
据统计,至2023年,黄龙病已造成全球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谈龙”色变在柑橘产区不断上演。
柑橘黄龙病已造成全球数百亿美元损失梅州降龙”十年练成组合拳”受教于周边省区和省内几个产区的教训,自2012年开始梅州市农业部门一方面抓产业”组建梅州柚协会,另一方面抓科技”构建外援专家+内源专家+乡土专家”三位一体的智囊团,同时派出专队赴广西、江西等地多次交流学习。
之后,根据梅州柑橘产业分布与特点,采取驱邪+扶正”双管齐下的理念制定整套方案,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柑橘黄龙病十年综合防控行动。
十年磨一剑,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梅州市练成了以防控木虱为第一要务,精准用药、动态清零、及时补种”为核心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平远脐橙从十多年前开始发病蔓延,几乎造成产业毁灭,经政府、专家、企业、农户等联动协作,采用该组合拳”分区布控,平远黄龙病蔓延趋势得到快速遏制,实施3年后发生率从35%下降到3%,还逆势恢复和新种植脐橙近3万亩。
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原总农艺师古广文在交流会上介绍道,梅州的这个组合拳”有三个核心要点,一是先灭杀木虱再砍病树,防止因砍树震荡导致木虱逃散而扩展传播;二是对原来的刀砍(病树)、火烧(树体)、下毒(石灰消杀)”传统操作进行了改良,特别不再耗时费力挖树根,贴地皮砍病树后直接覆土掩埋,大大降低人工;三是当年就可以在缺棵处补种大苗,既方便与周边树体一体化管理,又能快速止损,广受果农推崇。
参会嘉宾观摩平远已恢复生产的患病老园现场观摩会上,平远县中行镇奇士农业有限公司赖志刚介绍到,通过组合拳”不仅保住了染病老果园,还于2016-2017年连续扩种10000株脐橙大苗,基地面积从原来的150亩扩大至 400亩。
平远县李氏家庭农场李金平回忆说,2011年黄龙病开始爆发,至2014年共砍除了5000多株脐橙树,2015年初开始采用组合拳”止损,2015-2017年只砍除病树700株,并且病株砍除后立即补种无病苗7500株,不仅保住了果园,而且恢复了从业信心。
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道怀是远近闻名的种柚能手,种了1000多亩柚子,对防治木虱,他深有体会道,一定要选用噻虫嗪、氯氟.啶虫脒+螺虫乙酯、吡丙醚等木虱针对性药,才会效果明显。
梅县广环有害生物防治中心饶小丰是梅州很早种植柚子的专业户,上世纪90年代就被韶关市聘为外援”技术员,对组合拳”的喷杀木虱环节,他提醒特别要注意春梢期、夏梢期、秋梢期、冬梢期4个关键物候时期。
兴宁高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苑新是最早的柚子供港商,是业内公认的高端柚子代表,他认为防控黄龙病,除了治病”更要强体”,整个果园的健康管理要固本强基”。
平远县患病老园组合拳”治理后恢复生机交流会上,来自外地的专家、企业家眼见为实”对梅州市十年磨一剑探索的降龙”组合拳赞不绝口,坦言降龙”防龙”连环棋是梅州柑橘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好安全帽”保护杠”,梅州已成为了全球低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柚柑优势大区,不但相关防控关键技术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而且还在粤闽赣三省柑橘大产业交汇区构建起了一个防龙”降龙”教练场。
据统计,十年综合防控行动”下来,梅州新种柑橘类果树14.2万亩,柑橘总面积已超 72.8 万亩。
近些年来全国柑橘产业科技的几次大型会议都在梅州召开。
2022年,该套扶正+驱邪”综合防控机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与探索永无止境,为继续提升和完善该体系,广东省把其纳入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十大主攻方向予以深化研发、延链拓链、落地实践。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始启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科创数字赋能组合拳”迈向新时代交流会上,重庆师范学院邱宝利教授总结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菌的生物学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向大家展演了飞防技术在梅州的应用研究,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李国华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梅州柚扶正”生产经验,广东省农科院钟云研究员介绍了柑橘脱毒苗在梅州的应用等。
此外,来自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邓明学研究员、南昌大学夏斌教授、赣南科学院方贻文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解凯东副教授等各自分享了各省的黄龙病防控有益探索,大家共向”而行、共享”经验、共想”未来,交流真诚而热烈。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讲话中提到,梅州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大量实践已汇聚起很多表观经验、表型数据、实用参数,基本完成了汇数”乃至治数”阶段,应乘风而上予以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适配,尽快形成易掌握、易操作的智能化终端设备,以对黄龙病的快速辨识和科学防控普惠大众,尽快走向用数”新阶段。
梅州市以飞防为切入点的黄龙病数字防控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研究员在总结中讲到,梅州市这套组合拳”是汇集老几辈科技工作者和梅州果农整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接下来,将把这个组合拳”在南方数省柑橘产区推荐复制。
但驱邪”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扶正”,柑橘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传承遵循插秧下田,种果上山”等的老人言,也要借力科技和众人合力探索信息化提升全链效能”、机械化解决谁来种地”品牌化倒逼质量溯源”等的新前沿,传承上世纪90年代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范,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改革和创新的今天再书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