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瓜的病害及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23:50:43
字号:

1.茄子黄萎病

矮瓜的病害及防治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瓜类蔬菜霜霉病会造成严重损失,该如何防治霜霉病的发生?

丝瓜是一种葫芦科植物,丝瓜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丝瓜叶、丝瓜水都有很好的功效作用,主治功能有清热解毒、美肤等。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以用来清洗家具。那么丝瓜常见的病虫害都有哪些呢?

甜瓜根霉果腐病

症状表现:此病只为害果实,多侵染成熟或带伤的近成熟瓜,靠近地面的瓜更易受害。初期病斑不明显,染病后就表现较大面积软化,以后在病部密生白色霉层,随病害发展在白色霉层上产生带黑色小颗粒的丝状物,最后病瓜腐烂。

发病条件:病菌为弱寄生菌,腐生性很强,广泛分布于田间,菌丝可在多汁蔬菜残体上腐生存活,孢囊孢子可在保护地内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由伤口或生活力极度衰弱的部位侵入,分泌果胶酶,分解细胞间质,使组织软化腐烂。发病后产生大量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重复侵染。温度潮湿有利于发病,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8℃,相对湿度80%以上。甜瓜采收期多雨、田间积水、保护地内空气湿度高,病害发生较重。肥水管理不当,使果实出现生理裂口多而不均匀,病害相对严重。

防治方法:

1、适时采收瓜果,防止过度成熟开裂,减少发病。

2、合理水肥管理,防止机械损伤和生理大裂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抑制发病。

4、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丝瓜蔓枯病

症状特征:丝瓜蔓枯病是丝瓜上的常发性病害,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为害茎蔓,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上病斑椭圆形或棱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患部溢出燥琥珀色胶质物,最终致茎蔓枯死。叶片发病,病斑较大,可达10毫米--20毫米,圆形,叶边缘呈半圆形或字形,褐色或黑褐色,微具轮纹。病斑常破裂。果实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病斑下面果肉多呈黑色干腐状。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抱子也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初侵染菌源靠雨水反溅传播,发病后田间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经7~8天潜育期后发病。病菌喜温、湿条件,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使用从无病株采收的种子。一般种子可用清水搓洗,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重病地应与非瓜类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

3、密度不应过大,及时整枝绑蔓,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4、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随之深翻。初见病株及时拔除并深埋,减少田间菌源。

5、发病初期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

丝瓜花叶病毒病

症状:幼嫩叶片感病呈浅绿与深绿相间斑驳或褪绿色小环斑。老叶染病现**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抽缩致叶片歪扭或畸形。发病严重的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果实发病,病果呈螺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其上产生褪绿色斑。

病原: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据南京、北京等地鉴定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主,此外还有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环斑病毒(TRSV),泰安还检测出TMV、TuMV及PVY。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菜田多种寄主或杂草上越冬,在丝瓜生长期间,除蚜虫传毒外,农事操作及汁液接触也可传播蔓延。甜瓜花叶病毒除种子带毒外,其他传播途径与黄瓜花叶病毒类似。烟草环斑病毒主要靠汁液摩擦传毒。

无公害防治法:

1、选用湘丝瓜、驻丝瓜1号等抗病毒病品种。

2、培育壮苗,适期定植,一般当地晚霜过后,即应定植,保护地可适当提早。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

4、及时防治蚜虫。

瓜类蔬菜霜霉病会造成严重损失,该如何防治霜霉病的发生?

一、一般来说,黄瓜、苦瓜、丝瓜、南瓜、葫芦等瓜类蔬菜在高湿度环境下容易出现霜霉病的情况。这种病主要危害蔬菜的叶片,特别是下部老叶,首先表现为淡**斑点,然后逐渐在叶片背面出现黑色或白色的霉菌层,逐渐扩大蔓延到上部叶片。

二、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春季气温15℃,多雨,空气湿度超过85%的时候。当叶片长期积水或结露时,容易引起霜霉病菌感染。如果控制不及时或不当,任由其迅速蔓延,对瓜类蔬菜危害极大,产量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三、种子处理

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二是播前浸种。可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与5%伏美霜按1:1的比例混合,然后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30-40分钟,使病菌降到最低,再取出种子发芽。

四、温度和湿度调节

因为春天的温度大多在15℃左右,适合霜霉病菌发生。一般来说,如果是温室栽培,当温室内温度超过15℃时,发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春季应合理控制棚内温度,尤其是浇水后,不宜立即扣棚,以免温度突然升高造成霜霉病。此外,白天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如果蔬菜中有霜霉病,要注意控制浇水,尽量少浇水,保持湿度在不利于病菌传播的状态。

五、化学控制

按照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苗期用25%阿米西(10 ml)配30升水或75%达克宁粉(30 g)配30升水,叶面前后喷2-3次进行预防。当蔬菜发现霜霉病伤害时,在叶片上喷洒700倍溶液的锰锌粉,或30升水30克72%甲霜灵粉,或30升水20克53%金磊多米尔粉,喷洒2-3次,每次间隔7-10天,对瓜类蔬菜霜霉病伤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9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