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谷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17-06-27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四组009号。
陕西谷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326MA6XA77A83,企业法人陈姿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谷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果、农副产品的种植、收购、贮藏、销售;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包装材料、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药除外);预包装食品销售;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经营服务及进出口。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陕西谷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据古农书记载,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中人已实行“茬、新余(积蓄地力)”轮歇耕作制,后来发展到“息、劳更替”轮作倒茬耕作制。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知道了“黍花种豆,亲如娘舅”的自然规律。直到明、清和民国时,仍把豌豆作为倒茬作物,以恢复地力。全县推广豌豆417亩,在首善、齐镇等地示范种植102户。
农业合作化后,耕作制度始由自由轮歇迈上有计划地倒茬。主要有四种方式:(1)小麦、豌豆六年六熟制。(2)小麦、苜蓿七年八熟制。(3)小麦、油菜、玉米五年六熟制。(4)小麦、糜谷、高粱四年五收制。几种耕作制体现了用地养地相结合,但仍带有轮作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自然农业痕迹。
60年代后,随着纠正“大跃进”失误和水利、肥料、良种等生产条件的改善,由旱作轮歇制向以水浇地为主的耕作制转化。主要有三种种植方式:麦豆三至五年轮作型;小麦、玉米、油菜或棉花、豆类四到五年倒茬型;水肥地小麦、玉米、油菜回茬型。较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70年代后,全县水浇地面积扩大到30.25万亩,有了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条件,但在“左”倾思潮冲击下,粮、棉、油、猪上“纲”上“线”,县上先后成立“学大寨工作站”、“5126办公室”(粮食亩产500斤,棉花亩产100斤,油菜亩产200斤,户均养猪6头)、“棉花办公室”等。村村修起“语录亭”,地头搭起“学习棚”,处处是“大批判专栏”,在阵阵“学习大寨促大干,5126定实现”、“平整土地夺高产,为的消灭帝修反”、“耕地不能闲,多种多贡献”、“杀西瓜,促棉花”等紧锣密鼓的“运动”下,1972年全县棉花增种到6.41万亩,玉米达17.41万亩,拔掉西瓜苗4000多亩,复种指数上升到176%,比60年代增46%,比50年代增63%。出现了盲目扩种高产作物,粮棉硬过关,“锅盔”换“搅团”等种植结构不协调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农、林、牧、副、渔等大农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种植业内部也在调整中不断走向合理化、科学化。其主要特点是:
因地制宜,用地养地结合浅山丘陵区,以粮经单作、生物养田为主;黄土台塬区,作物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中以小麦为主,小麦中以正茬为主;河谷阶地区,实行粮、经并重布局。
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耕地上,投入较高水平的水、肥、种和作务技术,充分利用土地潜力。80年代全县实灌水浇地达30125万亩,较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分别增加27.3%、48.9%和3.8倍;复种指数提高5%至19.5%;化肥施用实物量增加32%至89%;夏玉米产量增加66.3%至162%;秋粮产量增加37.5%至110%;油菜产量增加26.2%至137.8%。 眉县非公经济活跃,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71%,排名全省第一,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工业已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纺织四大产业集群。特别是砖机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已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砖机制造业基地,正倾力打造“中国第一砖机城”。先后引进了农夫山泉、华泽集团等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2011年,成功引进深圳东部集团合作开发霸王河工业区,开创了全省企业化开发县域工业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