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特点: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是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著名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就是春雨带来的变化。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雨:[ chūn yǔ ]?
详细解释
1.?春天的雨。
《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春雨经典诗词及赏析
“春雨”在我国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气候现象,其在古代农业中是决定粮食丰歉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春雨喻为生命之水,“春雨意象”也随之形成。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春雨意象是独具特点的抒情载体,使得春雨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
春雨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开始,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是人们开始一年美好生活的开始,万物复苏,一切生机勃勃,春雨象征着勃发向上,它洗去旧一年的尘埃,为新一年带来光彩。代表新一年人们工作和新生活的开始。
春雨[chūn yǔ]
汉语词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5个义项
春雨chūn yǔ,汉语词词,意为:(1)春天的雨;(2)用以比喻恩泽;(3)曲名。
中文名
春雨
国籍
中国
拼音
chūn yǔ
释义
春天的雨
快速
导航
释义主要谚语
名词解析
词语:春雨
读音:chūn yǔ
注音:ㄔㄨㄣ ㄧㄩˇ
释义
春天的雨。
《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方干《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
明刘基《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曲名。
苏曼殊《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自注:“《春雨》,曲名。”
描写春雨的经典天气谚语[2]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春雷响,万物长。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天使,从山那边飞来。你满头插着花,在云雾中吻着大地。你看,所有田野里的种子都翻个身,打个滚儿,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打个哈欠,一起醒来了。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苏醒了。下面是关于春雨经典诗词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新春喜雨
宋·徐玑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
赏析:春雨之所以让人喜,是因为它滋润了麦田、菜畦,辛苦的劳动终于可以期待丰收了。全诗没有一个”喜”字,而喜悦之情却跃然纸上。 农家不怕冬天总是晴天,因为农事在春天开始,最需要春雨。昨夜春雷催发春雨,菜畦和麦垄都开始泛出绿色。
春雨(三首选二)
明·刘基
其一
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古墙芳草无生处,一滴还成一点苔。
其三
一雨如膏五日泥,长烟不散草萋萋。
殷勤分付墙边柳,为捣流莺自在啼。
赏析:“取次”这里是次第的意思。“荄gāi”指草根。 春风化丝雨,园林中干枯的草根开始次第焕发生机,古墙上还没有长出青草的地方,春雨已经催生出了青苔。 一场春雨,五天土地都是湿的,萋萋芳草上面笼罩着雨雾。春雨好像不停地吩咐墙边柳树,快点催促流莺欢快自由地歌唱。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赏析:“牸”指雌性牲畜。 春雨滋润了犁过的新田,小牛犊回家,老母牛安睡。大家欢笑着摘来菜蔬,漉清家酿的酒,夜晚点上灯,一起谈论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
本事诗十首(其一)
民初·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赏析: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苏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苏曼殊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解佩令·春
南宋·蒋捷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
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
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赏析:“孟婆”指风神。 根据农历节气,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分三候,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为梅、山茶、水仙、瑞香、兰、山矾、迎春、樱桃、望春、菜花、杏花、李花、桃花、棠梨、蔷薇、海棠、梨花、木兰、桐、麦花、柳花、牡丹、酴糜、楝花。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清酣”是清新酣畅的意思。“华髪不胜簪”指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指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指皇帝宝殿。“骖”指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传宫烛”指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泮”是溶解的意思。《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挼”是揉搓的意思。“银字泥缄”指书信。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头发纷纷脱落,连簪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学士院。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