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8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 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31 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建设亮点频出,新修改扩建街道10余条,先后建成了龙岗园林、大木坝森林公园、凤凰广场、县城人工湖等一批山水园林城市标志性建筑,县城北城街改造后被省市众多新闻媒体誉为“陕南县城第一街”。 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人民的骄傲。 汉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在“兴产业、增投入、减赋税、扩劳务”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强牧、提桑、优粮、兴药”产业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9元,净增171元。 打造汉阴生猪品牌,建设三元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县和良种猪繁育基地县。坚持面向市场,以畜牧强镇、专业村、养殖大户建设为重点,狠抓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科学饲养、龙头企业四个关键,搞好政策激励和技术服务,抽调101名干部带薪离职发展生猪产业,着力抓好2个畜牧强镇、36个专业村、560个大户,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示范带动和技术服务,生猪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全年生猪饲养量达33万头,出栏17万头;新发展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大户649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29%。 大力实施优质粮油工程。通过调优品种结构,健全服务机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粮油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4万亩,总产达到11万吨;油料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单产达143公斤/亩,总产达到1.5万吨;粮油产值实现2.6亿元。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组建蚕桑专业合社为载体,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养蚕技术和蚕具,蚕桑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发放蚕种5.1万张,产茧2136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19%。以GAP认证为龙头,通过企业投入,标准化种植,订单收购,大力发展药源基地,板蓝根、黄精、桔梗三个GAP项目实施顺利,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近万亩。以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普及为重点,不断扩大“精菜”种植面积,全年种植蔬菜7.1万亩,产值同比增长23%。以建立健全烤烟生产扶持服务机制为重点,发展优质烤烟4600亩,产值达4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2%,实现了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以农民工技能培训、跟踪服务力度为重点,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年累计输出劳动力6.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元,同比增长 %。富晒茶叶、名优果品、稻田养鱼(鸭)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认真落实农业扶持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共减轻农民负担857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减负32.6元。县财政预算筹措畜牧奖补扶持资金100万元,落实34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全年共兑付给农民退耕还林补助款249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4.5元。认真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全年向农民兑现地膜玉米等补助30余万元。建立蚕桑发展基金,对蚕农实行二次返补,让利于蚕农达18余万元。建立烤烟生产风险基金,共兑现农民奖补资金、救灾资金近40万元。全年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达7470万元,有力地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洞河水库工程建设“三通一平”和移民调查、外业测绘等工作,《初步设计》和《移民安置规划》已经出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发展,7座病险库塘除险加固工作顺利完成,城区二期供水工程快速推进,观音河水库灌区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建成农村人饮工程22处,解决8300人饮水困难;新建水窖800口,新增蓄水能力3.2万方。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农业和科技推广措施。8个迁移式扶贫安置点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00口农村沼气池建设,农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紫阳花的凋谢时期是多久?
绣球
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绣球花洁白丰满,大而美丽,其花色能红能蓝,令人悦目怡神,是常见的盆栽观赏花木。
绣球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亦忌水涝;喜半阴环境,不耐寒,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碱度对绣球的花色影响非常明显,土壤为酸性时,花呈蓝色;土壤呈碱性时,花呈红色。绣球以栽培于酸性(PH4-4.5为宜)土壤中为好。
绣球喜肥,生长期间,一般每15天施一次腐熟稀薄饼肥水。为保持土壤的酸性,可用1%-3%的硫酸亚铁加入肥液中施用。经常浇灌矾肥水,可使植株枝繁叶绿;孕蕾期增施1-2次磷酸二氢钾,能使花大色艳;施用饼肥应避开伏天,以免招致病虫害和伤害根系。
绣球叶片肥大,枝叶繁茂,需水量较多,在生长季的春、夏、秋季,要浇足水分使盆土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夏季天气炎热,蒸发量大,除浇足水分外,还要每天向叶片喷水。绣球的根为肉质根,浇水不能过分,忌盆中积水,否则会烂根。9月份以后,天气渐转凉,要逐渐减少浇水量。霜降前移入室内,室温应保持在4度左右。入室前要摘除叶片,以免烂叶。冬季宜将植株放在室内向阳处,第二年谷雨后出室为宜。绣球管理比较粗放,病虫害少,是比较容易管理和栽培的理想盆栽花卉。
四季养护
四季养护管理要点如下。
春季:盆栽的应修剪枯枝及翻盆换土待服盆后可施以一两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能促枝叶萌发。
夏季、秋季:应放置半阴处或帘棚下,防止烈日直晒,避免叶片泛黄焦灼。花前花后各施一两次追肥,以促使叶绿花繁。花谢之后应及时修去花梗,保持姿态美观。盆土常保湿润,但要防止雨后积水,以防绣球的肉质根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冬季:入冬后,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壅土保暖,使之安全越冬;盆栽的可置于朝南向阳、无寒风吹袭的暖和处。冬季虽枯叶脱落,但根枝仍成活,翌春又有新叶萌发。
4月中旬左右凋落
紫荆花在三或四月初月开花,花期约半个月左右(与花期时的气温有关)。想要花持久开放,首先拜访的环境,要足够通风,并且应该避开强烈的直射光,早晚柔和的直射光是可以照射的。因为,我们可以把绣球摆放在靠里的走廊,或者东面的阳台。
其次,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中午较热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缺水,更加不能暴晒。发现绣球萎蔫,及时喷水,通过叶面快速补充水分。
扩展资料:
1、紫荆花的花语
亲情、和睦、家业兴旺。因“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紫荆,俗名箩筐树,又叫紫珠,叶圆心形,春开红紫色花。
2、紫荆花的习性
紫阳花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旱又怕涝,不耐寒。喜肥活湿润,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但适应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