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人回家发展畜牧业,比如养猪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那么如何养猪呢?养猪有什么误区?下面小编一一为你介绍。
一、秋季注意饲料储备
在秋季,尤其是在秋末冬初的时节,红薯、洋芋、花生秧、豆秸等饲料较为充足,是促进猪只生长发育的好时候,可以将红薯、洋芋、花生秧、豆秸等食物粉碎后发酵喂猪,并且薯类块茎、豆类荚茎也可以晒干后粉碎用来喂猪,因此在秋季养猪时,要做好猪饲料的储备工作,以及猪只的育肥催肥。
二、冬季注意防寒保温
1、为了抵制冬季的严寒需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就要把猪舍通风漏雨的地方修复,防止冷风侵入。
2、猪舍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好,勤垫干草、勤打扫,保持圈舍的干燥。
三、养猪的误区
误区之一:颗粒饲料加水和在颗粒饲料中加水搅拌成粥状,往往使其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营养价值降低。正确的方法是:用颗粒饲料喂猪,然后再喂水。
误区之二:阉割、防疫一起搞当前,一些养母猪的农户很重视防疫,但忽视科学方法。一是为了省事,在给仔猪阉割时,接着又打防疫针;二是母猪怀孕时打防疫针。周宏超表示,这样做一方面容易使仔猪阉割的伤口难以愈合,同时防疫效果也相对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母猪怀孕后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防疫又属于强刺激,打防疫针容易引起死胎或流产。所以母猪怀孕后最好不打防疫针,仔猪则应在阉割后10天至15天再打防疫针。
误区之三:治病只用安乃近有的农民朋友见猪不吃食,全身发热,连忙注射大剂量的安乃近。认为只要降低了体温,猪病就会好。其实,安乃近副作用很大,易引起猪过敏性休克,体温急剧下降,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突然死亡。
误区之四:怀孕母猪患病不诊治有的农民认为:母猪怀孕后,如果患病时打针用药,会对仔猪胎不利。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临床上有些药物如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阿司匹林等对孕猪用药时都采用静脉注射,药物不通过肝脏进入胎体,毒性较大,但如果改为口服,药物经过肝脏解毒后,则变得安全有效。
误区之五:饲料营养不全面一些农户喂猪时有什么喂什么,只要猪吃饱就行。不讲究饲料的精细,更不讲究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和日食量。这样,不仅使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而且使猪长得慢,华夏猪猪网出栏时间延长。周宏超提醒,养猪一定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玉米、饼粕、鱼粉、骨粉、添加剂、维生素等,按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营养全面的饲料,这样能使猪增重快、出栏早、成本降低,经济益高。
误区之六:生料熟喂浪费多生料熟喂,一是破坏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二是费人工,耗燃料,增加开支;三是喂熟食用水稀释后再喂,看起来猪吃的多,实际上吃下去的大部分是水分。猪摄食过量的水分,还会影响其消化吸收等正常生理功能,加重肾脏负担。因此,生产中应喂湿拌料,饲料含水量的大小应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在农村,家里养猪常常自己配饲料,一来可以节省成本,二来养猪户自己把控心里有谱。但是养猪户在配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常见的配饲料误区!要知道,科学配制猪饲料,能提高猪的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
1.给猪催肥,以喂豆饼或者花生饼为主
很多农户在给猪催肥的时候,主要喂豆饼或者花生饼,他们觉得这种喂养方式,猪能长得快,肉能长得实,其实这种喂养方式是错误的。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猪长脂肪,而不是为了让猪长肌肉。喂这些饲料,猪的脂肪会变得很软,肉也长不实,猪的质量反而会下降。
豆饼和花生饼比其他的资料价格偏贵,这相当于农户的成本又增加了,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还在用熟饲料喂猪
用生饲料喂猪,猪长得快,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农村,很多农户还是用熟料喂猪,他们觉得给猪吃熟饲料才健康。其实饲料煮熟以后,营养都流失了很多,不利于猪的生长。
3.用稀料喂猪
村里很多农户给猪喂稀料,料和水的配比达到一比十,还得猪喂水。其实这种喂养方式,不利于猪长肥。
为了让猪长得快,最好还是用料和水的配比保持在一比二,这样料稍微稠一点。猪能吃得多一点,也能长得快一点。另外水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供应充足了。
?4. 还在用泔水喂猪
有很多的农户还是用泔水喂猪,从一些饭店食堂运泔水放到家里,存着给猪吃,这些泔水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也还有很多的病菌。猪吃了之后有可能会生病,还有可能会死亡。这给农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泔水是一定不能喂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