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到大湾区 冷凉蔬菜带动高原乡村振兴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1:47:25
字号:

一棵来自青藏高原的蔬菜,从采摘到初加工、报检、通关,不到24小时,就能进入香港的菜市场。记者近日在青海一些蔬菜基地采访发现,一棵棵蔬菜大湾区之旅”的背后,正是一条逐渐清晰的高原乡村振兴新路径。夕阳西下,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润恒种植农民合作社,村民们还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菜心和苦苣,经过简单的分拣和初加工,这些蔬菜将被运往香港。

从青藏高原到大湾区 冷凉蔬菜带动高原乡村振兴

我们今年种植了80亩的冷凉蔬菜,全部都是直供大湾区。

最近,一斤菜心能卖三块六。

”合作社负责人席恒禄介绍,目前棚里每周供港蔬菜能出两三吨,但已经供不应求。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互助县,平均海拔约为27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3.4摄氏度,非常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

夏季很多地区气温高,处于蔬菜生产‘空窗期’,我们这里气温凉爽,蔬菜可以错峰上市。

”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安香说。

近日,青海首批高原冷凉蔬菜通过空运+汽运”的方式运输到澳门。

这是继常态化供应香港后,青海冷凉蔬菜首次进入澳门市场。

西宁曹家堡机场海关监管科科长仁青措介绍,针对蔬菜种植企业出口需求,海关开展一对一帮扶,仅互助县,就有17家企业完成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备案。

同时,在冷凉蔬菜的出口过程中,我们开通了蔬菜的绿色通道,全天候接受企业报关。

我们还与深圳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全流程跟进解决在口岸环节可能出现的申报、查验等通关问题,保障蔬菜直通粤港澳大湾区‘零延时’。

”仁青措说。

一些种植户告诉记者,过去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全年只能生长一茬,每亩收入不足2000元,大家的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

我出去打工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元,干嘛一年到头绑在地里?”互助县台子乡塘巴村村民李生莲说。

以互助县为代表,青海省一些地方瞅准冷凉蔬菜的市场机遇,开始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户和村民的收入。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这两年兴起了种植红笋。

平均海拔2800米的新街回族乡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且夏季凉爽,非常适宜红笋生长,而且4月至9月底,红笋可种植两茬,产量也很可观。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优良,种出来的红笋绿色有机,受到消费者青睐,大批量红笋销往广东等地。

近年来,青海建成了互助供港澳蔬菜基地、湟中娃娃菜基地、贵德菜薹基地、湟源荷兰豆基地、格尔木大白笋基地等具有代表性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批蔬菜区域品牌,冷凉蔬菜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海蔬菜播种面积超54万亩,产量达53万余吨,产值达到47亿元左右。

看着高原冷凉蔬菜发展势头良好,互助县红崖子沟乡老幼村党支部书记杨润正琢磨着扩大村里的蔬菜种植规模。

村里种了160亩的供港蔬菜,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成近万元,大家都尝到了甜头。

我们得抓住这个机遇,拓宽大家的增收渠道。

”杨润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3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